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在心胸外科患者使用护理分级模式的效果。方法;将 2019年7月 —2020年5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39例、试验组39例。 参照组患者根据医生医嘱由护士实施护理;试验组患者由医生、护士的介入下实施护理分级模式。 对比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质量、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基础、专科、针对性、病房以及操作技能护理评估分数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胸外科 护理分级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月到2021年3月进入本院治疗的140例肝胆外科患者进行试验,将其选入分级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各70例;基础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分级护理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分级护理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基础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比基础护理组高,P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护理模式期间我院的5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期间的52名护士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士分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眩晕分级护理方法护理耳源性眩晕病人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耳源性眩晕病人90例参与研究,选择时间即2020年4月-2021年4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病人划分成参照组、研究组,45例病人每组,对参照组病人实行一般护理,对研究组病人实行眩晕分级护理,比较组间干预效查。结果:研究组病人眩晕残障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评分,P<0.05。结论:一般护理方案的效果良好,可以缓解耳源性眩晕病人的病情,在此过程中,落实眩晕分级护理方法,益于提高临床疗效,眩晕病情好转。

  • 标签: 满意度 耳源性眩晕 焦虑 眩晕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创伤患者实施急诊分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治疗的急性创伤患者,人数:90例,常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为传统护理与急诊分级护理,对抢救情况、纠纷发生例数、护理满意度汇总。结果:转运期间死亡例数与救治期间死亡例数对照组多于实验组,发生纠纷例数对照组较多,患者满意度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患者实施急诊分级护理后期救治成功率显著上升,同时保证急诊救治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急诊抢救期间的纠纷发生次数。

  • 标签: 急性创伤 急诊分级护理 护理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衰弱评估以及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0例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按照自愿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分级护理,而观察组则基于衰弱评估分级护理,对比2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老年终末期肿瘤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终末期肿瘤患者应展开全面、规范化护理服务,通过衰弱评估加以分级护理方式,有助于的改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终末期 肿瘤 老年 衰弱评估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22.7-2023.9,选取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例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6例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可减少不良情绪,减轻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常规护理模式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不良情绪 疼痛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综合治疗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风险分级护理 干预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据统计,自疫情以来,人们的身体免疫力普遍下降,医院的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普通的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各大医院的需求,而分级护理则可以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急、缓及病人自理能力制定不同级别的针对性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率和效果,可成为医院当前应对护理需求上涨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护理情况,确保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分级护理 管理模式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分时功能锻炼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中身体康复以及患者负面情绪的调节,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 100名神经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 50名、对照组 50名。观察组采用分时功能锻炼护理的辅助措施。对照组给与常规辅助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们患者康复情况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绪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的辅助护理后,对患者们出现的康复情况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绪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康复情况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绪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分时功能锻炼护理可以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康复效率 ,并且极大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分时功能锻炼式护理 对策
  • 简介:目前,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被监护于封闭病房里接受治疗。而有关研究表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这与此类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的单调乏味有关。因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营造一个与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环境,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2004年1月-2005年6月,本研究对在我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由家属陪护的开放管理及封闭管理模式,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开放管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并减少社会功能损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开放式管理 家属陪护 康复 护理管理 社会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团体社交康复训练对于长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团体社交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SSPI、IPRO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SSPI、IPRO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团体社交训练能够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住院生活质量,促进院内康复疗效。

  • 标签: 团体社交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郑氏卧位康复操对一例单肺慢阻肺患者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一例单肺合并慢阻肺患者,在治疗稳定期行郑卧位操,每日两次。实施两周后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问卷(mMRC)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患者 mMRC 评分、CAT 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ADL均比治疗前增高,且治疗后 mMRC 评分、CAT 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结论 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郑氏卧位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郑氏卧位康复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团队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危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9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8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8例应用团队早期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离床活动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离床活动情况,试验组患者表现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ICU综合征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试验组患者所需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团队早期康复,能够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提高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离床活动能力,对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团队式早期康复 危重症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递进康复护理对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收治的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目标,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0例,研究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递进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评分、关节畸形评分、活动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在存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给予递进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递进式康复护理 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功能恢复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善脑瘫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引导教育理念进行康复护理对适应性发育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7月开始,截至2022年8月,对本医院60例脑瘫患儿进行平分,所纳入的患儿均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引导教育理念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护理。将两组患儿的Gesell发育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析了患儿护理前适应性行为及语言得分指标与对照组的数据,两组的数据相对一致(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析了患儿护理后适应性行为及语言得分指标的数据,观察组指标显著提高(P<0.05)。结论:改善脑瘫患儿的干预方式时,选择应用引导教育理念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状况。

  • 标签: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理念 脑瘫患儿 适应性发育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馈康复护理+情志干预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反馈康复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反馈康复护理+情志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果:实验组抑郁(30.25±3.01)、焦虑(32.67±2.67)、恐惧(25.54±3.49)情绪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康复护理+情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焦虑、抑郁、恐惧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反馈式康复护理 情志干预 心脏瓣膜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微信互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88例我院接收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分别采用常规出院护理、微信互动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分高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互动延续护理效果良好,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身体锻炼评分,可推广。

  • 标签: 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 脑梗死偏瘫 康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路径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传统护理)35例和实验组(早期路径康复护理)35例。对比组间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路径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术后护理中,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结合激励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甲状腺癌患者,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予以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激励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时间、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结合激励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和心理状态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激励式护理 甲状腺癌手术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