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RP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RP及免疫球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RP及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基层用药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修饰蛋白(IMA)、胱抑素C(CysC)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至2017年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ACS确诊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成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IMA、CysC两项指标。结果AMI、UAP、SAP三组患者的IMA、Cys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MI组患者IMA、CysC表达水平高于UAP组及SAP组,但UAP组同SAP组IMA、Cys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A联合CysC指标检测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单纯IMA、Cys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CysC两项指标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及危险程度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治疗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n=30)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治疗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42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将从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住院时长,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肺部湿啰音、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减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支出,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的退热时间、皮疹开始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数据对比P>0.05。结论重症药疹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联合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实际治疗中可适当减少免疫球蛋白的用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症药疹并发严重皮肤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红蓝球分组法将2017.01.02日-2018.03.02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药疹并发严重皮肤感染病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一组单纯应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后一组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疗程都为3天~5天。对比两组皮疹完全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疹完全消退时间(7.13±1.24天)、发热消退时间(2.12±0.48天)、住院天数(11.10±1.16天)都短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p值>0.05)。结论重症药疹并发严重皮肤感染采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和患者248例(DM),DM组分为单纯组(45)和并发症组(203),并发症组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组(4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组(4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MCV)组(5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4例)和糖尿病肾病(DN)组(33例),比较各组的血糖、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SF水平。结果DM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及S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AFL组患者ALT、AST及GGT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N组的mAlb、Cr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SF与TC、TG、LDL-C、FPG、Cr、HbAlc、HOMA-IR、mAlb、ALT、AST、GGT呈显著正相关性,与HDL-C及ISI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SF、TC、HbAlc、LDL-C、FINS及HOMA-IR是DM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SF、Cr、mAlb是DN的危险因素(P<0.05),SF、ALT、AST及GGT是NAFL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F在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在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SF升高是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高危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研究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先后两次的血磷和血清白蛋白的测量,分析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患者两次检测血磷水平比较。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第二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71±0.43)mmol,60岁以下(1.72±0.45)mmol。其中60岁以的患者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下降不明显(p>0.05)。首次测量60岁以上(40.2±3.3)mmol,60岁以下为(41.2±3.2)mmol;第二次测量(39.8±2.7)mmol,60岁以下为(39.9±2.1)mmol。结论血磷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检测有临床肾病透析患者的阶段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5%,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鉴别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取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A组)、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B组)、自愿者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均接受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三组RBC、PLT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WBC、N低于另外两组,L则高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血细胞检测结果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B组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研究A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无差异,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评估三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衰竭组和非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血中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与APACHEII评分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监护室收治的40例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患者入监护室时血中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的浓度及入ICU时患者APACHEII评分,分析患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的数值与患者APACHEII评分值的相关性;分析血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浓度在判断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危重程度的意义。结果患者APACHEII评分随着肌酸激酶与肌红蛋白血值升高而升高;结论肌酸激酶与肌红蛋白浓度与患者APACHEII评分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6.1.20-2018.1.20,其中穿孔性阑尾炎31例,化脓性阑尾炎35例,单纯性阑尾炎44例,对三种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水平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101例白细胞计数递增,10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递增,106例C反应蛋白递增,94例三者同时递增;对比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差异显著,且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显著,便于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疾病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经检测示,观察组孕产妇HbAlc为(10.4±0.3)%,对照组为(4.9±0.2)%,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羊水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等情况呈HbAlc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具密切相关性,水平越高,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越大,可将其作为重要的监测血糖控制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