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输血前及手术前患儿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滋病(HI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儿输血前及术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儿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0931例患儿进行术前输血前检测。结果HBsAg阳性88例(0.81%),抗-HCV阳性14例(0.13%),抗-H1V1/2阳性5例(0.046%),抗-TP阳性29例(0.27%)。结论输血前患儿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及供血单位都是必要的。

  • 标签: 患儿 输血前 传染病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为8-16天,通常在治疗3-7天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逐渐回缩,血象逐渐恢复,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两周内48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为96.0%,无死亡现象。部分脾脏肿大的患儿均在3个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传染单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经常会伴随多器官的损害。由于预后具有自限性,在进行治疗小儿传染单细胞增多症的时候,需要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尽早治疗,能够有利于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为了解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HCV)感染水平,研究HCV感染者的传染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子,提出控制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情发展和降低传染风险的具体措施,保护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查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50例抗一HCV阳性血清中RNA病毒载量,以性别、年龄((±3)、抗-HCV阴性、HCVRNA阴性、1:4比例为匹配条件,选择600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SPSS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中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抗-HCV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78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抗-HCV阳性150例,检出率为0.63%,远低于我国普通人群感染水平(3.2%);男女间感染HCV的机率均等(X^2=0.506,P〉0.05);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2=86.065。P〈0.001);外国籍人群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中国及港澳台地区人群(X^2=12.376,P〈0.05);抗-HCV阳性者中78.67%HCVRNA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其中抗-HCV滴度≤1:16人群HCVRNA病毒载量均≤〈500copy/ml,抗-HCV滴度≥1:64人群HCVRNA病毒载量均≥1.02X104copy/ml,各抗体滴度间HCVRNA病毒载量有显著性差异(X^2=136.593,P〈0.001);从30个检查检测指标中筛选出性别、年龄、国籍、心率、ALT、GGT、CREA、LDL、HBsAg、HBeAb等10个HCV危险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I.056X4+0.285X5—0.44X6—0.021X11+0.102X13—0.005X15+0.02X21—0.758X27+4.87X28—1.294X31-2.934.经回归模型检验证明二元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非常好(回归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卡方值为259.795,P〈0.001,模型-2对数似然值为490.808c,Cox&SnellR方值为0.293,NagelkerkeR方值为0.463)。结论:出入境人员HCV感染者中78.67%具有传染

  • 标签: 出入境人员 丙型肝炎 传染性 危险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传染疾病主要以呼吸道的飞沫方式进行传播,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并且如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有一定的致死率。所以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以几种典型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为例,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治疗手段,希望可以加强更多人对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标志物感染的情况,并为防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4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传染标志物HBAG、HAV、HCV、HEV、HIV、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障碍患者HBSAg感染率最高达13.38%,HIV、TP、HCV都在1.2%以下,HAV、HEC检测出各一例。结论应对住院精神障碍者进行传染标志物检测,在治疗其精神疾病的同时对有传染患者进行科学治疗防护,隔离好同住院患者和做好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传染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院三年来长期住院的病人调查,了解苏南和皖北地区精神病患者4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住院时间收集南京市高淳区精神病防治院2012.3-2015.7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共386例。年龄在22至68岁。年龄姓名不详者5例。具体分为流浪组(22人)和非流浪组(364人)4项疾病的分布情况、住院时和住院17个月以后4项疾病的分布情况和386例病人总的4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6例病人所患传染病主要有HBsAg、抗-HIV、TP、和结核4种,结论4种传染疾在住院流浪者与非流浪患者间的分布对比,各病种之间表面抗原的感染率最高,为4.37%,与相关报道相一致,其中酒精致精神障碍比例最高,可能与其肝损害,免疫力差有关。乙肝表面抗原和结核在比较中,流浪组的比例要高。

  • 标签: 精神病 传染性疾病 社会关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传染疾病目前的控制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间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纳入其中200例慢性非传染疾病患者的个体资料,对200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所有慢性非传染患者中,其占比最高的疾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占比率为84(42.00%),呼吸系统疾病占比46(23.00%),57(28.50%),脑血管疾病13(6.50%)。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吸烟、家族史、饮酒,其中以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受到超重、家族史以及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控制 问题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对患儿的病史分析,提高对该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对我院儿科30例EB病毒相关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30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100.0%,在治疗期间未发生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经过对科室病案回顾性的研究总结,可以加强对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的认识。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留置针在传染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传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研究组患者均行正压留置针,指派巡视护士进行观察,记录输液整体状态,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针对使用现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液流畅、穿刺部位红肿、血管损伤、留置时间、所需费用等输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染疾病中的应用正压留置针具备较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在感染性传染病患者的使用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保证血管通路得到有效维持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护理人员安全,建议在临床使用。

  • 标签: 正压留置针 传染性疾病 应用进展 护理措施
  • 简介:传染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 标签: 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 影像学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的治疗,实验组在更昔洛韦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开始缩小时间、肝脾明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加快了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随访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误诊率高,主要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炎、腮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当发现发热伴有扁桃体化脓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体征的患儿时,均应考虑到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给予细致的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化脓性扁桃体炎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