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的恰当时机。方法在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时,以手转胎头为枕前位,使分娩结局改变。结果手转胎位成功率,以宫口开大6cm至宫口开全,或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平坐骨棘平至棘下2cm者成功率高,达93.75%;以宫口开大<6cm,或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者成功率低,为63.15%(P<0.01)。结论手转胎头是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与产钳及胎头吸引器转胎头相比较,更安全、有效、易掌握。胎头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初完成,选择适当的时机,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7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23.9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术后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无头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中仍需重视侧副韧带的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头加压空心螺纹钉经皮穿刺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68名老年股骨劲骨折患者,通过双头加压空心螺纹钉经皮穿刺对其骨折处进行固定,这些患者都属于闭合性骨折。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15个月的随访调查,有58名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为优,限制在10°的髋关节屈伸,0°-5°的髋内翻;有5名患者属于良好,限制在11°-30°的屈伸,10°的髋内翻;有4名患者属于差,限制在30°以上的屈伸,10°以上的髋内翻,1名出现股骨头坏死,这些患者的总体优良率达到92%,取得很好的效果。结论双头加压空心螺纹钉经皮穿刺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骨科治疗方法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当中应用微型锁定钢板与无头空心螺钉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自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斜型内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无头空心螺钉治疗,实验组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长方面,实验组比较长,在住院、愈合所需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在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当中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及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微型锁定钢板或者无头空心螺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行无头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住院花费观察组长于/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86%、5.71%,P>0.0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14%、94.29%,P>0.05。结论:对于斜型内踝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或者应用无头空心螺钉均可取得确切的手术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其中微型锁定钢板的住院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快,无头空心螺钉的操作简单以及花费低廉。
简介:原型批评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从远距离对文学进行关照,开辟出文学研究的一块新领域。借用原型批评理论尝试解读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着力于从对嘎诗的形象进行分析、难题求婚主题探究及民间原型的重组与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研究本院 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 50 ~ 70岁,平均(60.3±3.7)岁,左肩8例,右肩22例。术前症状平均持续时间6-24个月,平均(10.8±3.4)个月。随访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和外展外旋)、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进行肩关节疼痛和功能评价;结果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中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 VAS 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6例宫颈扩张进人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76例为观察组,采用徒手法旋转胎头术;B组:8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龄、胎头方位、胎儿大小估计及孕产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手术时机选择在宫口扩张7—8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cm,用手法将枕横位、枕后位转成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娩出。结果A组顺产率为81.25%,难产率为18.75%;B组顺产率为36.25%,难产率为6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产科并发症比较有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是解决因胎头位置异常而导致难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胎头高浮情况时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简称IMHFH)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6例产妇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作手入组与改良组,每组各有53例,对手入组中产妇行手入宫腔取胎头法,对改良组中产妇则行IMHFH,记录两组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胎头娩出时间,统计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改良组中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较手入组更少,术中出血量及胎头娩出时间均少于手入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头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胎头高浮情况时使用IMHFH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子宫切口撕裂的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够缩短胎头娩出所需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胎头高浮情况时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简称IMHFH)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6例产妇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作手入组与改良组,每组各有53例,对手入组中产妇行手入宫腔取胎头法,对改良组中产妇则行IMHFH,记录两组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胎头娩出时间,统计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改良组中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较手入组更少,术中出血量及胎头娩出时间均少于手入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头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胎头高浮情况时使用IMHFH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子宫切口撕裂的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够缩短胎头娩出所需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25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将纳入本研究的251例患者分为:①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纳入的为建模组,用于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②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纳入的为验证组,用于风险评估模型效能的评价。建模组统计术后骨折不愈合率,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相关、手术复位相关、机械因素及生物学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验证组对影响因素再次评估,并对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49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在分析的13个潜在影响因素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术后髋内翻、髓内钉固定失效、完全切开复位为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术后复位内侧皮质为骨折不愈合保护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列线图(又称诺莫,Nomogram图)。验证组102例中24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区分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83>0.7,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评估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拟合优度检验:H-L检验(χ2=2.921,P=0.71>0.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髋内翻、髓内钉固定失效、完全切开复位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术后复位内侧皮质为其保护因素。该风险评估模型有中等区分度以及较好的校准度,可为转子下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