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当前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改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为背景,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定性切入,提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目标,并主张以监督方式多样化与监督范围严格限制为改革方向,改革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 标签: 民事检察监督 民事诉讼法 检察监督权 检察机关 监督范围 民事案件
  • 简介:建立检察机关以提起诉讼、参加诉讼和事后抗诉等多元方式介入民事诉讼的制度,学界在当前已初步达成共识。但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的设计一直是个难题。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从三个方面重构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一是重塑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二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制;三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构建。只有完成这些改革,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公益诉讼才具有程序上的可操作性。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法律定位 程序规制 程序保障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法采用"复印件主义"来改变原起诉方式中的"全案移送主义",以期阻绝法官预断,但因为各种原因却积弊重重。诸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纷纷表示要进行起诉方式改革。但围绕所有讨论的中心主题却在于"预断排除"思想。预断的排除可以从三条途径入手,重中之重的就是严格证明法则的确立。作为"刑事证据法的栋梁",严格证明法则不仅可以消除预断,在发现实体真实、限制法官心证、体现程序正义方面还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标签: 起诉方式 预断排除 严格证明
  • 简介:“另案处理”是侦查机关对未立案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共同犯罪嫌疑人适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但由于其适用条件宽泛,随意性很大,实践中往往会形成监督的死角。因此,应当强化对“另案处理”情况的监督。

  • 标签: “另案处理” 监督方式 实践 案件 犯罪嫌疑人 强制措施
  • 简介:民事执行活动是法院审判活动延续构成结案的关键环节.也是案件当事人权益得到实现的重要保障。探索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方式应是当下贯彻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开展监督工作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决民事执行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民事执行案件中法院和当事人是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时关注的两个关键主体。因此。笔者主要从监督法院的角度和监督当事人的角度来探析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方式。以期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 标签: 民事执行 监督方式 检察机关 执行监督工作 当事人权益 执行案件
  • 简介:为了解决跨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等问题,需要建立地方政府制度化协调模式,即成立区域政府。与地方政府相比,区域政府在其属性、设立、功能、权力来源、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解决跨区域问题方面有其优越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政府,要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区域治理模式基础上,从区域立法机制、区域执法机制和区域司法机制的角度构建区域政府的基本框架。

  • 标签: 区域政府 立法 执法 司法
  • 简介:法院工作报告是一个官方权威的司法信息发布和展示平台,其并不是一个工作总结。其要展示的不是法院内容组织结构如何.而是要表达法院的实际运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其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影响。工作报告不仅需要通过解释与评鉴的方式,从社会角度出发,向社会表达法院秉承的价值观念、原则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目的及计划、职能的发挥程度等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相应的逻辑和实证支撑的数据,向社会展示其实现社会价值是真实的。

  • 标签: 法院工作报告 司法表达 法院的社会价值
  • 简介:司法鉴定立法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根据省情也颁布了《陕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这对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司法鉴定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建设,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陕西省司法鉴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司法鉴定 立法 创新 发展
  • 简介:在中国,民事执行行为兼具行政属性和司法属性,而主要体现为行政属性,追求效率价值。对民事执行的外部监督必须实现效力与效率的综合平衡。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以抗诉和检察建议两种方式为典型,其中抗诉满足效力要求而违背效率要求,而且适用面狭窄;检察建议满足效率要求,但效力较弱。在检察机关现有的监督方式中,违法行为调查尚未受到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应有的重视。本文作者认为,违法行为调查应当成为民事执行监督的主要方式

