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 54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22年5月-2023年5月内任意选择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重点分析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无死亡病例,病情均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7.14%,且经过1年随访发现,未出现再出血现象以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期间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加快预后恢复等均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对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于 2015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收的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治疗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实际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 42 例,行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中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价值。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BG、PBG2h、HbA1c检测,之后再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眼底正常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FBG、PBG2h、HbA1c水平。结果:两组FBG水平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HbA1c、PBG2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FBG、PBG2h水平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 20 例眼底出血的患者分为 3期,即出血期、淤血期、吸收与机化期,分别使用相应方药治疗。结果:20例 26只眼中眼底出血全部吸收者占51.2%,部分吸收者占39.5%,有效者占90.7%;治疗时间最短30天,最长 90天,平均60 天。结论:采用藏药分3期论治的方法对眼底出血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应用循环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荧光素钠造影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荧光素钠造影、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单一诊断与联合检查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显示,诊断结果为阳性53例,阴性27例。眼底荧光素钠造影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30例。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显示,阳性52例,阴性28例。联合诊断显示,阳性54例,阴性27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眼底荧光素钠造影、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单一诊断(P<0.05)。结论:采用眼底荧光素钠造影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该疾病治疗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