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阻肺中的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效果得到改善,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随着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设备的日趋普及,iOCT在多种眼底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大多数iOCT临床研究样本数少且缺乏对照组,证据等级和质量普遍不高,故对iOCT应用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对手术操作有无帮助和对手术中决策有无影响。当前眼底手术中的剥膜操作是最常使用iOCT的场景。现在的iOCT不具备自动追踪功能,需要手术医生停下手术操作,以手动调节探头位置的方式来追踪扫描部位以获取图像,不能同步自动跟踪,未来有必要研发自动跟踪系统以减轻手术医生的手术中工作负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46~81(62.7±12.3)岁。患者均接受急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核心梗死面积,以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患者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间CBF、CBV、MTT、TTP值的差异。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AIS患者的检出率。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按照预后评估结果进行分组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104例AIS患者中,经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及半暗带血流异常者共96例(检出率为92.31%)。CT灌注成像检出的96例中,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者69例、预后不良者27例。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分别与健侧对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相比,CBF、CBV值降低,MTT、TTP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及高脂血症比例、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参数MTT、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T灌注参数CBF、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脂血症,NIHSS评分,以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CBF、CBV、MTT、TTP等均是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快速反映脑部组织灌注损伤情况,对AIS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受累血管再通情况,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260例设为对照组,另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该院骨科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22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在巡回护士配合下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应用自拟的骨科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对患者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各项护理指标、手术时间及患者对巡回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率、物品准备合格率、护士在位率、护理工作符合率及患者对巡回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能有效提高骨科患者手术配合度,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中压疮护理单记录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国际压疮临床实践指南的诊断标准和Braden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压疮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平均Braden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中压疮护理单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这一工具在高危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所以,术中压疮护理单的应用是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高危风险前列腺癌患者中行扩大淋巴清扫术(ePLND)与标准淋巴清扫术(sPLN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研究。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3月1日为止。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7项回顾性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ePLND术后能切除更多的淋巴结[MD=10.11,95%CI:8.15~12.07, P<0.001],也能发现更多的阳性淋巴结[OR=4.00, 95%CI:2.92~5.48, P<0.001];虽然行ePLND所需时间较长[OR=12.54, 95%CI:10.44~14.63, P<0.001],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8, 95%CI:0.61~5.19, P=0.29]。就肿瘤学相关结果而言,ePLND和sPLND术后肿瘤的生化复发率(P=0.75)及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在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ePLND确实能完善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推荐对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ePLND,但淋巴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需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护理与芳香疗法联合治疗性按摩在中重度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中重度癌痛患者60例,入院日期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芳香疗法,30例)和实验组(对照组加治疗性按摩,30例),分析护理后的焦虑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63.3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重度癌痛患者常规护理与芳香疗法联合治疗性按摩,减少了癌痛患者的痛苦,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鼓励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熏洗联合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和对照组(单纯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各50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生活质量、Brhtel指数、MMSE及FMA量表评分均较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