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针对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使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名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即抓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选择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综合护理方法,出院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后有效38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满意39例,满意度97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熟练、争分夺秒的抢救,能及时缓解病情,并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 考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分别在冰箱、室温避光、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结果 左氧氟沙星在0.5~200mg/L范围内具有优异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冰箱和室温避光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不发生变化;在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放置2周后,其含量仅为起始值的51%,且左氧氟沙星发生降解和氧化,产生4种新的物质,分别为去甲基左氧氟沙星(m/z=348.14)、去羧基左氧氟沙星(m/z=318.13)、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m/z=378.15)和去侧环左氧氟沙星(m/z=264.13)。结论 在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时,要注意避光存储,避免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结构发生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90例纳入分析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例纳入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对比2组的心脏超声各项参数。结果:相比于常规组,分析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E/Ea值均较低(P<0.05);相比于常规组,分析组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更高(P<0.05);并且心功能分级越严重,患者的LVEF、E/Ea值越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越高(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进行临床诊断时,应用心脏超声检查,有利于获取患者心功能的各项参数,并且可为疾病的诊断与心功能分级评价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146例(腔镜组)以及开放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68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的出血量少[(181.8±60.7)mLvs(205.7±105.9)mL,t=-2.396],术后住院时间短[(11.5±5.5)dvs(13.0±7.4)d,t=-2.023],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2%(12/146)vs22.0%(37/168),χ2=11.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90例接受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表画线体位固定,B组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C组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结果:在固定误差方面,C组在头足体位、前后体位、左右体位、三维体位方面均低于A组和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情况方面,C组总发生率10.00%,较之于A组和B组要低,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行热塑体膜体位固定,能有效降低体位固定的误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