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SUDEP)指癫痫患者突发、意料之外且原因不明的死亡,是癫痫患者整体死亡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SUDEP的危险因素与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夜间发作、俯卧位、抗癫痫药物、共患病等相关。由SUDEP所致的癫痫死亡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现就SUDEP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癫痫 猝死 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痔瘘术后疼痛是患者较痛苦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止痛问题一直是肛肠科需攻克的一大难题。本文详细探讨了痔瘘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其防治。

  • 标签: 痔瘘 术后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绒毛膜羊膜囊(DCTA)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DCTA胎妊娠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例DCTA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单纯以减少胎儿数目为目的进行分组,分为期待妊娠组(27例)和选择性减胎组(30例),进一步将选择性减胎组根据不同减胎方式分为保留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组、保留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组以及保留单胎组3个亚组。比较期待妊娠组以及选择性减胎组3个亚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为(34.5±5.7)周、足月产率为53%(16/30),分别高于期待妊娠组的(29.9±6.0)周、7%(2/27);选择性减胎组流产率为10%(3/30),低于期待妊娠组的33%(9/2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性减胎组的孕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也显著低于期待妊娠组(P<0.05)。选择性减胎组中,保留MCDA双胎组(6例)、保留DCDA双胎组(13例)、保留单胎组(11例)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4.3)、(33.0±6.3)、(37.4±4.7)周,流产率分别为1/6、1/13、1/11,早产率分别为4/6、7/13、0/11,足月产率分别为1/6、5/13、10/11,至少一胎儿存活率分别为5/6、12/13、10/11,NICU入住率分别为6/8、9/18、0/10。保留单胎组足月产率最高,NICU入住率最低,分别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留DCDA双胎组比期待妊娠组的足月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TA胎妊娠风险高,早期减去MCDA双胎保留单胎的足月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最佳。对于希望保留双胎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充分告知风险,可考虑减去MCDA中的一胎,保留DCDA双胎继续妊娠。

  • 标签: 妊娠, 三胎 妊娠减少, 多胎 射频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尽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能力不断提高,但其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危重症的"法"理论得到了一线医护人员和专家的广泛认可。基于"法"理论研制出的血必净注射液被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法"的理论内涵,更好地指导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医"法"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意见》,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三证三法 专家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差异,以阐明化学成分含量对功效的影响。方法从陕西眉县蒿坪、陕西原采集糙苏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糙苏挥发油。采用气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检测糙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不同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陕西眉县蒿坪糙苏叶、陕西原糙苏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9、56种化学成分,两者共有挥发油成分5种(剔除二丙酮醇)。陕西眉县蒿坪糙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tert-butoxy-5-methylthiophene,含量达18.009%;陕西原糙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醛,含量达50.728%。结论不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

  • 标签: 糙苏 挥发油含量测定(中药)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样本t检验,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碘海醇浓度在5~250 μg/ml(R2=0.999 9)和250~4 000 μg/ml(R2=0.999 8)范围内线性良好;在碘海醇浓度为20~3 000 μg/ml时,批内变异系数为1.63%~3.31%,批间变异系数为2.10%~4.09%,回收率为94.17%~106.13%%;检出限为1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在碘海醇浓度为4 000 μg/ml时,未检测到携带污染;室温下放置48 h,其浓度相对偏差为-5.55%~+5.58%,-80 ℃下反复冻融6次后,其浓度相对偏差为-1.28%~+6.68%;血清与血浆的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缬沙坦等药物对此方法无明显干扰。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范围较宽的碘海醇HPLC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的检测小剂量和造影剂量下碘海醇的血液浓度。

