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际旅行的增多,病人也日益需要从公共卫生服务及有关协会工作者那里获得健康咨询。我们的国际旅行者顾问办公室(ITCO),属于预防医学及卫生服务系统,成立于1990年,在行为方面、饮食习惯的预防措施(食品安全)及一些传染性的疾病给予咨询。疟疾的化学预防以及免疫也很重要。

  • 标签: 旅行者 卫生服务系统 公共卫生 化学预防 饮食习惯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抗菌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该院职工体检健康的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抗布鲁氏菌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外周血中γδT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8比值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治疗后γδT细胞、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CD4/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γδT细胞、CD8+和CD3+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CD4/8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γδT细胞、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可能在机体抵制布鲁氏菌慢性感染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γδT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CD3+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方法对248例孕18~24周,具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249例羊水后,应用特异性探针对未经过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异常率为2.4%。异常类型包括21三体,13三体,XO和嵌合型XO,以及XXX。21三体占全部异常的33.3%。其中,B超畸形提示异常诊断率最高,唐氏筛查高风险为指征的诊断异常率次之。孕妇年龄大于35岁组中诊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低于年龄组小于35岁。怀孕次数1次、2次和3次组中分别有3例、1例和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胎儿。生产次数分为0次和1次的组别中各有3例异常核型胎儿。结论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13、18、21、X,Y染色体数目检查时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用于比例高的嵌合细胞的检测。血性羊水细胞可以进行FISH检测。

  • 标签: 染色体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通过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的干预对患者血小板数量有无显著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7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不给于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与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及双嘧达莫40毫克日1次,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曲线。结果术后5天血小板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小板由高峰恢复至安全值(血小板值≤500×109/L)时间治疗组平均12.25天,对照组平均22.37天,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脾切除术后治疗过程中能有效缩短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时间,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脾破裂 脾切除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mg/L)、干预1组(终浓度15mg/L)、干预2组(终浓度30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其功能受损。

  • 标签: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扩展 Barthel 指数 ( EBI) 评定脑卒中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评测者间信度。 方法 : 由第 1 位评定者应用 EBI 量表对 3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 3d 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 ; 第 2 位评定者在第 1 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 2 d 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对不同评定者间的 EBI 结果进行等级间相关系数 ( ICC) 分析以检验 EBI 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 结论: EBI具有良好的效度,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脑卒中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状态,可以更全面评定脑卒中的 ADL 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扩展巴氏指数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扩展 Barthel 指数 ( EBI) 评定脑卒中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评测者间信度。 方法 : 由第 1 位评定者应用 EBI 量表对 3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 3d 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 ; 第 2 位评定者在第 1 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 2 d 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对不同评定者间的 EBI 结果进行等级间相关系数 ( ICC) 分析以检验 EBI 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 结论: EBI具有良好的效度,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脑卒中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状态,可以更全面评定脑卒中的 ADL 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扩展巴氏指数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孕妇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以177名自2022年1月-2022年10月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导睡眠视频脑电检测仪记录孕妇妊娠期全夜睡眠中的生物电活动并计算非快速眼动期(NREM)1+2期睡眠比例、NREM3+4期睡眠比例以及REM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重,于孕妇预产期前1周测量胎儿双顶径,分析NREM1+2期、NREM3+4期及REM期睡眠比例检出情况,对比不同REM期睡眠比例孕妇的胎儿双顶径并分析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相关性。结果:NREM1+2期检出率为20.90%,NREM3+4期检出率为19.21%,REM期睡眠比例检出率为15.25%。REM期睡眠组胎儿双顶径大于非REM期睡眠组胎儿(P<0.05)。 REM期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孕妇REM睡眠比例与胎儿双顶径存在负相关,可通过检测孕妇睡眠结构的方式对胎儿双顶径情况进行预测,以便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以及分娩方式。

