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原本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官途径——"听"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各种"声音"在诸多文学文本中却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读图时代的局限、剖析声音的意义和重构"听"在文学研究中的功能三个方面概括、评述国内学者在听觉领域的探索,并得出以下结论:视觉的过度运用严重限制了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必须重拾"听觉"这一重要研究维度,而积极开展听觉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摆脱既有理论窠臼,则是推进乃至实现文学研究中的"听觉转向"的关键所在。
简介:摘要如今,是一个多元艺术形式相互并存、融合、影响的时代。不断发展的技术与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带给了人们更多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这个创新的时代,跨界设计兼收并蓄,博览众长,做到了多元化的交叉。
简介:改革开放后,我国到国外工作定居的人逐渐增多。一些老年人或为帮助儿女照顾孙辈,或为与儿女团聚,出国成了海外“老漂族”。这些“老漂族”在异国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遇到了语言、气候、饮食、购物、交通等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诸多不适。如何迈过这一道道沟坎?是“坐守愁城”,还是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显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带来的生活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简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的脑海里总会时不时地跳出一个场景——个身穿黄色碎花布衣裳的女人,牵着我的手,走在深秋的田野上。那片田野很是荒凉,庄稼该收割的都收割了。剩下的,只有风和时间,还在虚无中奔跑。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话语失去了它原有的影响力,处于一种时刻被解构甚至是被讥讽的境地——很多人开始过度阐释它的精英意识,嘲笑它的理想与激情,批判它的现代性追求,而这些说法大有市场,颇受欢迎。在这种知识分子话语的失利背后,是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启蒙、重申五四精神等1980年代价值理想的退潮或是中止,是20世纪提前结束的一个结果。随后而来的新写实、后现代、新左派、新国学成为提前进入21世纪的急先锋,成全了文学与文化在意识形态或政治干预下的妥协和随波逐流。
简介:
简介:丽目长天波浪平,合家三口峡中行。借舟碧水情何切,自驾苍山意更殷。扪壁倚崖留笑影,步沙踏石恣率真。老河一觉涛声息,他日潮头系素襟!
简介:黄洋界的风它不吹硝烟它只吹动山间的芦苇这些细小的枝干它们的柔软仿佛记忆中的梭镖
简介:后来,网上流传过一条军方泄密信息——那一年,那一夜,深夜23点,在西北沙漠的军事基地,某项重大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有对科研人员夫妇殉职。
简介:普罗米修斯从天堂盗火种给人间,受到天神的残酷惩罚……那毕竟是神话传说。可是在大灾大难面前.高举理想的火炬为各民族作出贡献因而受到人民永远的尊重、爱戴和怀念。在人类历史上列下了一个不短的名单。中国民族语言学一代宗师马学良先生,就是其中最光辉的一个。
简介: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巨变的背景下,地域性与乡土文学的关系面临较大的变化,乡土文学必然面临新的叙事选择。作为地域特色鲜明、历史传统悠久的文化大省,当代江苏乡土文学接续了乡土文学蕴含的启蒙主义、地域人文精神传统,不断寻找进入乡土家园的叙述路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简介:前言作为"旧人"的对应物,"新人"的构造不止是一种文学的使命,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假如上帝或者女娲只是创造了旧的意义上的人的话,那么革命作家则需要充当一种新的伟大角色,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人"。因为上帝的工作在第六日之后便已经停止了,所以革命者自己要做上帝,哪怕他们在某些时候只是擅长破坏旧世界,而并不熟悉建设新世界的工作。但革命家有格言,叫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关于"新人"的概念,我们在前一期的文字中已经做了梳理。
简介: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文学期刊至少面临两次大的困境。首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大众文化兴起,纯文学式微。文学在经过了新时期初期的“轰动效应”之后,逐渐与时代的政治风向和大众文化潮流相脱离,从而回到自己狭小的天地中。
简介: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必须熟悉、明确过程的每个环节对节目的影响和作用,其中音响的控制,即录音与扩音的技巧显得十分重要。录音师应从音响技术和艺术,扩音音箱或音箱组与话筒所指声源同处一个环境,而录音的监听环境与话筒所指声源的环境分离,因此扩音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声音反馈问题。另外,还要重视其他设备的使用技巧。
简介:废名的小说是对中国固有文学的展开,他辨析中西方文学,找到中国文学的"散文"特性与典故结合的写作路数。废名写独创性的小说,志在变庸俗之极的"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写作标准,兴起简洁生辣的文章。
简介:镜子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当它作为道具出现在德国电影中时,时常揭示出影片的隐含意义。本文通过对《寂寞芳心》《三姐妹》和《时日》三部经典电影中镜子镜头的分析,发现剧中人物通常经历着生活的困惑、情感的压力、内心的挣扎,在潜意识的驱动下频繁产生幻觉并浮现于镜中,打碎伪装的表面平静,并在"本我"的力量强大到"自我"无法掌控的情况下产生"分身"的假象。这不仅形成了德国电影镜子镜头独树一帜的特点,还建立了一座电影和精神分析学相互结合的必要桥梁。
简介:摘要作为“四十岁作家”的作家的代表,马卡宁颇具实力与声望。《审讯桌》是作家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一次尝试,按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归入反思文学的范畴。作品通过主人公无数次在桌子前接受审判,由此揭示了审判对人造成的摧残与异化,反观俄国历史,进而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进行反思,以此达到批判的目的。
简介:'礼'的兴起是很早的,周公始作礼,在我国儒学中,'礼'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本应成为礼仪示范,但在当下却存在着礼仪失范的现象,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悲哀。近年来,许多人呼吁'回归',使得各种传统礼仪也走上了复兴之路。一、我国传统礼仪到目前为止,我国也未确切定位传统礼仪的具体内容。但我们研究一个现象,首先应对其进行定位。什么是'礼'?据考证,'礼'最初是用来敬奉神明
文学研究中的“听觉转向”与文化建构——“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
广告摄影与插画的跨界结合
海外“老漂族”的喜与忧
与母亲的一次长谈
知识分子的困境与书写尴尬
漫谈当下文学的现状与危机
乙未四月与妻女同游黄河
与敬仰有关的长短句(组诗)
男孩与兵人一夜(下)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思考
马学良与罗婺彝族文化
地域文化与当代江苏乡土文学
“新人”建构的现实压强与美学困窘
文学期刊与期刊文学观察
现场扩音与实况录音音响处理技巧
废名用典与小说的涩味儿
木与金属的创新结合运用形式
镜中虚幻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探讨
论《审讯桌》的批判与反思主题
国人“失礼”现象与传统礼仪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