  • 标签: 碘海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剂量效应关系 血药浓度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前瞻性预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于2013年招募了2 084名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1~3年级学生,建立儿童青春期发育队列。随访6年,每2年开展体格、第二性征发育评价(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发育)和抑郁症状评估。使用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拟合男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1~2年级学生基线时与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明心境与情绪问卷》(SMFQ)与《心境与情绪问卷》(MFQ)评价抑郁症状;3年级学生基线时和随访时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价抑郁症状。使用Z分法将抑郁症状得分进行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男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抑郁症状发生的预测效应。结果随访6年后收集完整问卷及体格信息1 909名,年龄为(13.94±0.87)岁,其中男生1 052名(59.19%),女生857名(43.81%),随访率为91.60%。女生平均青春期发育时(11.25岁)早于男生(12.70岁),且女生平均发育速度1.47(Tanner阶段/年)比男生更快1.28(Tanner阶段/年)。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抑郁症状的预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与发育适时组女生相比,发育时延迟的女生抑郁症状水平更低(β=-0.19,95%CI:-0.34,-0.01);与发育速度正常组女生相比,发育快速组女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β=0.23,95%CI:0.05,0.40),而发育缓慢组女生抑郁症状风险降低(β=-0.21,95%CI:-0.39,-0.03)。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男生抑郁症状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生青春期发育速度过快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而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对男生青春期抑郁症状均无预测效应。

  • 标签: 青春期 抑郁 青春期发育时相 青春期发育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EA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术前60 min施行RIPC组(RIPCⅠ组)、术前24 h施行RIPC组(RIPCⅡ组)。于患者右下肢大腿中下1 /3交界处放置止血带,加压到200 mmHg (1 mmHg=0.133 kPa),予以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C组仅相同位置放置止血带,不加压。检测术前1 d (T0,RIPC实施前)、术后6 h(T1)、术后24 h(T2)3组患者血清中人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脑源性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utritional factors, BDNF)的水平,评估T0、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术后7 d(T5)、术后1个月(T6)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NSE水平在T1和T2时均明显升高(P<0.05);RIPCⅠ组、RIPCⅡ组在T1和T2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较C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 ),且RIPCⅡ组在T1和T2时均低于RIPCⅠ组(P<0.05)。C组患者在T1时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T0,RIPCⅠ组、RIPCⅡ组在T1、T2时仍明显高于T0(P< 0.05);RIPCⅠ组于T2时血清BDNF水平高于C组(P<0.05);RIPCⅡ组在T2时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C组及RIPCⅠ组(P<0.05)。3组患者MMSE评分在T2时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持续降低至T4时(P<0.05);RIPCⅠ组持续低至T3时(P<0.05)并于T3时高于C组(P<0.05);RIPCⅡ组MMSE评分于T3、T4时明显高于C组及RIPCⅠ组(P<0.05 )。结论RIPC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EA患者术后脑损伤,促进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延迟时(RIPCⅡ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可能与其持续增强机体内源性BDNF的生成有关。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时相 缺血预处理 认知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鼻腔-鼻窦。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其血清免疫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激素治疗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垂体 鼻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气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采用活性炭管采集,以二硫化碳解吸后毛细管柱气色谱法测定。结果该方法测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在0~800 μg/ml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9 93;检出限为0.35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2 mg/m3;批内精密度为2.06%~2.72%,批间精密度为3.03%~3.83%;平均解吸效率为96.7%;穿透容量大于14.46 mg,采样效率达10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 d。结论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气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准确测定空气中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色谱法,气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栽培品种紫苏叶与紫苏梗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叶与紫苏梗的挥发油。采用气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检测紫苏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紫苏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共鉴定出紫苏叶中24种挥发油成分,紫苏梗中19种挥发油成分。紫苏叶、紫苏梗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正戊基-2-呋喃酮,其在紫苏叶中含量为67.493%,在紫苏梗中含量为70.473%。结论紫苏叶与紫苏梗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

  • 标签: 紫苏叶 紫苏梗 挥发油含量测定(中药)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和Dex组(D组)。利用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 ),睡眠质量均明显提高。认知功能评分比较,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ex用于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能够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睡眠平衡术 老年人 顽固性失眠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