  • 标签: 孕妇 REM期 睡眠比例 胎儿双顶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加强基层药房药品管理方法前后各1000盒药品进行分组研究,药品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将加强管理前的1000盒药物纳入到对照组,将加强管理后的1000盒药品纳入到实验组,观察对比两组的账目符合率、药品过期及损坏率、患者投诉率。结果:对照组的账目符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且对照组的药品过期及损坏率、患者投诉率较实验组明显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层 药房 药品数量 有效期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眼行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后1年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适配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8年5至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门诊接受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1例(53只眼),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20.46±4.15)岁。根据角膜最薄点厚度是否≥450 μm分为去上皮组(33只眼)和经上皮组(20只眼),分别采用去上皮术式和经上皮术式行CXL。术前及术后6周适配RGPCL并追踪配情况至术后12个月。所有患眼术前和术后6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最薄点厚度,术前、术后6周和3、6、1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取平坦角膜曲率(Kf)、陡峭角膜曲率(Ks)及最大角膜曲率(Kmax)。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周时两组框架镜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及角膜最薄点厚度较术前无改变,但Kf、Ks及Kmax均增加(P均<0.05);至术后3个月两组Kmax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去上皮术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Kmax分别为(55.46±6.02)、(55.17±5.83)、(55.14±6.15)、(54.57±6.08)D,其中术后12个月下降显著,为(0.89±1.45)D(t=2.25,P=0.001);经上皮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Kmax分别为(59.43±8.98)、(57.97±8.79)、(58.19±8.37)、(56.94±7.19)D,术后3、6及12个月均下降显著,且降幅更大,分别为(1.46±2.09)、(1.25±1.82)、(2.49±3.64)D(t=3.12,3.06,3.50;P=0.006,0.006,0.007)。术后两组RGPCL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及直径均无改变,但RGPCL基弧均减小,去上皮组减小0.07 mm而经上皮组减小0.13 mm(P均<0.05);另外,去上皮组术后抬边翘设计10只眼,较术前8只眼增加,而经上皮组术前(7只眼)较术后(4只眼)减少。环曲面边翘设计眼两组均较术前增多,去上皮组术前为2只眼,术后增加至3只眼,经上皮组术前为1只眼,术后增加至4只眼。两组术后6及12个月时RGPCL配可接受率均较术后6周增加。结论圆锥角膜患眼行CXL术后6周,角膜略变凸后逐渐恢复并变平,经上皮术式效果更好;术后6周配RGPCL的基弧较术前变陡,边翘环曲面设计需求增加,但抬边翘设计两种术式变化不同;RGPCL于术后1年仍可良好配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维形放疗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60例接受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进行直肠系膜全切术,试验组在手术前进行三维形放疗保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和随访后患者预后结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试验组局部复发率(1.67%)、远处转移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27.78%)、远处转移率(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形放疗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再次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三维适形放疗 保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寡转移三维形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内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 60例,回顾性分析三维形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并且在 1年、 2年后进行生存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三维形调强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共 31例( 51.7%),在 1、 2年的随访中,局部控制率分别达到 81.7%、 70.0%, 1、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3.3%、 60.0%,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化疗毒副作用,未出现 4级及以上可导致死亡发生的严重反应。结论:针对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采用三维形调强放射治疗实际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直肠癌寡转移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临床效果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与形放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2例无再次手术机会且有放疗适应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形放疗和常规放疗,对比两种放疗的整体效果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后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73.3%;观察组不同等级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均明显要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形放疗较之常规放疗效果更佳,毒副作用发生率更低,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常规放疗 适形放疗 并发症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循证医学指导下三维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循证医学指导下,对纳入患者均采用三维形放疗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0例,无变化8例、病变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2.7%,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结论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进行三维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预后良好。

  • 标签: 循证医学 三维适形放疗 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分割三维型放射治疗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CMS治疗计划系统三维型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45例,共计66个病灶,病灶大小0.5~5.0cm,〈3.0cm47个,3.0-5.0cm19个。辐射源为6MVX线,单次照射剂量5GY,隔日照射,总剂量50GW10F。结果肿瘤消失11灶(28.9%),转移灶缩小(PR)的有38灶(62.2%),总有效率74.2%,病灶〈3cm者有效率为82.97%,明显高于肿瘤≥3cm者(P〈0.01)。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5/45),35.6%(16/45),17.8%(8/45)。结论大分割三维型放射治疗是治疗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与转移灶大小有关。

  • 标签: 肺转移瘤 放射治疗 三维适型放射治疗 大分割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形放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采用3D-CRT进行治疗。通过分析急性放射性肺炎级别、肺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指标数据,探讨3D-CRT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其中有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对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DVH参数和放射性肺炎分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放疗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放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维形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三维采用形放射治疗的52例未手术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毒副反应。结果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和49%,1、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45%。结论三维采用形放射治疗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 标签: 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