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5年 9月到 2016年 9月接诊 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 456支血管通畅 123支,血管狭窄 284支(其中轻度狭窄 84支,中度狭窄 146支,重度狭窄 54支),血管闭塞 49支。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检查灵敏性为 95.60%,特异性为 93.91%,阳性预测值为 97.90%,阴性预测值为 87.80%。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有效的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检查应用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无创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DDSA三维重建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的103侧髂内动脉造影和三维重建资料,根据前列腺动脉(Prostaticartery,PA)的起源将PA分为五型Ⅰ型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分支,与膀胱上动脉共干;Ⅱ型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分支,位于膀胱上动脉下并与其平行发出;Ⅲ型起源于闭孔动脉;Ⅳ型起源于阴部内动脉;Ⅴ型其他起源。结果103侧前列腺动脉纳入分析,最常见是Ⅰ型37例占35.92%,Ⅳ型占27例占26.21%,Ⅱ型占20例占19.42%,Ⅲ型占13例占12.62%,最少的是Ⅴ型6例占5.83%。与邻近脏器动脉有吻合支者共有57支(55.3%,57/103)与膀胱下动脉分支吻合8支,与阴部内动脉吻合25支,与直肠动脉吻合24支,与阴部内动脉、直肠动脉均有吻合6支,另在前列腺体内与对侧PA吻合63支。结论旋转DSA技术和3DDSA三维重建技术对识别PA的起源及其与周围脏器动脉的吻合支有很重要的价值,为PA的精准栓塞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指导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时期检影验光中的光影形态与矫正视力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对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并随诊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140例患者术后检影验光中的光影形态与矫正视力进行动态观察分析。 结果 手术后检影验光中光影分为规则与不规则(光带弯曲或边界不清晰或不等宽或兼有)两种类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同时期内检影光影形态规则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明显低于光影不规则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检影中光影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变规则的趋势,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也同时下降;PRK术后光影形态及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的变化与LASIK相比较为明显。结论 检影验光中光影形态反映角膜等屈光组织的光学性能及状态,是评价角膜屈光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独特、简便、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04月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45例,给予优质护理),评价组间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数值、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值相差较大,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数值、对照组护理质量数值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期间配合使用优质护理方式可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入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术后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手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评估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护理方法、心理护理等,旨在为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阅片者解读三维高分辨力增强磁共振血管减影(3DCEHRMRSI)图像的一致性。方法对35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行单倍和双倍钆布醇对比剂(1.0M,15m1)3DCEHRMRI,以双倍图像减去单倍图像,得到3DCEHRMRSI。比较阅片者A、B和C(拥有不同年限读片经验)对转移病灶数目和解读时间的差异,评价其一致性。结果对于3DCEHRMRSI,阅片者A、B和C的准确率分别为96.86%(185/191)、91.62%(175/191)和98.95%(189/191),每例的平均解读时间分别为(46.00±6.34)s、(33.80±6.78)S和(32.70±5.7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3±0.891)。结论不同阅片者解读3DHRCEMRSI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方法: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分为两个治疗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病人数量为50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手段为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为观察组治疗手段。将两组病人的NIHSS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病人来说治疗效果更加理想(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进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医护患协同护理对策,开展护理效果研究。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研究,病例72例,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36例进入参照组做好常规护理。36例进入医护患协同护理组做好医护患协同护理。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医护患协同护理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6%,同参照组的25.00%比较更低(p<0.05)。护理2周后,医护患协同护理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8.16±5.26)分,同参照组(73.12±4.11)分比较更高(p<0.05)。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开展医护患协同护理后,可起到让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自我管理能力更强的影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一年内心血管再发事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至我院就诊并诊断的NSTE-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B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C组: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随访三组患者各种再发心血管事件及药物相关出血事件。结果:3组用药第1、3、6个月月末均未见有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再发心血管事件比较并无差异(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3组用药第1、3、6、12个月末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事件和出血发生事件,在第12个月末C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针对择期冠状动脉照影仅药物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有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