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间歇期携带PICC患者居家的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携带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78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35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一般资料,通过照顾者疾病家庭负担的因素分析、家庭负担量表,分析对患者家庭照顾者产生的负担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耻感(LinK)系列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疾病因素、社会支持、个人特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因素提供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LinK量表中位数为22分,以22分作为分组界值,高病耻感组92例,低病耻感组91例,高病耻感组PANSS[(58.42±7.36)分比(49.26±6.25)分]、STAI[(29.37±3.48)分比(20.37±3.33)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9.070、17.871,均P<0.001),PSSS[(31.26±4.39)分比(40.83±4.40)分]评分低于低病耻感组(t=14.728,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NSS(r=0.546,P=0.001)、STAI(r=0.483,P=0.001)与LinK得分呈正相关,PSSS(r=-0.578,P<0.001)与LinK得分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受教育程度(OR=1.57,95%CI 1.02~2.12,P=0.004)、STAI(OR=1.49,95%CI 1.16~2.37,P=0.001)、PSSS(OR=0.63,95%CI 0.58~0.68,P<0.001)、病耻感干预(OR=1.25,95%CI 1.02~1.47,P=0.013)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LinK量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受教育程度、STAI、PSSS能够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对其进行干预管理能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疾病类型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较大。此病症的临床表现特征为行为异常、思维障碍等。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发现,患此病的人群将近90%的以青壮年为主,目前在我国临床研究分析中,将近有6.55%的患病率。相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最为常见,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患者在疾病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患者无法融入到社会中,使得病情反复发作的现状越来越频繁。所以,相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药物治疗,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另外,病耻感的产生是在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由于不能直接的接受诊断结果,而产生的羞耻感。虽然精神分裂症疾病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但病耻感是直接影响病情治疗的一个阻碍性因素。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更严重。由此来看,研究分析患者病耻感的来源是当前临床需要研究分析的重要课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的影响因素,为UEX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152例长期带管高龄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UEX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UEX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共发生UEX 36例,发生率为2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嗜睡、完全卧床为UEX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患者UEX发生率较高,主要受意识状态和活动情况影响。管理层面应完善风险评估工具,加强陪伴人员护理风险培训,提高风险认识水平;护理层面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制订个性化的UEX干预策略,加强离院时的健康宣教,进行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UEX的发生率,提升带管生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21例首次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接受结构化干预,即结合疾病发展阶段,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同时在居家照护的基础上增加对照顾者的干预。对照组按照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总生存质量、照顾者照顾能力、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住院率方面出院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干预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居家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中灵性关怀的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参与护理与访谈。在此基础上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灵性方面的关怀,对服务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居家终末期患者面临死亡会表现出身心痛苦,灵性需求明显增加。灵性照顾介入对于缓解患者恐惧,获得情感支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积极意义。结论:护理工作者对居家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中的灵性照顾,促进患者和家人的沟通,探索生命意义,解决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达到“去者善终,留着善别”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癌症居家患者的一般情况、癌性疼痛情况、镇痛情况及镇痛效果,分析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8例初诊癌痛患者进行镇痛情况及镇痛满意度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分析患者癌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疼痛控制情况;Chi-square test用于癌痛治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8例患者平均疼痛NRS得分7分,轻度疼痛5例(3.63%),中度疼痛61例(44.20%),重度疼痛72例(52.17%)。138例患者中109例既往接受过镇痛治疗,其中59例(54.13%)患者对镇痛治疗效果满意,50例(45.87%)患者不满意。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疼痛管理指数(pain management index, PMI)与镇痛满意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癌痛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及PMI与镇痛满意度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值得重视。虽然癌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使用比例上升,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居家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应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发生情况,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认知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模式可作为优先选择,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