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题示患者,展开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7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脑梗塞合并后遗症,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n=3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n=3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结论:以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针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可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神经、血运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小结节的CT表现特征及良恶性鉴别征象,总结肺小结节CT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CT检查的80例疑似或确诊有肺小结节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血行性肺转移瘤22例,粟粒性肺结核18例,癌性淋巴管炎10例,矽肺12例,肺结核支气管播散1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其中恶性肺小结节患者16例,设为恶性结节组;良性肺小结节患者64例,设为良性结节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和CT灌注参数分析,并比对恶性组和良性组在分叶征、钙化、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征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CT影像扫描之后,对比发现良性结节组的钙化、棘状突起、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等症状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恶性结节组的肺动脉灌注值(PP)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值(BP)则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能够精准甄别肺小结节的情况,进行更好的定性和诊断,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肺结节患者进行诊断时,将螺旋CT与X线检查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进行研究,录入300名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记录为肺癌组;录入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确诊为肺部良性结节的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良性结节组;并按照要求开展治疗工作,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与X线诊断,分析患者诊断准确度。结果:在应用两种影像学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相较于X线来说明显更高,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肺癌组和良性结节组的对比分析,螺旋CT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区分恶性和良性肺结节。这一优势使得螺旋CT成为临床中诊断肺结节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肺癌患者,提升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螺旋CT进行肺结节的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患者管理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为例,从中抽取8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11月,并为分析不同护理效果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命名为优质组(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明显,优质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62例慢阻肺患者中选取其中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