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ml).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简介: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凶型有E3/FA、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FA/EA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同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凶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凶型低.结论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与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1年11月30日间Sinomed,VIP,CNKI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脑心通与西药比较治疗VaD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536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脑心通能够:①显著改善痴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2~1.40,P〈0.01);②能够提高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5~1.60,P=0.11);③能够提高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0,95%CI:1.17~2.23,P〈0.01);④能够提高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1,95%CI:0.41~0.82,P〈0.01);⑤能够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7,95%CI:-4.81~1.07,P=0.21);⑥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38~1.50,P=0.42)。结论脑心通是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的中成药物,其疗效优于西药。但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建议按照CONSORTS标准设计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评价。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建立一种可严格控制的生理指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与人脑梗死相似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这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由于大脑中动脉(MCA)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易患部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鼠由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已经逐渐成熟,作者就几种大鼠MCAO常用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用途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简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多普勒彩超的普及给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现将我院利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依据Fried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31例,衰弱前期组31例,无衰弱组31例。各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判断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衰弱的关系。结果衰弱组年龄≥80岁、服药种数≥5种及共病数量≥2种比例明显高于无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较衰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686,P=0.000;r=0.633,P=0.000;r=0.580,P=0.000),24h脉压差、昼间脉压差、夜间脉压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479,P=0.001;r=0.447,P=0.002;r=0.399,P=0.007)。24h舒张压负荷值、昼间舒张压负荷值及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衰弱呈负相关(r=-0.593,P=0.000;r=-0.637,P=0.000;r=-0.467,P=0.001)。结论老年人血压变异与衰弱具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年龄≥60岁患者共39个颅内动脉瘤,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对37个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宽颈动脉瘤采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联合支架或球囊重构形技术;1例梭形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贴覆治疗;其余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栓塞治疗。结果对39个动脉瘤的37个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成功率为94.9%;栓塞动脉瘤36个,一期达致密栓塞25个,占69.4%。35例患者中,术后良好2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老年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相关慢性疾病的处理和术后血管痉挛的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