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乙肝表面抗原者肝功以及血脂特点。方法将本站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健康体检中收集的300例乙肝表面抗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阳性组。同时收集3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设置为阴性组。对乙肝表面抗原组以及阴性组肝功、血脂相关指标的检出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乙肝表面抗原组AFP、GGT、ALF指标检出水平与阴性组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表面抗原组ALT指标检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表面抗原组CHOL、TG指标检出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患者肝功、血脂可见改变,丙谷转氨酶、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有明显异常表现,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 标签: 乙肝 抗原 肝功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怀宁县免费婚检对象乙肝病毒携带及感染情况,以采取有效的HBV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婚检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用于艾梅乙、肝功、血常规等必检项目的检测。用胶体金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果婚检对象乙肝表面抗原率为7.72%,其中男性阳性率9.69%,女性5.75%。结论通过免费婚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做好婚前保健传染病检查与指导,预防乙肝病毒在配偶间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提供必要的检查和有效的防止方法。

  • 标签: 免费婚检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初始予以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4周基础上,采集这15例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4周为入组条件;在第12W观察其HBsAg定量、HBV-DNA水平、e抗原血清转换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一小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HBV-DNA水平为P=0.03,HBsAg定量为P=0.003,e抗原血清转换率P=0.004。结论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CIK细胞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BsAg定量、HBV-DNA水平、e抗原血清转换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恩替卡韦分散片 HBV-DNA水平 HBsAg定量 e抗原血清转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类。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的患者中选出120例,根据我国中医证候诊疗标准和观察标准对患者的证候特征进行研究和分类。结果120例患者共具有5类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其中湿热中阻证患者共74例、脾虚气滞证患者共22例、瘀血内阻证患者共14例、湿困脾胃证患者共8例、肝肾阴虚证患者共2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精神疲惫、腹胀便溏、双眼发黄、口干发苦、失眠多梦、舌苔黄腻或层厚、脉象呈弦或滑。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主要是由于湿热之毒入体所引起的,发病位置在脾胃,久病而血瘀,伤及肝脏,引发体内阴阳失调,需对症下药。

  • 标签: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 中医证候 特征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经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育龄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疗效性、病毒学耐药率/突破率、胎儿安全性等优劣性,为临床医师为该群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充实的理论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且有意愿生育的年轻女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原来的抗病毒药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患者停用原来的抗病毒药,改用替比夫定,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对各组随诊1次,每次复查并记录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乙肝病毒YMDD变异等。若患者日后妊娠,则统计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以及HBsAg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2周时HBVDNA定量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周和第48周的HBVDNA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的新生儿在胎龄、胎儿体质量及Apge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素强化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进行妊娠,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的费用支出以及克服服药妊娠的心理负担,�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育龄妇女 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单药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α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α干扰素联合加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组疗效,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治疗时,采取α干扰素联合加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治疗水平,获得理想的效果。

  • 标签: &alpha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PreS1抗原及抗体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中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PreS1抗原及抗体。结果9例样本检测PreS1抗原阳性,大三阳5例,小三阳2例,45例样本检测PreS1抗体呈阴性,大三阳1例,小三阳12例。乙肝病毒PreS1抗原组和阴性组与HBV-M进行分析,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数和阴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乙型肝炎E抗体的阳性数和阴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及抗体检查可辅助乙肝两对半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乙肝感染患者。

  • 标签: 乙肝 PreS1抗原及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简要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编码基因及其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前S1抗体的临床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前S1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于250IU/L的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就诊科室,初步推断遵义市乙肝传染性人群的分布、性质,补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选择检测结果大于250IU/L的门诊患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男性(占比60.14%)明显高于于女性(39.86%),以青壮年感染为主;临床就诊科室主要集中在感染科、血液科、肝胆科、消化内科;有乙肝、肝硬化、肝癌等多个临床诊断。结论年龄和性别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对遵义市16~45岁青壮年人群的疫苗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检出病毒阳性年龄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是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到我院进行检查的,对这200例孕妇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年龄及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中,否认家庭有乙肝病毒接触史的共有86例,占总数的43.0%;具有非家庭乙肝病毒接触史的共有15例,占总数的7.5%;家庭中存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共有91例,占总数的45.5%;做过外科手术的共有8例,占总数的4%。父母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共有72例,其中1岁以前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共有5例,占总数的6.9%;1岁以后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共有67例,占总数的93.1%;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中,明确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48例,占总数的24.0%,但均未在检出病毒阳性前的三年内接种过乙肝疫苗;明确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71例,占总数的35.5%;不清楚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是否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81例,占总数的4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可终生免疫,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加强免疫。

  • 标签: 乙肝病毒 病毒携带 乙肝疫苗 孕妇 阳性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起因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到7.18%,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9300万人,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低浓度人群的发现和确诊具有极其重要的流行性病学和临床意义。目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大多数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乙肝表面抗(HbsAg)血清学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说明当检测信号吸光度值(A)超出试剂盒设定的阳性判断值时,即判为阳性,反之则判为阴性。由于影响酶联免疫测定的因素有很多,这些报告对于强反应性和明显阴性的标本,造成错误结果的可能性较小,但对处于阳性判断值周围的弱阳性反应性标本则可能影响较大,就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体检人群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实验室要重视对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弱阳性反应性标本的确认及报告解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时使用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以P>0.05表示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血浆置换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将其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治疗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HBeAg血清学转换率2.27%较对照组56.82%、13.64%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在CTP分级评分、HBV-DNA定量检测值、血清肌酐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肝效果显著优于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 抗病毒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的6个月、12个月检查患者的HbeAg、HbsAg、HBV-DNA、AL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HbeAg、HbsAg、HBV-DNA转阴率比治疗6个月期间产生了明显好转,ALT复常率明显上升,治疗12个月和治疗6个月期间,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3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和ALT复长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sAg和HBV—DNA转阴率和ALT复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HbeAg、HbsAg和HBV—DNA的转阴情况均比较明显,而ALT复常率也显著提高,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