简介:目的:研究舌鳞癌组织中CD44v3及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CD44v3及CD44v6作为预测舌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单纯手术治疗的舌鳞癌石蜡标本中CD44v3及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3及CD44v6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生存期≤2年的舌鳞癌组患者CD44v3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4v6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生存期≥5年组(P值分别为0.049和0.004)。(2)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48和0.011)。(3)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舌鳞癌组织中CD44v6和CD44v3阳性强度越高,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越短。但经LogRank(Mantel—Cox)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鳞癌组织中CD44v3或CD44v6的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但尚不能证明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CD44v6在62例NSCLC组织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在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6%、69.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VEGF、CD4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NSCLC组织中VEGF、CD44v6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VEGF、CD44v6阳性的患者3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TNM临床分期、CD44v6阳性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阳性表达可以作为独立的因素影响NSCLC患者术后的3a生存率。结论:通过这两个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其临床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CD44V6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MVD在57例大肠腺癌、16例腺瘤癌变、62例肠腺瘤及17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腺癌中为45.6%(26/57),腺瘤为58.1%(36/62),腺瘤恶变为75.0%(12/16),正常黏膜为5.9%(1/17);腺癌中MVD值为24.65±7.84。腺癌中CD44V6与MVD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且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CD44V6在肠癌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V6与MVD将有助于筛选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作为一项辅助指标用于估测预后及指导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6、MMP-14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用CD44V6、MMP-14的单克隆抗体,以S-P染色法检测CD44V6、MMP-14在62例胃癌、62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9.7%(37/62)、58.1%(36/62),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5.5%(22/62)、38.7%(24/62),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为0%(0/10)。组间x2检验胃癌与正常胃黏膜、胃癌与癌旁组织CD44V6、MMP-14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D44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44V6、MMP-14的高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筛选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成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K和CD44v6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观察正常大肠粘膜、癌旁及癌组织中FAK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AK在低分化、Duck’s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Duck’s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是否侵犯浆膜层无关(P>0.05)。CD44v6蛋白在有浆膜层侵犯、Duck’s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浆膜层侵犯、Duck’s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P>0.05)。FAK及CD44v6蛋白在正常组及癌前病变组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大肠癌组。Speraman相关分析示,大肠癌组织中FAK和CD44v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3,p=0.002)。结论FAK和CD44v6与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77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CD44v6蛋白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均为阴性;65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2/65);在腋淋巴结阳性、阴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5.8%(P〈0.05);组织学分级中Ⅰ、Ⅱ、Ⅲ级表达率分别为9.1%、61.8%、100%(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4v6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D44v6蛋白可作为乳腺肿瘤恶性转化、转移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食管粘膜(NEM)和62例食管鳞癌(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结果:在15例NEM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均为6.7%(1/15),而COX-2和CD44v6在ESCC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1.6%(32/62)和50%(31/62),两者在NEM和ESCC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标本之间,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两者在I级ESCC中的表达率(P〈0.05),而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I级和Ⅱ级ESCC中,COX-2和CD44v6则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Ⅲ级的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不同浸润程度的肿瘤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COX-2和CD44v6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ESCC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和CD44v6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COX-2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或共同作用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COX-2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癌以及预防肿瘤转移的一个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44v6、Transgelin、Transgelin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CD44v6、Transgelin、Transgelin2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2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做CD44v6、Transgelin、Transgelin2的抗原标记。结果CD44v6表达与肿瘤大小、AJCC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ransgel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Transgelin2表达与AJCC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Transgelin和Transgelin2在结直肠癌中呈负相关;Transgelin2和CD44v6呈正相关;Transgelin和CD44v6无相关性。CD44v6明显影响患者生存率(P=0.000),Transgelin、Transgelin2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CD44v6和Transgelin2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起相互促进作用,Transgelin和Transgelin2呈相互抑制作用,CD44v6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标记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lectin-3、CD44v6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表达的异同性,从而试解释生物学特性、相互间的关系为本课题研究目的。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CD44在5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表达。甲状腺肿瘤旁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Galectin-3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50/50),对照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4V6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阳性表达率为60.00%(30/50),对照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alectin-3、CD44V6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理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肿瘤中CD15抗原、CD44v6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53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CD15抗原、CD44v6蛋白、MMP-3水平。统计两组CD15抗原、CD44v6蛋白及MMP-3阳性表达情况、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实验组CD15抗原、CD44v6蛋白、MMP-3阳性率分别为77.78%、80.00%、66.67%,高于对照组的43.40%、35.85%、1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CD15抗原、CD44v6蛋白、MMP-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15抗原与CD44v6蛋白、MMP-3表达呈正相关(P<0.05);CD44v6蛋白与MMP-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5抗原、CD44v6蛋白及MMP-3均在乳腺癌中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性,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OX-2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NSCLC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86.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D44V6蛋白的阳性率为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OX-2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NSCL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CD44V6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的细胞粘附分子CD44v6表达及反应强度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9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CD44v6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并对其中5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大肠癌呈CD44v6阳性表达(75.6%)。CD44v6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图像分析,CD44v6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代分化腺癌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5),伴有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浆膜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获得5年以上随访材料中,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P<0.05),结论:CD44v6反应强度在大肠癌发生,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客观估测患者预后中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CD44v6、MMP2和β1integrins在CINⅡ-Ⅲ、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外基质降解在宫颈鳞形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切片20例,CINⅡ-Ⅲ组织切片15例,正常宫颈组织切片1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MMIr2和β1integrins表达。结果CD44v6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相关性(P〈0.05),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β1integrins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MMP2高表达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但与CINⅡ-Ⅲ病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MMIr2和plintegrins和MMP2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外基质作用减弱有利于宫颈癌变的发生,其本身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宫颈癌的浸润。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CD44V6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初诊子宫内膜癌患者148例,按年龄不同分为<50岁组(42例),50~60岁组(60例),>60岁组(46例)。比较三组ER、PR、p53、CD44V6表达差异。结果三组患者ER、PR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ER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PR明显降低;三组患者p53、CD44V6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p53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CD44V6无明显趋势。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60岁,ER、p53表达水平提高,PR表达水平降低。
简介: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部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和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