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记者在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之间如何选择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1993年凯文·卡特拍下的《饥饿的苏丹》成了争议的焦点并延续多年。此前.多数人认为凯文有违人道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凯文的生平介绍以及再现其拍下照片时的社会背景.在运用“波特方块”的道德推理模式进行分析后认为.凯文当时的行为并没有违背记者的良知.而恰好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简介:理论是平的,而记者的触觉应当始终是尖的。这种“尖”,不是别的什么“尖”,而是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尖叫”的“尖”。打开3月23日的军报二版,第一个感觉就是“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元素有很多,但最本质、最核心,也是最丰富、最活跃、最鲜活、最灵动的则是“当代元素”。
简介:本文认为,胡锦涛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发表的讲话是中共最高领导人对国家和媒体关系的最新宣示,不但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的关注,也值得新闻传播学界细心研读。胡锦涛的讲话在坚持中共对于新闻事业传统观点的同时,融入了一些体现领导层新见解的开放元素。本文运用法团主义理论视角,比较20多年前胡耀邦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另一个讲话加以解读,揭示出国家-媒体关系的以下变化:如果说在胡耀邦讲话的时代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国家主义到国家法团主义的转型,那么胡锦涛的最新讲话可能意味着从国家法团主义到社会法团主义过渡的开始。
简介:自从11月9日国务院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凋整,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之后,新华社的报道迅速跟进,从9口至15日7天时间里,播发评论员文章5篇,重点稿件12篇,还有各种解读类稿件30多篇。这些稿件的题目有:《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增长》、《从宏观调整歧策看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透析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三大特点》、《十大举措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简介:灾难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灾难事件进一步纳入我国内地传媒的报道视野,高水平地策划报道国际灾难新闻,成为当前我国内地传媒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凯文·卡特的选择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重新解读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
论新闻工作者的“当下意识”——兼评通讯《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元素”如何解读》
审慎而积极地调整国家-媒体关系——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解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强化舆论引导力度——新华社播发解读国务院重大调整政策的重头稿件综述
粤港两地都市报国际灾难报道差异解读——从伦敦遭恐怖袭击后《南方都市报》与《东方日报》的报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