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DN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DN患者分为早期DN组57例(UAER为20~200 μg/min)和临床期DN组48例(UAER>200 μg/min)。比较各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在诊断DN中的价值。结果DN组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临床期DN组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DN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35-5p及miR-337-5p两项联合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48,95%CI:0.887~0.995),其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85.0%。结论DN患者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DN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简介:【摘要】:miR -10a-5P已被证明是一种新的癌基因,研究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临床靶向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总结miR -10a-5P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而讨论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iR-34a-5p靶向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其表型M1的极化并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选择6~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共18只,体重15~18g,随机分为三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组即对照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组即急性肺损伤模型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miR-34a-5p基因敲除组即干预组,每组6只小鼠,各组体外培养巨噬细胞48h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巨噬细胞悬液,继续喂养12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根据Murata法计算肺损伤评分(IQ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性分子集落刺激因子1(CSF-1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IQ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发现,模型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和TGF-β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和TGF-β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最后,模型组肺组织CSF-1R阳性表达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M1表型可能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miR-34a-5p可靶向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功能,特异性敲除miR-34a-5p可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促进急性肺损伤的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361-5p(miR-361-5p)、通用转录因子3(BTF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61-5p、BT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TF3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定量分析,将患者分为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TF3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46/74),癌旁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7.57%(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94,P<0.001);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个月,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χ2=7.516,P=0.006);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23.5个月,BTF3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χ2=5.217,P=0.022)。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表达降低,BTF3表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肿瘤增殖分化、转移侵袭过程,并可作为反映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号染色体短臂(5p)末端的5p15.1-5p15.33重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7月确诊的存在5p15.1-5p15.33重复的1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资料,并对文献报道的5p重复综合征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为男性,就诊时1岁5个月,以出生后逐渐出现生长受限及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颅面畸形;7月龄时因四肢抽动被诊断为癫痫;目前为2岁龄,仍反复抽搐,不能抬头、独坐,不会爬,不会咿呀说话,伴肌张力减退。反复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示胼胝体发育不良。患儿父母表型正常。患儿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染色体5p15.1-5p15.33(chr5:1934522-18905656)存在部分重叠,根据拷贝数变异评判标准,判定为致病拷贝数变异,父母未检出异常。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10篇相关文献(均为英文)报道的17例及数据库中收录的4例,加上本例,共22例5p重复综合征患者,其中17例年龄≤14岁,起病年龄7(0,18)岁,男女比约为1.1∶1。22例患者中颅面畸形19例,发育障碍18例,骨骼/肌肉发育异常15例,自闭症11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9例,智力障碍8例,肥胖症5例,癫痫5例,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2例,肌张力减退4例,斜视/远视2例,表现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腹股沟疝、脐疝各1例;多发畸形19例,单一畸形3例。结论5p15.1-5p15.33重复可能为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面部畸形、发育迟缓、骨骼/肌肉发育异常、智力残疾、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5p拷贝数重复最主要的临床表型;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为该位置染色体重复的扩展表型。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刺激下心肌细胞释放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 µmol/L组、100 µmol/L组、200 µmol/L组、300 µmol/L组,分别用相应浓度H2O2处理后,各组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活化形式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根据检测结果选用最适处理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另取H9C2心肌细胞,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normal cardiomyocyte-derived exosomes, NC-exo)及氧化应激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oxidative stress cardiomyocyte-derived exosomes, H-exo),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对外泌体摄取内化情况。选取正常培养巨噬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NC1组)、脂多糖1组(LPS1组)、正常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脂多糖组(LPS+NC-exo组)、氧化应激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脂多糖组(LPS+H-exo组)。LPS1组LPS处理6 h, LPS+NC-exo组、LPS+H-exo组分别加入NC-exo、H-exo预处理24 h再进行LPS处理6 h, NC1组不进行处理。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CD86、CD206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10(chemokine-10, CXCL-10) mRNA水平。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外泌体miRNA表达量。另取巨噬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2组(NC2组)、脂多糖2组(LPS2组)、过表达阴性对照+脂多糖组(LPS+mimic-NC组)、过表达miR-106b-5p+脂多糖组(LPS+106b-mimic组)。LPS2组LPS处理6 h,LPS+mimic-NC组、LPS+ 106b-mimic组则分别使用转染试剂mimic-NC、106b-mimic转染24 h再进行LPS处理6 h,NC2组不进行处理。