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9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氯雷他定组、西替利嗪组,每组43例患者,分别采用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咪唑斯汀组高于西替利嗪组和氯雷他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异性荨麻疹均可以显著改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综合评价来说,咪唑斯汀效果更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猪来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食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TG倍比稀释与食蟹猴淋巴细胞孵育,流式检测细胞毒;ATG单纯给药组分为低剂量组(250mg/日)及高剂量组(750mg/日),分别连续给药5日,并于定期检测血常规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0、CD4/CD8细胞的比例。结果ATG对食蟹猴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滴度为12时杀伤率为84.95%,直至滴度为1512时才降至10%以下;给药期间体内单纯给药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总淋巴细胞清除率无明显差别,但各组对CD8+淋巴细胞杀伤作用均强于CD4+淋巴细胞(P<0.01)。结论ATG可以杀伤食蟹猴淋巴细胞,其中对CD8+淋巴细胞效果更显著。
简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关节炎及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且术后患者满意度良好。然而术后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稳定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翻修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是造成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1-2]。抗骨质疏松类药物通常通过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再生来发挥作用,这与防治假体松动的作用机制不谋而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研究。本文就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甲醛栓联合抗宫炎片治疗未育宫颈糜烂的远期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未育宫颈糜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抗宫炎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联用聚甲醛栓与抗宫炎片治疗,于1年后复查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年复诊显示,两组患者轻度与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年后治愈率为43.33%(13/30),复发率为20%(6/30);观察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年后治愈率为82.76%(24/29),复发率为3.45%(1/29),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聚甲醛栓与抗宫炎片治疗未育宫颈糜烂可获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临床上应加以借鉴和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简介:目的:了解周口市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对周口市2007-2012年采集的20095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抗HCV双试剂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21%(416/200950),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4.01、142.31、45.8,均P<0.01),其中女性抗HCV阳性率(0.27%,205/75658)高于男性(0.17%,211/125292);21~30岁组献血者阳性率(0.06%,38/63719)最低,>40岁组阳性率(0.33%,162/48871)最高;学历越低,抗HCV阳性率越高,初中学历人群阳性率为0.26%(107/41154)。2007-2012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逐年下降(χ2=14.576,P<0.05)。结论该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率较低,人群阳性率分布有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抗痨复肝胶囊对实验动物的止咳祛痰、保肝复肝作用。方法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泄法观察抗痨复肝胶囊的止咳祛痰作用;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制作肝损伤模型,检测肝脏指数及AST和ALT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抗痨复肝胶囊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各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给药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逆转。结论抗痨复肝胶囊有显著的止咳祛痰作用,对利福平和异烟肼所致的肝组织损伤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的83例RA患者(RA组)及40例非RA患者(非RA组)的血液样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对于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的阳性率为61.45%(51/83),在RF阳性组的检出率为81.97%(50/61),明显高于在RF阴性组的检出率4.55%(1/22)。抗-CCP在RA诊断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RF(67.5%,27/40)。结论抗-CCP在RA的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是理想的血清学指标,可以通过RF联合抗-CCP提高RA的临床检测准确率。
简介:摘要院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结合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及场地周边水文地质资料,进一步查明了济南某工程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季节性变化幅度,降低了勘察阶段所提的抗浮设防水位,节省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