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以上,治疗前后以观察临床症状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抑郁情绪、自杀等六项因子及中华医学会4级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忧郁情绪、躯体性焦虑、自杀、绝望感、阻滞、认知障碍等六项因子明显改善(P<0.01),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较佳,适合抑郁症的快速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女,3岁,于2006年11月20日被犬咬伤右手,11月20日下午在当地卫生院注射狂犬病疫苗,于11月21日下午2时左右出现惊厥、抽搐,120送至市一院抢救转危为安,抽搐期间共4h左右。

  • 标签: 接种狂犬疫苗 抽搐 护理 治疗 狂犬病疫苗 犬咬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对80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癔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有效率分别为87.5%、100%、78.0%和78.9%。患者不良反应包括短期记忆障碍、头痛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且疗效较为理想,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障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乐沙定(又称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3代铂类衍生物,对晚期结肠癌、直肠癌疗效显著。乐沙定的毒副作用除常见的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外还有一种不同于铂类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神经毒性是使用乐沙定时最常发生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临床表现分急性和迟发性表现。急性表现一般轻微,包括肢体远端和或口角异常、感觉麻木,严重可发生短暂的咽喉部感觉麻木,呼吸和吞咽困难。可伴有类似抽搐或痉挛的肌肉收缩,表现为手、脚僵硬,肌肉不能放松。迟发性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和感觉异常随后发生感觉障碍、感觉协调障碍。本院出现一例使用乐沙定后出现的神经毒性。

  • 标签: 乐沙定 抽搐 护理
  • 简介:1例26岁男性患者,4年前行肾移植术,近5个月接受血液透析,因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d静脉滴注。第2次用药后5h,患者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双腿抽动。先后给予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及7mg静脉注射,上述症状消失。

  • 标签: 哌拉西林 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抽出患者发病原因并讨论最有效的临床抢救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36例急诊内科抽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患者发生抽搐的原因和最佳抢救方法。结果0—10岁儿童患者共44例,主要由引发的高温、癫痫引发;11—20岁患者共24例,主要由癔症、癫痫;21—40岁患者共22例,主要由癫痫、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以及癔症引发;超过40岁的患者大多由心率失常、水电解质紊乱、癫痫、低血糖以及高血压等引起。大部分的抽搐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精心护理之后,抽搐症状会逐渐消失,患者意识也会逐渐趋于正常。结论急诊内科抽搐患者如果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 标签: 急诊内科 抽搐患者 病因分析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8例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MECT治疗中施以心理干预,采用自制“MECT治疗评估记录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MECT治疗期间,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的认同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MECT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情绪反应,提高其对治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 标签: 精神病治疗学 临床试验研究 心理干预 无抽搐电休克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布洛芬混悬液作为当前一种常见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布洛芬循环液具有解热、镇痛以及抗风湿作用,在临床上用于退热、镇痛。布洛芬混悬液主要是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头痛以及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布洛芬循环液过多食用具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副作用,还会造成溃疡出血、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本次收治的1例儿童误食布洛芬后出现抽搐情况,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 标签: 布洛芬 中毒 抽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KOA)不仅与软骨、骨的病变相关,也与肌肉功能和质量的改变相关。肌肉强度、肌肉量、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厚度、肌肉疲劳度等是描述肌肉功能和质量的重要客观量化指标。研究显示,KOA可使肌肉功能和质量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肌肉功能和质量的量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临床上肌肉功能和质量的常见指标和测量方法,同时讨论了其与KOA的关系,并整理总结了恢复肌肉功能和质量对KOA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意义。

  • 标签: 肌肉 膝骨关节炎 肌肉功能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缓解健康成年人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及进修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两组均通过肱二头肌高强度向心-离心抗阻训练,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24 h,治疗组给予DMS干预,对照组给予DMS假干预治疗。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干预后、24 h后、24 h干预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肌骨超声进行评估,观察训练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对DMS在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即刻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R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RI值仍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干预后,两组的PS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PSV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干预后、训练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对照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训练后、干预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结论DMS能够缓解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即刻出现的局部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而对于DMS作用于训练24 h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则无正面影响,反而会加重肌肉酸痛的程度。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高强度抗阻训练 延迟性肌肉酸痛
  • 简介:美国中部衣阿华州的一家公司希望他们的产品能使将来的猪肉比今天更加美味。Biotronics公司日前引进了一种名为“BioSoft肉猪工具箱”的超声波图像捕捉和破解系统。研究者称该软件程序是同类产品中首个能准确预测活猪体内肌内脂肪,或者是肥瘦相间猪肉所占比例的产品。

  • 标签: 检测技术 肌肉脂肪 行业 养猪 图像捕捉 肌内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要探讨肌肉注射的方法及护理现状,如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各注射部位的进针深度与方向、局部并发症的预防、疼痛干预等等。在进行操作前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态度要和蔼可亲,使其有安全感,同时也能分散注意力。尽量使患者的肌肉放松,通过有节律的按摩,转移注意力,使痛苦减轻到最低。

  • 标签: 肌肉注射方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