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文物是承载历史底蕴的重要载体,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强文物的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展现民族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博物馆需要做好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来提升整体工作质量,确保博物馆文物得到科学、妥善的保护。通过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博物馆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文物保存的客观需求,有效传承民族文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关问题,不利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合理优化和完善馆藏文物的管理体系,使馆藏文物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
简介:评价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正确写作”研究项目。在研究中,与人际意义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成为中心问题并触发J.R.Martin等研究者用新的语言学论述来解决其中的问题。以语旨模型和系统功能语法对人际意义的论述为出发点,伴随着《英语语篇——系统和结构》《研究语篇——小句之上的意义》和《评估语言——英语评价系统》的相继出版,评价理论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胡壮麟等学者(2005:318)曾定义评价理论是一个语篇语义资源,用以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关系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从概念上看,评价被认为是比较的、主观的和充满价值的,但是在功能上看,他又是解读性的、阐释性的。本文对评价理论框架进行介绍,并讨论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该理论框架得以表达、协商和自然化的。一、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及人际意义的实现1.态度子系统和态度的人际意义态度涉及我们的情绪性、伦理性和美学性,分别指的是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项目。情感是情绪者对触发物的正面和负面的情感。反应型的情感包括幸福/不幸福(如喜悦、爱、痛苦和厌恶),安全/不安全(如他信、自信、不安和惊奇),还是满意/不满意(如好奇、满意、无聊和不快);激发型的或目的型...
简介:王阳明'心学'的构建历程实则是其对《大学》不断诠释的历程。基于王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将其对《大学》的诠释亦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其'心学'发端阶段,王阳明走出程朱理学'格物'视域下物人二分的格局,以'知行本体'揭示本体心体;在其'心学'深化阶段,王阳明告别知行之论,进入'意'的层面,主张于'意'中用功,倡导'诚意'功夫法门;在其'心学'成熟阶段,王阳明由'意'进入'良知',力倡'致良知'功夫法门;因'良知'直契本然心体,故归越后王阳明由功夫转入境界,主张'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进入'心学'化境阶段。通观王阳明'心学'演进历程,其'心学'的建构与其突破朱熹《大学》观实则是一体而两面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