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氯胺酮及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O2-N2O-Enf)不同组合在小儿麻醉手术中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小儿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B组: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C组:丙泊酚、氯胺酮、氧气-氧化亚氮-安氟醚(02-N2O-Enf)复合麻醉。观察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的麻醉起效时闻略短于A组(P〉0.05);A、C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B、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期间3组循环变化基本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效果C组优于A、B组。结论丙泊酚、氯胺酮、O2-N2O-Enf复合麻醉对小儿手术生理干扰少,清醒快,不良反应少。
简介:目的通过BBN喂饲和MNU膀胱灌注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BBN诱癌组大鼠使用0.05%BBN溶液连续喂养6周,后改用2%枸橼酸钠溶液作后续喂养22周,第28周为诱导的终点。MNU诱癌组大鼠行MNU膀胱灌注,每两周灌药一次,每次2mg/只,共4次,第10周为诱导的终点。比较两组大鼠的成瘤率和死亡率。结果BBN诱癌组30只大鼠喂养28周后存活16只,11只成瘤,病死率46.7%,存活大鼠成瘤率68.8%;MNU诱癌组50只大鼠第10周存活28只,25只成瘤,病死率6.7%,存活大鼠成瘤率89.5%。结论利用MNU行大鼠膀胱灌注的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大鼠病死率低等特点,优于BBN喂饲大鼠成瘤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牙在根折时低牙本质肩领的情况下进行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根折的前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一组采用铸造金属桩修复,最后采用烤瓷冠修复。随访两年观察比较修复效果及成功率。结果经过两年的观察,铸造金属桩组的成功率为94.7%,玻璃纤维桩组的成功率为92.8%。两者之间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铸造金属桩修复系统在根折时低牙本质肩领的情况下固位要好于玻璃纤维桩修复系统,但是玻璃纤维桩系统失败可再修复,而铸造金属桩系统失败却不可逆,这在临床在此种情况下选择何种修复方式很重要。
简介: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浓度,并研究其片剂与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20例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单剂口服国产司帕沙星片剂或胶囊剂400mg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司帕沙星浓度,以方差分析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差别检验,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判定。结果单剂量口服用400mg司帕沙星胶囊剂和片剂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AUC0~96分别为(50.50±6.78)和(50.82±11.57)μg·h·mL^-1,AUC0~∞。分别为(53.44±7.79)和(54.25±12.96)μg·h·mL^-1、tmax分别为(4.22±1.59)和(5.06±2.13)h、Cmax别为(1.46±0.23)和(1.46±0.31)μg·h·mL^-1、t1/2分别为(22.03±4.57)和(23.01±2.94)h。胶囊剂和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1%±16.77%。2种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RP-HPLC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人血浆中的司帕沙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简介:目的探究将动脉取栓术、介入溶栓术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总体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入的所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分别录入30例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组应用单纯动脉取栓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残余为6(20.00%),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残余为1(3.30%),并且实验组患者发生血管再闭的情况较对照组而言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介入溶栓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患者的病变狭窄程度,并且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 比较 3种常用静脉麻醉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 180 例 ASAⅠ~Ⅱ级胃肠镜检查患者 , 随机 分为 3 组 , 采用不同的静脉复合麻醉 :Ⅰ组 , 舒芬太尼加咪达唑仑加依托咪酯 ;Ⅱ组 , 酒石酸布托啡诺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 ;Ⅲ组 ,瑞芬太尼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 . 不良反应情况 , 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清醒时间。结果 : 3 种静脉麻醉方法效果基本相同 , 但Ⅰ组 呼吸抑制明显 ,Ⅱ 、 Ⅲ组无明显呼吸抑制 , Ⅲ组不良反应率最低 , 清醒最快 . 结论 3种静脉麻醉均为胃肠镜检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基于对生命体征、清醒时间的影响及病人的感受 ,瑞芬太尼加依托咪酯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最佳。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注射用赖氨匹林的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C18(150mm×46mm,10μm),以甲醇-0.1%三乙胺溶液(1:1、冰醋酸调节DH至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210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在6034~90510μg/ml和120~18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6%~9929%(RSD=0.59%~0.93%);和98.49%~9969%(RSD=O80%~1.01%)。紫外分光光度法赖氨匹林浓度在40~14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548X—0.0299.r=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100.7%,RSD为1.62%~1.81%。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作注射用赖氨匹林的质量控制。
简介:目的研究制备工艺对肾病用17种氨基酸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L-89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注射液的含量,考察氨基酸原料药的投料顺序、活性炭加入量、配制及灌装过程中的充氮、不同灭菌工艺条件对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进行制剂冷冻-加热循环试验、制剂加热与光照试验、制剂的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调整氨基酸原料药的投料顺序、活性炭加入量为0.1%,在配制及灌装过程中的充氮可增加肾病用17种氨基酸注射液的稳定性。结论改变工艺因素可以获得稳定的肾病用17种氨基酸注射液。
简介:目的对比常规大骨瓣开颅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在显镜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良好14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4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良好7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