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从1984年尤里·洛特曼(JuriLotman)发表《论符号域》(OnSemiosphere)一文以来,“符号域”这个概念已经从文化符号学的术语范畴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术语范畴。在塔尔图一莫斯科文化符号学派的学科背景中,“符号域”一词与“语言——第二模拟系统——文本——文化”等术语相关;而在跨学科的术语领域中,“符号域”与“生物域”、“智域”,以及“语言域”的结合则更值得重视。作为一个元学科的概念,符号域属于文化研究方法论的范畴,并且与“整体主义”、整体与部分等相对概念有莫大关联。因此,在此语境下,“符号域”作为元学科概念,对于文化研究,普遍文化生产机制的研究的转向,以及对“方法论本身的认知”起到了学科互补与整合的作用。
简介:让语言学家,尤其是语言哲学家们众说纷纭的问题是,如果语词的意义是心中的观念,那么,不同的人心中的观念是如何达成一致的;如果语词的意义就是某个心外之物,由于时空的分裂使我们没有同时面对同一外物的可能性,我们最后面对的也不能不是不同的心外之物。因此,一个语词的所指既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内之观念,也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外之实物。语词的确定意义,以及翻译和理解的可能性似乎在此已面临地基塌陷的危险。但是,到心内观念或心外实物处为语词的意义(所指)寻找最后基准的努力,是我们为寻找意义之基所做过的最自然、最顽强的努力,却未必是其正当性无可置疑的努力。
简介: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名量表达方式主要有8种,动量表达方式主要有9种。它们在不同语系、不同语序类型的语言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分布特征。各数量表达方式的要素之间存在多种对应分布的规律。数量短语在汉藏语系语言中呈互补分布,在阿尔泰语系则位于中心词的同侧。能用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组合表示数量概念的语言,数词与数量短语的分布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如果一种语言中数词位于名词或动词的左侧,那么这种语言中的数量短语也位于名词或动词的左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数+量+名"式是由"数+名"式发展而来、"数+量+动"式是由"数+动"式发展而来的。"拷贝型名量"主要存在于用"名+数+量"式表示名量的语言中,"拷贝型动量"的存在则与其他动量表达方式并无必然的联系。拷贝型量词的句法位置与所在语言名量表达方式和动量表达方式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