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骨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骨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引起骨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术前抗结核药物化疗时间短、营养状态差、体温升高、血沉加快、术后用药时间短是骨结核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结论骨结核术后复发与多方面因素均有关,临床上,根据以往案例,总结经验,加强干预,积极预防,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RI定量分析长途徒步拉练对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及膝关节软骨亚区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入学的27名男性青年大学生,年龄17~20(19.48±0.14)岁,均全程参加为期8 d、240 km的长途徒步拉练。在徒步前(基线测量)和徒步后1 d(随访测量)利用高场MRI对其右膝进行三维定量MRI。两名影像诊断医生评估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包括半月板和软骨损伤(5分制)、骨髓水肿和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3分制)。同时采用半自动软骨分割和三维数据后处理技术,测量股骨内外侧、胫骨内外侧等共21个亚区软骨体积、厚度和T2值。利用配对双样本非参数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徒步前后膝关节软骨定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膝关节急性损伤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分别有8和9名大学生新发了1~3级内、外侧半月板损伤;4名大学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从0级发展到1级;10名大学生骨髓水肿从0级发展到2级,5名从0级发展到1级;5名大学生关节腔积液从1级发展为2级(均P<0.05)。膝关节软骨亚区量化分析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股骨滑车中心区体积增加[(1.84±0.32)mm3比(1.67±0.29)mm3],股骨髁内侧中央区体积减小[(1.18±0.21)mm3比(1.26±0.17)mm3],(均P<0.05);11个软骨亚区[(1.37±0.27)mm比(1.53±0.18)mm]、[(1.42±0.25)mm比(1.54±0.17)mm]、[(1.53±0.20)mm比(1.62±0.20)mm]、[(1.72±0.28)mm比(1.83±0.28)mm]、[(1.84±0.45)mm比(2.04±0.42)mm]、[(2.20±0.58)mm比(2.46±0.50)mm]、[(1.74±0.19)mm比(1.85±0.21)mm]、[(1.45±0.21)mm比(1.58±0.16)mm]、[(1.81±0.22)mm比(1.91±0.15)mm]、[(1.44±0.13)mm比(1.53±0.15)mm]的软骨厚度均较徒步前变薄(均P<0.05);有7个亚区[(40.57±26.23)ms比(67.10±47.46)ms]、[(80.10±20.56)ms比(98.42±23.58)ms]、[(87.92±24.95)ms比(108.84±29.24)ms]、[(50.49±19.18)ms比(76.97±37.16)ms]、[(38.89±15.82)ms比(69.70±40.16)ms]、[(55.84±24.53)ms比(106.35±50.01)ms]及[(72.38±36.64)ms比(105.31±39.34)ms]T2值均较徒步前降低,而髌软骨两个亚区[(102.13±44.47)ms比(72.20±28.37)ms]、[(97.42±44.86)ms比(76.67±51.64)ms]T2值较徒步前增高(均P<0.05);其余软骨亚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途徒步拉练会导致青年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产生。膝关节软骨亚区厚度整体均呈变薄趋势,而体积和T2值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了12裂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对于粉碎性骨折碎片微创下行钢针、螺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给予固定。结果12例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随访12月-18月,平均15月,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骨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性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复杂骨折67例。其中关节内骨折40例,19例Ⅱ度以上开放性骨折和21例闭合性骨折采用混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17例骨折端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例Ⅰ度开放性骨折和25例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骨外固定组40例平均手术时间2.66h,平均失血量170.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40周,骨外固定器拆除时间24.67周,术后均无深部感染、皮肤坏死发生;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7例,平均手术时间3.33h,平均失血量285.1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37周,深部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2例,骨折畸形愈合6例;评分结果优5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6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219,P<0.001)。结论混合式骨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简便、易行,适应证更广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LIF)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术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t=1.072、0.388、-0.189,均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t=6.157、2.965,均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P<0.05)。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微创肌间隙寰枢侧块融合术(Mis-PALF)和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Mis-PALF手术治疗(17例)或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88例,作为对照)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Mis-PALF组男9例,女8例,年龄(45.8±19.8)岁;对照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50.0±1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追加止痛药物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Mis-PALF组围术期出血量较开放组减少[(111.8±35.9)ml比(362.9±18.6)ml,P<0.01]、住院时间较短[(3.06±0.63)d比(4.24±0.14)d,P<0.01]、追加止痛药物人数较少(3/17比56/88,P<0.01)。两组手术时间[(125±7)min比(113±8)min,P=0.525]、术后发热(11/17比37/88,P=0.086)、术后VAS>3分比例(1/17比13/88,P=0.357)、随访JOA改善率(66.9%±28.8%比74.2%±28.6%,P=0.409)及并发症发生率(1/17比3/88,P=1.00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在寰枢椎脱位患者中,Mis-PALF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