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编选好稿如密林探宝,一旦遇得好稿,便仿如静夜听潮,可以默然入定,亦可催人只想弹琴复长啸。感谢本期刊物作者诸君,本期《红豆》佳作多多。从《红豆头条》栏目王方晨先生的中篇小说《玉米人生》开始,到刘鹏艳、刘益善、黄明三位作家的短篇,到《小小说研读》栏目周洁茹女士的《小小说三题》,及《世华文学家》栏目许世儒先生的《亲生父亲》(外二篇),小说板块中,六位作家的作品竞仿如约定,从各自层面为读者呈现了人性的幽微、社会的多元、生活的多向度。读来,竞如多位画师妙手偶得、合力奉送的一幅长卷,众生百态,各有神韵。掩卷细品,情怀悲悯者,甚可以太息而涕流。
简介:摘要历来文学与影视就密不可分。在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与文学有太多的分分合合。电视这门艺术也是如此。影视从诞生之初的不被认可,到后来“自立门户”不管是题材内容、体裁样式,还是结构手法、画面造型或多或少都从文学中有过借鉴。本文立足于文学与影视的密切关系,从影视改编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论证从文学到影视这个过程中人物视听造型、情节视听造型、环境视听造型三个方面。
简介:编前语:去年,《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本刊发起的"《北京文学》60年"征文吸引了广大作家、编者和读者的来稿,即便过了截稿时间,来稿仍源源不断。为尊重各界朋友对《北京文学》的厚爱和期望,本刊从今年第1期起继续开辟专栏,诚邀广大作家、编者和读者拿起笔来,以"我与《北京文学》"为主线,写一写您与《北京文学》相识、相知的经历与感受,也可以写一写您对《北京文学》的期望、寄语与建议,题目自拟,篇幅以1000~2000字为宜。来稿请寄:(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请在信封上注明"《北京文学》60年征文"字样;也可将电子稿件发至:bjwxjcyd@vip.sina.com,主题注明"我与《北京文学》征文"。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
简介:童年的概念出现得较为晚近,她被认为是一种发明和创造,又很快成为整个社会和心理的参与、规范过程。在这一视阈之下,童年沦为特殊产物,被有意对待,但我们仍能看到童年的两面性:一方面她拥有相对独立的背景和舞台(成人在其间扮演了更为天真的角色),另一方面她又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整个社会文明之中(成为成人的缩影),这便是童年的矛盾,独特又模糊。从影响来谈,童年更酷似种子的萌芽与蜕变,这一进程能作用到人的一生,我们考量童年及其带来的,会逐渐确认,是那样的来路造就了眼下的自己。因而就这一重要“时段”,我们特别组织了本次小辑,借由作家的目光去讲述童年,讲述那些瞬间的光亮与暗影是如何成为另一种强大的精神基因作用到个体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