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2011年国内有关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1对各研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共有14篇文献纳入本研究,肠内营养组较场外营养组的合并OR95%CI分析显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2.16-26.89,-17.43,(P<0.00001);术后排便时间-22.02-24.16,-19.89,(P<0.00001);术后第8天血白蛋白水平5.761.82,9.70,(P=0.004);术后住院时间-3.98-5.28,-2.67,(P<0.00001);住院费用-2678.79-3620.27,-1737.31,(P<0.00001)。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肠外营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0.1g,每天口服3次,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的同时并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每天口服3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根据《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症状疗效根据症状积分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腹胀,1例恶心头晕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4%;对照组有1例腹胀,2例恶心头晕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鲁比前列酮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2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应用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肠内营养泵输注和传统滴注对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泵输注组(n=41)和传统滴注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上消化道出血和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泵输注组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误吸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7例、6例、7例、4例、4例,均明显低于传统滴注组的14例(X2=7.8330.005﹤p﹤0.01)、15例(X2=4.5860.025﹤p﹤0.05)、14例(X2=4.8190.025﹤p﹤0.05)、15例(X2=4.5860.025﹤p﹤0.05)、13例(X2=6.6390.005﹤p﹤0.01)、12例(X2=5.5160.01﹤p﹤0.02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7.7%,X2=0.004p﹥0.900)结论与传统滴注法相比,肠内营养泵输注法可降低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前来治疗的大面积烧伤病人28例及2014年笔者参与“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救援16例病人,共计44例,对于患者早期采用部分肠内营养,逐步过渡为完全肠内营养,在恢复期鼓励患者经口进食,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治疗后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指征如创伤愈合速度,身体的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的时间都明显缩短,同时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减少。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需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在烧伤的早期就采取部分肠内营养,在感染期为完全肠内营养,逐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这样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减少营养支持不适症状的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2005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10例,踝部6例,足背部2例,皮瓣切取面积5cxm6.5cm—10cmx12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足踝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理想办法。足踝部皮肤与骨骼之间缺少肌肉组织保护,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治疗难度较大,自1992年法国Masquelet等1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后,该皮瓣已广泛用于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踝及足背部皮肤缺损2报道。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此类损伤10例,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考察其在大鼠肠内吸收能力。方法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和影响因素考察,得到自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并进行大鼠肠吸收试验。结果氟比洛芬自乳化给药体系的最优处方为Gelucire44/14泊洛沙姆188TranscutolHP(354520),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在体肠吸收明显优于普通混悬剂(P<0.05)。结论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与普通混悬剂相比,可以提高药物在肠道的吸收。
简介:摘要目的概述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危重患者,统计其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经过科内培训后对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进行专项护理,比较其与专项护理前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80例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总发生率63.75%,护理后肠内营养总发生率38.75%,明显低于实施专项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腹泻、反流、便秘和导管堵塞或脱落,实施专项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及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围术期护理进行研究,在今后该手术护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一年时间内所开展100名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将他们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普通护理+围术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采取普通护理,随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采取普通护理+围术期护理干预实验组术后出血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评估以及术后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因而在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围术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