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6年,该省审计结果公开面进一步扩大。除省本级继续将审计工作报告向社会全文公告外,已先后有12个市(州)级的审计工作报告对社会公开,公开的覆盖面达57%。此外,先后有40个县(区)级的审计工作报告或单项审计结果报告对社会公开,比2005年增加26个。公开形式多样是该省审计结果公开的又一特点。从对外公开的形式看,主要包括地方党报、党政网、互联网、市人大刊物以及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等形式。省级审计工作报告继续在省党报上公布,乐山市本级审计工作报告采取了在党政网、互联网和市人大刊物上3种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告。该省审计结果公开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不仅对外公告审计工作报告,同时,还试行将投资效益、涉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城镇特困救助资金和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结果对社会进行公开。2006年,全省有69个单项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为切实做好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该省对公开程序等不断加以规范。省审计厅修订完善了《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实施办法》,近三分之一的市(州)先后通过市政府或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审计结果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办法.有效规范了审计结果公开的程序、方式、内容等。
简介: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契机,本文考察了危机冲击如何影响投资者的信息解读,并结合危机冲击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在危机冲击下投资者信息解读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危机冲击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可操纵性应计盈余理解成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结果,而不是管理者向市场传递未来现金流信息的一种工具,从而降低了可操纵性应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并且,当公司属于非国有企业或者非管制行业时,将有利于减弱危机冲击对投资者信息解读的负面影响;同时,结合危机冲击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公司并未披露更低质量的会计盈余。这说明,在危机冲击下,投资者对可操纵性应计盈余的估值更低,不是因为盈余质量更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低迷的悲观情绪影响了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解读;并且,这种影响既不利于投资者适当地对公司进行估价,也将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