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共60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之间,将60例患者通过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0例。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碳酸钙D3片、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进行联合治疗,设定为联合组。结果治疗1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观察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第一腰椎以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数值,高于相对应对照组的数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能有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药物 脑卒中偏瘫 继发性骨质疏松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采取移动技巧训练。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康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移动技巧训练 老年 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训练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体表神经电刺激。观察患者尿颜色、体温、尿道口分泌物情况,诊断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表神经电刺激 间歇导尿训练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两组不同康复训练在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康复训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合格率。结果研究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P<0.05),且研究组的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肝脏 呼吸训练 心理疏导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负性情绪,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关怀联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

  • 标签: 情感关怀 放松训练 白血病 化疗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以此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随机数字表分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单一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生存质量评分(89.76±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2.00%)与对照组(3.00%)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可以获得有效的功能训练效果。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瘫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在手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84名手外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PBL-CBL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LBL-CBL的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其中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有助于提高手外科实习的教学效果,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 标签: PBL CBL LBL 临床教学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其在卒中后均出现了抑郁症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干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其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帕罗西汀 老年患者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30例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脑卒中偏瘫采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与患侧肢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肢体康复效果与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100%,与对照组的70.59%相比优势明显;护理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低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可靠效果,可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双侧肢体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探讨职业技能培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60例进行6个月的系统职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前后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后SANS分值有显著降低,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QLS各因子分值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明显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劳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 标签: 职业技能培训 慢性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早期训练组(各25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早期训练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其治疗结果,分析具体的治疗对策。结果早期训练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组差异显著,其中早期训练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者步态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痉挛性脑瘫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步态指导下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参数评分。结果而观察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系统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其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和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维步态 核心稳定性训练 痉挛性脑瘫 步态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单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6月—2017年8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2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组(C组),每组各40例。采用头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相对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治疗的差别以及治疗影响。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的DHI评分以及HAMA评分进行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是最低的,说明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最加优良,而B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是最高的,说明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最差,而C组患者的DHI评分、HAMA评分在两组之间,各组之间的评分,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34/40),(P<0.05)。结论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通过前庭康复训练以及服用司西酞普兰进行联合医治,能够产生优良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各方面的改善情况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艾司西酞普兰 慢性主观性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