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客体,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引出对其法律特征的初步认识;接着论述了各国对其立法保护层次的多元性和保护现状体现出的灵活性;最后分析了我国的保护状况和对其立法保护的必要性,阐述了笔者对其进行立法保护的建议.

  • 标签: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保护 伯尔尼公约
  • 简介:"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相反相成的概念,互证对方的合理性."世界文学"不仅是对"民族文学"的否定,而且是对自身的否定,只要与"民族文学"相对立,就被抽取具体内容而被普遍化、抽象化;倘具体化,就会转化为最高级的"民族文学",这隐含了对其他民族文学的遮蔽.从"世界文学"命题切入,可以揭示西方文论的遮蔽性.中国文论成为世界性文论的路径不仅是吸收、拿来,更是推出、拿去.

  • 标签: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遮蔽 交流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 标签: 拼贴被 隐喻 美国文学 女性主义
  • 简介:由"发展妇女和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中的学科建设项目组"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3-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与陕西师范大学的资助.参加会议的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五十余名学者,围绕女性文学批评学科基础理论、高校女性文学教学方法、性别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 标签: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妇女发展 社会性别 学科建设
  • 简介: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状态。但是,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仍通过文学领域的交流得以沟通。当然,这种交流是历经曲折的。

  • 标签: 海峡两岸 文学领域 交流
  • 简介:<正>三十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在对自身价值功能的选择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性时刻。这一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封建主义试图通过“文以载道”重开历史倒车的逆流遭到了严重痛击,儿童文学文学地位、现代精神与艺术个性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左翼革命文艺则从阶

  • 标签: 中国儿童文学 教育主义 价值功能 三十年代 艺术个性 少年儿童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已经不能再被称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了,它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20世纪90年代,樊骏先生在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时候,欣喜地宣布“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再年轻不是说原先的幼稚以及相应的种种不足,都已经完全克服;走向成熟更不是意味着已经成熟,登上科学的高峰。比之摆脱幼稚,达到真正的成熟,将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难的历程”。汗牛充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向人们展示这一学科的活力和繁荣的同时,也预示着一种巨大的危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建国后常常成为政治的附庸,而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也往往成为当时政治生态的注脚,严重限制了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独立性和学术价值;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史 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
  • 简介: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关的永恒追求,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使女神“再生”又“消失”。20世纪女性文学开拓了张扬女性意识的多个维度,却需新世纪的新的整合,实现女性书写性别意识张扬与女权主义的新超越,在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文学的深度掘进,以朝向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方向,开辟一个更加深彻的“言说”空间。

  • 标签: 20世纪女性文学 爱情 性爱 女权主义 叙事
  • 简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小康"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安文学.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又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影响,发挥着其他文学形武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文学作家,应当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公安文学作品.

  • 标签: 小康社会 公安文学 十六大报告 精神文明 中国 文学创作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审美惊奇并不占主流地位,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亦是审美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重要动因。以下拟从三个角度对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惊奇作初步考察。一、审美惊奇的文字学考察拨开历史的风尘迷雾,汉字的象形和会意显示出直逼本相的简洁与明快。

  • 标签: 古代文学艺术 审美活动 惊奇 中国 主流地位 艺术发展
  • 简介:参加这次大赛的小说作品是参赛作品的重头戏,其作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代表了当前石油文学的创作高度,也阐释了石油文学作者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评委会收到各大油田选送推荐的近70篇小说,约有百万字。小说组经过认真仔细地通读和筛选,最终评选出五十篇作品获奖。

  • 标签: 小说创作 中国石油 文学 大赛 艺术节 概观
  • 简介:延安文艺运动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树立了两个典范性的方向:“鲁迅方向”和“赵树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树立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基本进程,更有力地塑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品格。解析这两个方向的树立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内在关系,对我们深刻理解左翼革命文艺向延安工农兵文艺的转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鲁迅方向” “赵树理方向” 延安文艺运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化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就已出现的女主人公"离魂"、"还魂"故事,大多与爱情、婚姻问题联系在一起.细加区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离魂型、还魂型和纯一的人鬼相恋型.这三种类型故事在发展过程中多有演变,也有交叉.以民间深层文化背景作观照,从各种视角来研究它们的演变和交叉,人们将会进入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

  • 标签: 离魂型 还魂型 人鬼相恋型 多视角研究
  • 简介:拓荒的工程探索的实绩──《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评介黄桂元当二十世纪渐入黄昏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思想成果与心路历程该有个科学的观照与深入的把握了。编撰《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盛英主编,主笔,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可以...

  • 标签: 文学史 中国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女性意识 张爱玲 女作家
  • 简介:民间文学资源是一座城市古老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资源的现代创意产业开发将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较大发展。青岛民间文学资源的现代创意产业开发对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建构和旅游产业开发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青岛 民间文学资源 城市文化品牌 旅游开发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问题之学理性质等核心问题域。“民族形式”论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形成与深化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争论和探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将民族形式的创造放到民族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民族形式创造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原则。

  • 标签: 民族形式 论争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化
  • 简介:论文结合历史事实和伍慧明的《望岩》对'纸生仔'的形象塑造,分析探讨了'纸生仔'对美国华人的个人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对整个华人社区的影响。'纸生仔'作为美国华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一方面,它给众多通过'纸生仔'进入美国的个人及其家庭、整个华人社区造成了长久影响;另一方面,'纸生仔'的影响是代际传递的,它影响了整个华人社区的社会关系。同时,《望岩》展示了在麦卡锡时代和'坦白计划'背景下的华人社区,揭示了'纸生仔'对华人社区造成的持续伤痛。

  • 标签: 美国 排华 非法入境 “纸生仔” “坦白计划” 伍慧明 《望岩》
  • 简介: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他认为虽然从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学校和一些教育理论,但并没有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有特别的关注,"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产生于16世纪。在此之前,儿童曾经与成年人在同一观念世界中。

  • 标签: 童年经验 现代作家 教育理论 媒介文化 文学创作 社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