检测iNOS、Arg-1、CD86、CD206水平及IL-6、TNF-α、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0 µmol/L组比较,100 µmol/L组、200 µmol/L组、300 µmol/L组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水平升高(P<0.05),Bcl-2水平下降(P<0.05),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经比较,200 µmol/L作为适宜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正常心肌细胞表现为梭形,而200 µmol/L H2O2处理后心肌细胞皱缩变形死亡。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提取的纳米颗粒呈现圆形并具有双层膜结构,将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加入巨噬细胞中共同培养24 h,可见大量外泌体能够被巨噬细胞摄取。与NC1组比较,LPS1组、LPS+NC-exo组、LPS+ H-exo组iNOS、CD86蛋白水平升高(P<0.05),Arg-1、CD206蛋白水平下降(P<0.05),IL-6、TNF-α、CXCL-10 mRNA水平升高(P< 0.05);与LPS1组比较,LPS+H-exo组iNOS、CD86蛋白水平升高(P<0.05),Arg-1、CD206蛋白水平下降(P<0.05),IL-6、TNF-α、CXCL-10 mRNA水平升高(P<0.05),而LPS+NC-exo组与LPS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exo比较,H-exo中miR-106b-5p表达升高(P<0.05)。与NC2组比较,LPS2组、LPS+mimic-NC组、LPS+106b-mimic组iNOS、CD86蛋白水平升高(P< 0.05),Arg-1、CD206蛋白水平下降(P<0.05),IL-6、TNF-α、CXCL-10 mRNA水平升高(P<0.05);与LPS2组比较,LPS+106b-mimic组iNOS、CD86蛋白水平升高(P<0.05),Arg-1、CD206蛋白水平下降(P<0.05),IL-6、TNF-α、CXCL-10 mRNA水平升高(P< 0.05),而LPS+mimic-NC组与LP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氧化应激心肌细胞的高表达miR-106b-5p的外泌体促进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工程伦理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造成的工程事故频发,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特别重大自然灾害“7·20”郑州地铁5号线事故的发生,更是迫使公众开始关注工程伦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数据下载于TCGA数据库,应用R筛选差异基因,String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确定Hub基因,GEPIA数据库分析Hub基因表达情况;TCGA-portal数据库分析Hub基因与分期及预后相关性。应用ENCORI数据库预测Hub基因上游miRNA;ENCORI数据库分析miRNA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UB1表达异常升高,BUB1表达水平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且高表达BUB1子宫内膜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通过ENCORI数据库预测BUB1的上游microRNA,发现miR-495-3p评分最高。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高表达miR-495-3p子宫内膜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相关性分析BUB1与miR-495-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BUB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miR-495-3p高表达患者预后更佳,生信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超声影像提示左足足内翻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4日于台州医院就诊的1例5p缺失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的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胎儿染色体的微缺失与微重复,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胎儿及其父母的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CNV-seq发现胎儿5号染色体存在23.12 Mb的拷贝数缺失,7号染色体存在21.46 Mb的拷贝数重复,FISH进一步验证胎儿母亲为隐匿性t(5;7)(p14.3;q33)携带者,胎儿的拷贝数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CNV-seq联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出隐匿性5p缺失综合征,避免患儿的出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膀胱癌中MiR-29b-3p靶向调节COL1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表浅性膀胱癌组织与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差异分析;并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COL1A1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TCGAportal数据库分析高表达与低表达COL1A1患者之间的生存曲线,了解预后情况,同时分析COL1A1基因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期、膀胱癌分级的相关性。数据库预测microRNA并通过OncomiR数据库分析microRNA表达水平及与膀胱癌患者临床数据相关性。结果 COL1A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随着分级及分期的增加,COL1A1的表达量递增;生存分析显示,COL1A1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不佳,生存时间缩短;通过数据库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29b-3P的证据最强;生存分析显示,MiR-29b-3P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更佳,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MiR-29b-3P高表达患者预后更佳,生信分析表明膀胱癌中MiR-29b-3p靶向调节COL1A1表达抑制膀胱癌进展,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作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列腺癌诊断中采用血清miR-141-3p,IL-35,IL-10联合诊断法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6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以细胞创次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前列腺癌有34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癌病变有30例(良性前列腺病变组),选取本院33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miR-141-3p、IL-35、IL-10定量联合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病变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前列腺病变组血清miR-141-3p、IL-3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miR-141-3p、IL-35、IL-10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病变组,差异显著(P<0.05);相比单个检测的诊断效率,三者联合检测显著更优,三者联合检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良性列腺病变。结论 血清miR-141-3p、IL-35、IL-10联合诊断法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有效率,其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减轻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及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lipopolysaccharide group, LPS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吡格列酮+LPS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吡格列酮干预组为连续吡格列酮60 mg/kg灌胃3 d后腹腔注射LPS,再连续吡格列酮灌胃2 d。分别于6 h、12 h、24 h、48 h取各组小鼠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的水平。取血后处死小鼠取脾脏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脾脏病理损伤;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42-3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多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在6 h、12 h、24 h、48 h血清中的IL-6、IL-10、TNF-α及HMGB1均明显升高(均P<0.01),应用吡格列酮干预组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6 h、12 h、24 h、48 h较LPS组下降(均P<0.01),促炎因子HMGB1在12 h、24 h、48 h较LPS组下降(均P<0.01),抑炎因子IL-10在12 h、24 h及48 h较LPS组升高(均P<0.01)。LPS组脾脏脾小结内细胞排列疏松,脾小结结构散乱,可见大量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吡格列酮干预组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少。与LPS组相比,吡格列酮干预组在6 h、12 h、24 h和48 h脾脏中miR-142-3p和PPARγ均较LPS组升高(均P<0.001),脾脏中miR-142-3p和PPARγ存在正相关(r=0.916,P<0.001),而miR-142-3p和HMGB1存在负相关(r=-0.884,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miR-142-3p来靶向调节HMGB1的表达来减轻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及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