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用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效果。方法单胎、足月、头位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0例,年龄26~38岁,身高158~170 cm,体重61~9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组(A组)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组(B组)。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3 cm)开始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1 cm)即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泵配方: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的混合液共100 ml,背景输注剂量8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胎儿娩出后关闭镇痛泵。分别于入临产室后、宫口开至1、2、3、4 cm、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即刻,记录VA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情况和转剖宫产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的Apgar评分及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产妇潜伏期各时点VAS评分降低,第一产程时间延长,剖宫产率降低,转剖宫产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缩短(P<0.05),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血血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用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效果优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分娩疼痛 瘢痕 子宫
  • 简介: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关于女性主义电视的著述就已颇多;而80年代到90年代,更是女性主义电视理论研究发展的辉煌时期。在历经这样一个阶段以后,关于对父权制话语霸权地位在大众媒介的认识,已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然而,在中国大陆这样一块土地上,

  • 标签: 女性形象 建构电视剧 电视剧潜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食品表面消毒可能并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根据普渡大学的一项研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在植物组织内生长。用病原体感染绿豆和花生的种子后,在绿豆芽中发现大肠杆菌(E.coli0157:H7),并在花生幼苗中发现沙门氏菌。

  • 标签: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植物组织 病原体感染 花生幼苗 表面消毒
  • 简介:摘要本研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HIV-1潜伏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HIV-1假病毒感染人Jurkat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阳性细胞群,经20天培养后,获得静息的GFP阴性的细胞群,之后通过激活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刺激,检测GFP以及p24抗原的表达情况,筛选出HIV-1潜伏感染的单克隆细胞群。该新方法较传统方法更为有效,所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模型可用于各种药物或激活剂的筛选和检测,也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 标签: HIV-1Jurkat T细胞系绿色荧光蛋白潜伏感染模型
  • 简介: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性感染通常会引起儿童期水痘,之后病毒可潜伏于人类外周神经节中,在数十年后重新激活造成带状疱疹,也与危及生命的脑炎、血管病变和脑膜炎等疾病有关。VZV潜伏和再激活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原因之一是VZV只感染人类,无法使用大多数动物及动物来源的神经元模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ZV潜伏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可用于信号通路分析和表观遗传调节鉴定的体外模型为探索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提供了帮助。此文综述了VZV的分子生物学和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疱疹病毒3型,人 模型,生物学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在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海珠分所2018—201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行T-SPOT.TB检测的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将病例分成结核病者(A组)、其他肺部疾者(B组)和最后临床诊断为正常或陈旧肺结核者(C组),应用χ2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以及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间T-SPOT.T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A组606例、B组104例和C组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B组+ C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10%和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07,P<0.001);按青年(≤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年龄组分类分别予以比较,A、B、C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4例以ESAT6、CFP10分开报告阴阳性的实验结果中,报告双抗原阳性、ESAT6阳性、CFP10阳性和双抗原阴性的病例数分别为497例、55例、23例和129例。结论可疑结核病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全球约为1/4,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4.5%),而且T-SPOT.TB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

  • 标签: 结核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 简介:本文对50例平坦型感音神经聋病人用声反射阈以及AP-N1潜伏期检查响度重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声反射阈重振阳性率为76%,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阳性率的关系为:随着听阈的增高声反射阈阳性率下降;耳蜗电图在高声强时AP-N1潜伏期完全在正常范围的占56%,若以患耳与正常耳在同一阚上dB数比较,则100%小于正常耳,显示重振阳性.如果两指标结合检测,响度重振阳性率也明显提高.我们认为用AP-N1潜伏期检测响度重振方法可行、理论依据充分,且用它检测响度重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声反射阈.

  • 标签: 响度重振 检测响度 波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痫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和模型组,经预处理和青霉素腹腔注射造模,观察并记录造模后90min各组大鼠的痫发作潜伏期与发作级别以及实验前后6d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①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降低发作程度以及延长潜伏期(P〈0.05),其中以埋线组最明显,西药组、针刺组次之,但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西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埋线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平稳,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增长趋势较造模前放缓,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可延缓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且可维持大鼠体重的正常增长。

  • 标签: 穴位埋线 潜伏期 发作程度 体重 大鼠癫痫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VAS评分、宫缩强度、下肢运动阻滞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用药量显著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起效快、用药量少、镇痛完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幕上肿瘤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幕上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幕上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幕上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幕上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是一类肠道慢性炎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用于治疗IBD,同时也带来机会性感染,其中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之一,临床医生对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诱发的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高度重视。本文回顾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等药物相关的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的风险,以及国内外指南的诊疗推荐,期望能为IBD合并潜伏结核感染的患者在应用这些药物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潜伏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正在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报告及研究发现ICIs使用过程中出现活动结核病(TB),现症的结核感染也会影响ICIs的使用。本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简要描述了免疫治疗中TB的发病率、程序死亡受体 1(PD-1)与程序死亡配体1(PD-L1)通路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活动TB发生的机制,重点介绍了免疫治疗前TB的筛查、预防抗TB治疗的时机、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确诊TB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以期为晚期肺癌的临床诊治和长期管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联合脑电反应(EEG-R)对重度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脑损伤的患者,于发病14 d内行SLSEP和脑电图(EEG)检查,在脑电信号平稳时行EEG-R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浓度。随访12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组,1~2分为预后不良组,3~5分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每个潜在的预测因子进行评估。结果共有43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26例患者预后良好,17例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NSE浓度、EEG-R、SLSEP波幅与患者12个月后预后相关,其预测患者预后良好的AUC分别为0.661(95%CI:0.493~0.829)、0.697(95%CI:0.531~0.862)、0.718(95%CI:0.557~0.879)、0.758(95%CI:0.609~0.907)。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对光反射、血清S100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SEP波幅(OR=2.058,95%CI:0.867~4.888)和EEG-R(OR=3.748,95%CI:0.857~16.394)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预测患者预后良好AUC为0.798。结论SLSEP较高波幅和EEG-R存在是预测重度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良好更加可靠。

  • 标签: 诱发电位 脑电图 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潜伏期腰-硬联合麻醉后自控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已临产的初产妇90例,随之分为三组,30例初产妇宫口开大1-2.5cm时开始分娩镇痛作为A组(潜伏期组),30例初产妇宫口≥3cm时开始分娩镇痛作为B组(活跃期组),未行分娩镇痛30例作为C组,观察三组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结果A组催产素使用率与B组及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潜伏期自控镇痛对母儿均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潜伏期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和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能和一致。方法分别用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对18例志愿者、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外周血标本中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进行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TB-IGRA法和T-SPOT.TB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2种方法的Youden指数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有较好的效能和一致,有临床应用价值,阴性结果在结核病鉴别诊断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gamma -干扰素释放试验 TB-IGRA T-SPOT.TB
  • 简介:摘要本论文分析电视剧《潜伏》编导及演员在剧情安排及人物刻画中充分利用了逆向思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同时分析其在安排矛盾冲突中,充分利用对比、反差衬托出彼此的善与恶、丑与美、是与非,从而取得成功。

  • 标签: 潜伏 剧情 人物刻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所收的孕产妇100例,将患者以分娩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观察组)与活跃期镇痛组(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详细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动阻滞情况、产妇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宫缩素使用情况等。结果两组孕产妇分娩中的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孕产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程潜伏期以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达到镇痛效果,临床效果良好确切,可有效缩短孕产妇潜伏期时间。

  • 标签: 分娩 潜伏期 活跃期 镇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