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法与自制肱动脉止血器法止血效果。方法将我科2006年7月—2012年9月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1例随机分成肱动脉止血器组(23例)和绷带加压包扎组(28例),对比观察止血效果、操作时间、压迫止血总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主观不适等。结果自制肱动脉止血器在止血效果、操作时间、压迫止血总时间、术后2小时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主观不适等方面明显优于绷带加压包扎组。结论自制肱动脉止血器用于经肱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是一种省时、简单、安全、高效、副作用少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液清洗口腔后的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6例,对照组242例。观察组使用护理液为茶水,对照组为康复新漱口液。两个组,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均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巧、细致,方法和用时以及操作频率相同。从口腔pH值,患者口干口腔有无异味以及炎症发生来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96.6%例pH维持在6.5—7.0,口腔炎症发生率2%,口腔异味出现率2%。对照组有88.4%pH维持在6.5—7.0,口腔炎症发生率5.4%,口腔异味出现率7%。对照组效果不好后转为观察组用茶水漱口,有28例(其中神经系统17例;呼吸系统2例;外伤2例;糖尿病伴并发症7例)。结论观察组漱口疗效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脑外科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及行锥颅血肿清除手术组30例(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对患者进行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血肿清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的准确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2收治的90例孕产妇分别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并追踪到产妇分娩,评价三种方法对胎儿体重估算的准确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胎儿体重估算结果更为准确,与双顶径和四部触诊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B超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其结果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手法按摩护理、普通按摩仪护理以及新型按摩仪护理三种护理方法对产后产妇乳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乳房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产妇分为A、B、C三个组,每组有40例产妇。对A组产妇,使用人工手法按摩护理,对B组产妇,使用普通按摩仪护理,对C组产妇,使用新型按摩仪护理,然后最三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三组产妇在出院时候A组产妇发生乳房肿痛率为25.0%,B组产妇发生乳房肿痛率为20.0%,C组产妇发生乳房肿痛率为15.0%,C组产妇乳房肿痛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此外三组产妇出院后开始泌乳时间分别为29.33±10.22h、25.95±11.14、17.65±9.78h,C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A、B两组,而且C组第一天和第二天泌乳的人数也明显多于A、B两组人数。结论新型按摩仪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疗效差异。方法选取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8眼)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除术,B组(3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散光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天,B组患者视力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以及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囊破裂以及角膜水肿发生率(2.6%、5.3%)均低于B组(1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其疗效相近,但过程方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老年白内障患者。
简介: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MS1153。摘要目的为面部骨性不对称畸形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方案,实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定点,定位,定量诊断。方法利用CT三维重建图像,通过人工定点方法选择3个位于面部中线上的解剖标志点构建正中矢状面,提出一种定位容易,可重复性好的构建人体正中矢状平面的方法,为后续的角度及线距测量奠定基础。近年,随着颜面审美要求的提高,患者对其面部对称性的关注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为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治方案是当今正畸、正颌外科学发展的热点。研究颅面结构对称性的方法有很多,如直接观察、人类学测量、头颅定位后前位片,面部照片的间接测量、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X线立体照相术、激光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等均可用于颅面部不对称性的分析。[1]以上方法无论三维与二维均为正中矢状面两侧对应部位的线距,角度,面积的测量与比较。也就是必须首先在正中矢状面两侧分别定点。因此正中矢状平面的确定非常重要。虽然关于正中矢状面确定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对于诊断颅面部不对称畸形较理想的正中矢状平面,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确定人体颅面部正中矢状平面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比较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2种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临床拟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0例溶血病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溶血病标本同时用试管法和凝胶卡式法两种方法对患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两项标准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选取的120例溶血病患儿的标本,使用试管法检测的结果中,符合ABO血型血清学特征的阳性标本共53例,占44.2%,使用凝胶卡式法检测的结果中,阳性标本共81例,占67.5%。结论对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2种检测方法中,凝胶卡式法比试管法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凝胶卡式法较之传统的试管法,具有结果稳定和方便保存的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三种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桡侧交叉或平行克氏针固定和双侧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2月~2012年2月的60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B组采取桡侧交叉或平行克氏针固定、C组采取双侧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肘内翻、神经损伤和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疗效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良+中)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肘内翻和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有较好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择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但双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是对儿童肱骨踝上骨折较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未离心尿液镜检法及离心尿液镜检法检测草酸钙结晶的异同及各项性能指标。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未离心尿液镜检法、离心尿液镜检法同时检测门诊病人尿液509份。结果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草酸钙结晶阳性率为10.2%,未离心尿液镜检法检测草酸钙结晶阳性率为17.1%,离心尿液镜检法检测草酸钙结晶阳性率为25.5%,三者结果之间的两两对比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沉渣分析仪、未离心尿液镜检法、离心尿液镜检法检测草酸钙结晶阳性率依次升高且差异性显著,虽UF-1000i检测草酸钙结晶特异性较高,假阳性率较低,但仍不及尿液显微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