  • 标签: 民事执行监督 抗诉 检察建议 违法行为调查
  • 简介:道光时期,由于控告官吏勒折浮收等不法行为的京控案被作为"咨交之案"处理,因而地方官事实上成为最后的裁决者,这就使得事关民众根本利益的控告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当原告大多成为被惩治的对象,法律的天平更多向权力一方倾斜时,累积的官民二元社会问题也就有了全面撕裂之虞。本案的主角叶墉从告发书吏开始,走向开设客店,雇请讼师,包揽南汇县京控,并隐然建立从案源、作词,到伴护、投递全过程,覆盖省城至京城间的讼师活动网络。而作为劣迹累累、无数次京控中被告的南汇县漕书朱超宗,尽管短时间受到惩罚,但旋即回复原职(役),继续鱼肉民众。而叶墉的后继者们,仍然在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京师之路奔走,毕竟,到皇帝那里评理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 标签: 咨案 京控 叶墉 讼师 朱超宗
  • 简介:在中国,民事执行行为兼具行政属性和司法属性,而主要体现为行政属性,追求效率价值。对民事执行的外部监督必须实现效力与效率的综合平衡。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以抗诉和检察建议两种方式为典型,其中抗诉满足效力要求而违背效率要求,而且适用面狭窄;检察建议满足效率要求,但效力较弱。在检察机关现有的监督方式中,违法行为调查尚未受到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应有的重视。本文作者认为,违法行为调查应当成为民事执行监督的主要方式

  • 标签: 民事执行监督 抗诉 检察建议 违法行为调查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仓单质押作为仓储业增值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以下简称“仓储公司”)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也日渐成为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盘活积压库存、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流动资金的一种手段,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市场的新渠道。

  • 标签: 仓单质押 融资业务 意义 公证 经济体制改革 中小企业
  • 简介:先刑后民原则被奉为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一般处理模式,对民事合同纠纷分别驳回起诉、移送侦查、中止诉讼。现行诉讼机制存在权利救济不充分、处理方式不统一、刑民程序不协调等困境,表现出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有违刑法谦抑理念,程序上出现刑民冲突。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诉讼机制应进行重构,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例外情形下民事案件中止诉讼,从而实现刑民诉讼程序上的协调,维护权利保障与惩处犯罪的和谐统一。

  • 标签: 合同诈骗 刑民交叉 先刑后民 刑民并行
  • 简介:承包联营是目前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但性质尚难界定的一种工程承包方式,因其常与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非法承包形式联系在一起,其合法性总是受到质疑.本文试图封承包联营方式进行合法性重构和规范,构建新的承包联营制度,以期优化建设工程领域的资源配置,实现工程理论法学研究的现实价值。

  • 标签: 建设工程 承包联营 施工 挂靠 转包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改进国企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的策略,结合目前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基层作用的阻力为主要依据,从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如何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方向这四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加大对基层党组织探究力度,从而将其存在的作用在国企中充分发挥出,推动国企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基层党组织 思想政治 职责作用
  • 简介:恶意民事诉讼行为极易给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不断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的监督作用已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应当采取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针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 标签: 检察机关 恶意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 简介: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跟单信用证的方式结算货款屡见不鲜,因其对买卖双方的交易均有一定的保障而多受到商家青睐。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市场、价格、品质、买卖关系等因素而选用银行托收的方式结算货款也不足为奇。银行跟单托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即期付款交单(D/P),一种是远期承兑交单(D/A)。国际贸易中采用这种方式结算货款时,通常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凭提单和其它商业单据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买方在汇票连同商业单据到达进口地代收行后凭代收行提示办理

  • 标签: 商业单据 跟单信用证 交单 货物装船 D/P 买卖关系
  • 简介:新支付方式下的网络钓鱼类诈骗区分于传统的网络钓鱼诈骗,具有作案技术高、跨地域范围广等特点,其犯罪定性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对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侵财犯罪案件的定性进行重点分析,厘清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代付”的性质,将第三方支付平台认定为“受骗者”,从而明确利用网络钓鱼技术窃取用户信息后,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侵财行为是诈骗类型犯罪,并通过剖析第三方支付方式与信用卡支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最终将其认定为信用卡诈骗,有助于加强对该类犯罪的准确认识。

  • 标签: 新型支付方式 网络钓鱼 诈骗罪
  • 简介:虚假诉讼问题涉及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之诉、再审制度等复杂问题。现有研究没有脱离微观的具体概念、制度规定,较少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进行探究。本文试图引入新的研究思路,从虚假诉讼受害人救济方式出发,用时间标准进行梳理,区分"法院是否赋予第三人参与诉讼机会"和"第三人是否实际参加诉讼"来进行类型化研究,探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虚假诉讼受害人的救济缺陷,寻求完善策略。

  • 标签: 虚假诉讼 恶意诉讼 第三人撤销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