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粘蛋白MUC1、MUC2、MUCA和MUC5A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PDA、4例CP、16例正常胰腺组织、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和1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组织中MUC1、MUC2、MUCA、MUC5AC的表达。结果正常胰腺和CP组织仅有MUC1表达,表达率均为100%;PDA中MUC1、MUCA和MUC5AC表达率分别为100%、88.5%(23/26)和76.9%(20/26);2例IPMN均见MUC2和MUCSAC表达;SPT和SCN中4种粘蛋白均无表达。MUCA和MUCSAC表达同PD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A时存在多种粘蛋白的表达,联合检测MUC1、MUC2、MUCA和MUCSAC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P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粘蛋白MUC1和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的SP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及20例人正常胃粘膜中的MUC1和MUC2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中MUC1阳性表达率为100%,而MUC2无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MUC1和MUC2的表达率分别为58.14%和63.95%.胃癌组织中MUC1和MUC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组MUC1的表达明显比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低,而MUC2表达明显增高(P<0.01).Kaplan-Meier分析发现MUC1高表达和MUC2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UC1低表达和MUC2高表达患者(P<0.01).结论:MUC1和MUC2可预示胃癌的转移潜能,两者联合表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NF-кB、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MUC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NF-кB、MU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UC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③MUC1表达与否和肿瘤病人的累积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NF-кB的异常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表现,MUC1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简介:摘要患者女,43岁。因右乳肿块3个月行手术切除。病变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呈囊实性生长,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细胞间可见筛状腺腔/微囊结构,其内含黏液或嗜酸性分泌物。瘤周乳腺组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p63、细胞角蛋白(CK)5/6和CK7呈分区阳性染色,GATA3阳性、S-100蛋白和SMMHC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25%、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 1+、Ki-67阳性指数约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MAML2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乳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纤维肉瘤。患者女,69岁,因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3个月余就诊。乳腺X线摄影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高密度肿物,边缘浅分叶,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晰,前缘略模糊,未见钙化。超声示右侧乳腺9点位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点状强回声及索条状增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MRI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浅分叶,T1WI呈低信号,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早期花环样至弥漫强化方式,肿块外侧缘及胸大肌前缘网格状强化,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为1.5×10-3~1.8 ×10-3 mm2/s。术后病理:乳腺黏液纤维肉瘤(中度分化)。
简介:摘要2015年Baltimore会议将胰腺>1 cm、衬覆胃型黏液上皮、细胞异型性小且呈单层线状非乳头状排列、无卵巢样间质的囊肿病变推荐命名为简单型黏液囊肿。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较少见。该例为79岁男性,因腹腔囊肿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10 cm囊性占位,镜下见囊肿结构,内衬黏液上皮,呈平坦线状排列,部分上皮脱落,轻度异型,分子检测显示KRAS存在突变。病理诊断为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该囊肿切除13周后复发,再次手术病理形态同前,提示胰腺简单型黏液囊肿切除后仍有复发风险。该类囊肿相关数据的积累对于明确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颞骨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患者男,33岁,因“右侧面肌痉挛、右耳听力下降、右耳鸣7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颞骨增强CT及颞骨增强MRI发现右侧颞骨占位,呈膨胀性改变,考虑良性或低度恶性。术前诊断右侧颞骨颅底肿物,行右侧岩骨次全切+颞骨颅底肿瘤切除+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术+腹部脂肪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至今未复发。
简介:摘要浆液黏液腺错构瘤(seromucinous hamartoma,SMH)是一种罕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腺体增生性病变,目前国内外文献仅报道了40余例。本文报道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发生于蝶筛隐窝的SMH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介绍鼻腔SM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