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纤维肉瘤。患者女,69岁,因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3个月余就诊。乳腺X线摄影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高密度肿物,边缘浅分叶,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晰,前缘略模糊,未见钙化。超声示右侧乳腺9点位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点状强回声及索条状增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MRI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浅分叶,T1WI呈低信号,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早期花环样至弥漫强化方式,肿块外侧缘及胸大肌前缘网格状强化,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为1.5×10-3~1.8 ×10-3 mm2/s。术后病理:乳腺黏液纤维肉瘤(中度分化)。
简介:摘要2015年Baltimore会议将胰腺>1 cm、衬覆胃型黏液上皮、细胞异型性小且呈单层线状非乳头状排列、无卵巢样间质的囊肿病变推荐命名为简单型黏液囊肿。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较少见。该例为79岁男性,因腹腔囊肿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10 cm囊性占位,镜下见囊肿结构,内衬黏液上皮,呈平坦线状排列,部分上皮脱落,轻度异型,分子检测显示KRAS存在突变。病理诊断为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该囊肿切除13周后复发,再次手术病理形态同前,提示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切除后仍有复发风险。该类囊肿相关数据的积累对于明确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浆液黏液腺错构瘤(seromucinous hamartoma,SMH)是一种罕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腺体增生性病变,目前国内外文献仅报道了40余例。本文报道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发生于蝶筛隐窝的SMH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介绍鼻腔SM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后。
简介:摘要患者男,65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20 d”就诊。病理检查:带厚薄不均包膜的破碎甲状腺肿瘤组织一堆,体积5.0 cm×4.0 cm×3.0 cm,切面灰红、灰黄色,质地软伴黏液感。镜下示肿瘤具有纤维包膜,区域突破包膜向外浸润性生长。肿瘤由含黏液的微囊和无胶质的滤泡结构构成,区域两者相互交织。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CD56均阳性,特殊染色:阿辛蓝染色黏液阳性,基因检测:BRAF V600E无突变。伴黏液产生的甲状腺滤泡癌罕见,诊断需结合病理学检查。
简介:摘要患者男,44岁,左手小指皮下结节3年。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末节背侧一0.4 cm × 0.4 cm皮下结节,触之橡皮样硬度,无压痛,末端指间关节活动不受限。术后组织病理:肿瘤含有丰富的纤维样、软骨样、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至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有丝分裂。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小团簇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转录因子ERG、SOX9,不表达S100、P63、广谱角蛋白(AE1/AE3)、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Ki67增殖指数小于1%。诊断: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简介:摘要患者男,69岁。6个月前因突发失语及肢体活动障碍,于外院诊断为“左心房黏液瘤”并手术切除,3个月前突发言语不清及肢体活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后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就诊,影像学显示左侧额叶及顶叶占位,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广泛出血及血管继发性变的背景中见小灶疏松黏液样基质,基质内见稀疏梭形、星芒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alretinin染色阳性,最终诊断为心房黏液瘤颅内播散伴广泛出血。
简介:摘要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分子遗传学伴EWSR1与CREB家族基因融合。本文报道1例9岁男性患儿,小脑占位性病变,肿瘤结节状生长,界限清楚,肿瘤细胞椭圆形、梭形或星芒状,疏密不等,大部分呈条索状或疏松网状分布于黏液性间质中,间质内可见“石棉样”纤维,局灶细胞较丰富,呈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阳性,结蛋白及CD68部分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及CD99弱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p63、CD34等均阴性,p53野生型表达,热点区Ki-67阳性指数约20%。分子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二代测序检测出EWSR1-CREB1及SELENOW-EWSR1融合基因。病理诊断为伴EWSR1-CREB1融合的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术后7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与脑膜瘤、胶质瘤、伴EWSR1-CREB家族基因融合的其他肿瘤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形态相似的肿瘤鉴别。
简介:摘要乳腺黏液性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是少见的乳腺癌特殊类型,两者混合存在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混合性黏液性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原发和转移癌的黏液性质。黏液性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在形态上相互移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提示两者可能为同一种病变的不同表现形式。
简介:摘要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是一种罕见的分化不确定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分子遗传学上以NR4A3基因重排为特征。组织学特点为多小叶结构、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和条索状或簇状稀疏分布的肿瘤细胞,少数病例出现富于细胞型的高级别组织学特征。富于细胞型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其形态和免疫表型与小圆细胞肉瘤均有重叠,且在穿刺标本中观察到的组织形态局限,使得鉴别诊断颇具挑战性,此时分子检测则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NR4A3及EWSR1基因重排阳性的富于细胞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椎管内硬脊膜的黏液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患者女,39岁。右侧背部疼痛、右小腿麻木伴行走不稳3个月;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椎管内占位,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显微镜下于黏液背景中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体积中等大小,呈短梭形或星芒状,胞质淡染,细胞核轻微不规则;间质内可见薄壁、扩张的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STAT6和CD34,不表达脑膜瘤标志物SSTR2,不表达神经鞘瘤标志物S-100蛋白、SOX10和脊索瘤标志物Brachyury,Ki-67阳性指数约5%。二代测序检测提示其存在NAB2基因的第6号外显子和STAT6基因的第17号外显子融合。术后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黏液型SFT罕见,预后较好,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黏液样神经鞘瘤、脊索瘤、脊索样脑(脊)膜瘤、原发或者转移性黏液样单相型滑膜肉瘤以及原发或者转移性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江津区中心医院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肾脏组织界限清楚,肿瘤由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及黏液样的间质构成,间质出现出血、灶性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肿瘤细胞核级别低,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Kpan、EMA、Vimentin、CK7、CK19、P504s和CK18均为阳性;RCC、CD10、CD117、CD15、CD56、Syn、CgA和Villin均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s,MBT)是卵巢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文报道双侧卵巢MBT合并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罕见病例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鉴别诊断、分子学改变及该病的预后和治疗,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和清气化痰丸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肺癌细胞H292黏液高分泌模型及核转录因子-κB/微小RNA-494(NF-κB/miR-49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两者改善病理性气道黏液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小青龙汤、清气化痰丸对IL-1β诱导的H29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选择合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 μg/L IL-1β)、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组(5 μg/L IL-1β+100 μmol/L PDTC)、小青龙汤组(5 μg/L IL-1β+1 000 mg/L小青龙汤)和清气化痰丸组(5 μg/L IL-1β+1 000 mg/L清气化痰丸);采用5 μg/L IL-1β诱导H292细胞24 h建立气道上皮黏液高分泌细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分泌黏蛋白5AC(MUC5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水平及细胞内MUC5AC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UC5AC mRNA、CFTR mRNA和miR-494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65和NF-κB抑制因子(IκB)的蛋白表达。结果选择浓度为1 000 mg/L的小青龙汤和清气化痰丸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分泌MUC5AC、TNF-α和IL-8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内MUC5AC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细胞内CFTR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且细胞内p6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I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iR-494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DTC组、小青龙汤组和清气化痰丸组细胞分泌MUC5AC、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内MUC5AC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且细胞内p65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IκB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miR-494表达均显著降低;PDTC组和清气化痰丸组细胞内CFTR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与PDTC组相比,小青龙汤组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显著升高(ng/L:22.77±3.14比11.09±3.37,P<0.05),细胞内CFTR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Iκ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CFTR蛋白(ng/L):97.38±6.62比227.04±19.48,CFTR mRNA(2-ΔΔCt):0.99±0.08比1.21±0.08,IκB/β-actin:1.69±0.11比2.00±0.18,均P<0.05〕;清气化痰丸组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显著升高(ng/L:19.08±3.71比11.09±3.37,P<0.05)。与小青龙汤组相比,清气化痰丸组细胞内CFTR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Iκ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CFTR蛋白(ng/L):235.01±22.71比97.38±6.62,CFTR mRNA(2-ΔΔCt):1.32±0.15比0.99±0.08,IκB/β-actin:1.94±0.16比1.69±0.11,均P<0.05〕。结论小青龙汤改善气道上皮黏液高分泌炎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miR-494炎症信号介导的MUC5AC高分泌有关,而清气化痰丸则可能与抑制NF-κB/miR-494炎症信号介导的MUC5AC高分泌及CFTR功能障碍有关,因此,二者治疗病理性气道黏液的机制差异主要在对CFTR基因和蛋白的调控上。
简介:摘要黏液型上皮样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主要临床表现常为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罕见以腹股沟疝为首发临床表现,其组织学类型及以腹股沟为发病部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68岁男性患者,描述其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预后、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黏液腺癌(MA)的MRI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三年确诊的直肠MA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理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记录并总结MRI检查的特征。结果:根据病患MRI检查结果可见,共有1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型(病变长度10.1cm,厚度2.4cm),11例在DwI、ADc图上具有较T2WⅠ分辨更清晰的同心圆样分层信号;4例肿块型(病变厚度3.3cm);肿瘤T1WⅠ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Ⅰ呈等或高信号,或不均匀稍高和明显高亮信号,ADc图呈高信号,高信号区平均ADC值2.08×10-3mm2/s;增强扫描肿瘤黏液部分呈不均匀延迟强化,黏膜下层强化弱呈中间空表现,实性腺癌部分呈较均匀持续明显强化。结论:通过对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回顾分析报告可知,采用MRI检查,对病患直肠黏液腺癌的节段长、肠壁厚及中间空MRI特征有明确检出,对于直肠MA病患的诊断来说,能够明确病患病情与病型。方法有效,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