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锥样突起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对遗传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分析及线粒体基因组等,酶学研究主要是对裂解酶及抑制成分。此外,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及慢性角膜损伤(揉眼、角膜接触镜的配戴、紫外线)等也与圆锥角膜的发病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04-309)

  • 标签: 圆锥角膜 遗传学 酶学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 标签: 圆锥角膜 超薄角膜 角膜扩张 角膜胶原交联术
  • 简介: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原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已经成为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新方法,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原理、方法、并发症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进展期 角膜胶原交联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突出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进展期圆锥角膜较易通过临床症状及眼前节检查发现,而早期圆锥角膜(包括可疑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由于视力下降不明显、角膜改变较轻微,难以通过一般检查发现,目前通常采用角膜地形图进行判断。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另一种角膜形态学检测方法,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角膜地形图的辅助诊断手段。眼反应分析仪及Corvis ST设备通过测量眼生物力学参数,可发现早于形态学变化的角膜结构改变。以上方法均可得到数量可观的参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尝试用于探索圆锥角膜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易感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提醒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0-65)

  • 标签: 圆锥角膜/诊断 Corvis ST生物力学指数 形态生物力学指数 上皮层最大扩张指数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早期至中期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基质环植入术以矫正视力,晚期进行角膜移植术。18岁之前儿童圆锥角膜的病情较成人更严重。对儿童圆锥角膜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延缓角膜移植术的时间。角膜交联是阻止或延缓该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儿童圆锥角膜。本文对儿童圆锥角膜常见的角膜交联治疗方案进行综述,评估其手术效果,为儿童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圆锥角膜,儿童 交联术,角膜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及其亲代的角膜地形图特征及对应指标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父母48人(96只眼)为试验组,男性23人,女性25人,年龄(44.14±1.70)岁;纳入无圆锥角膜的屈光不正患者父母44人(88只眼)为对照组,男女各22人,年龄(42.81±4.03)岁;并进一步在两组中按性别进行分组。另将试验组子代26例(49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8.83±2.74)岁。两组受试者及圆锥角膜患者均行视力及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做Belin分析。收集基础指标包括:平坦曲率K1、陡峭曲率K2、最大曲率Kmax及散光,角膜最薄厚度(TP)及前/后表面高度(Ef/Eb);及Belin分析指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f/Db)、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偏差值(Dt)、相关厚度偏差值(Da)、总偏差值(Do);最小/最大/平均厚度进展指数(PPImin、PPImax、PPIave),及Ambrósio平均/最大相关厚度指数(ARTave/ARTmax)。并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的统计意义;对比两组诊断指标异常值的比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各诊断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的鉴别价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参数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通过亲代指标推测子代患病情况。结果试验组中筛查出1例(2.08%)阳性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前表面参数K1、K2、Kmax、散光度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角膜厚度分别为522.00(493.00,542.75)、540.00(523.25,559.50)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8.00(4.00,11.00)、5.00(3.00,8.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5,-3.307;P<0.05)。另外,两组除Df外,其余Belin分析指标如Do(Z=-4.551,P=0.000)、PPImax(Z=-3.959,P=0.000)、ARTave(Z=-4.792,P=0.000)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lin分析指标中试验组可疑指标比例为对照组的1.5倍,病理指标则近3.0倍。ARTave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人群的整体鉴别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而PPImax灵敏度最高(0.854),Eb特异度最高(0.837)。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具有强相关性,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母亲Do、Eb 、TP指标及父亲Do、Kmax指标是影响子代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子代中表现出85.6% 的诊断率。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亲代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中角膜前表面指标正常,但角膜厚度较薄、后表面高度增高;Belin分析指标除Df外均出现异常,可疑及病理指标占比升高;该人群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拥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特征。相对传统指标,ARTave对该人群的亚临床圆锥角膜鉴别价值最高。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之间的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强相关,母亲指标的Do、Eb、TP与父亲指标中Do、Kmax预测子代患病情况价值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56-464)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眼前半段 角膜 成像 三维 角膜测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ggybacklens(软性接触镜与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对重症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与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例重症圆锥角膜角膜变形严重无法单独使用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10只眼采用了Piggybacklens。随访时间1~15个月。结果矫正视力达0.7以上的9只眼占90%,0.4以上10只眼的达100%,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和单独使用RGP.戴镜时间每日平均10小时,无明显角结膜并发症出现。Piggybacklens戴用后角膜散光度平均减少1.50~3.00D,角膜形状明显扁平化。Piggybacklens明显改善了配适状态,提高了矫正视力和舒适度。结论在严密观察下,Piggybacklens对重症圆锥角膜的高度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

  • 标签: Piggyback lens 圆锥角膜 RGP 硅水凝胶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式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中晚期圆锥角膜39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20例(22只眼)行改良式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MDALK),B组19例(20只眼)行常规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散光度、平均前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后弹力层皱褶以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8个月,A组裸眼视力优于B组(t=-2.57,P=0.014);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近(t=-1.80,P=0.080);A组近视度低于B组(t=2.56,P=0.015)。两组散光、平均前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MDALK组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低于DALK组(χ2=4.89,P=0.027)。结论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MDALK术后较DALK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有效降低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更安全可靠。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生物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系统评价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起至2021年5月发表的与圆锥角膜发生和进展有关的高质量分析性研究设计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分类指标的合并效应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Q检验和I2检验评价文献中各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P>0.1或I2≤50%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I2>50%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文献中评估指标的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检验、Harbord检验、Peters检验及漏斗图综合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8篇和队列研究3篇,研究资料来自10个国家,纳入圆锥角膜病例共30 124例,对照者59 012例,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8.68,95% CI:6.30~11.97)、揉眼(OR:4.62,95% CI:3.75~5.70)、变态反应(OR:2.34,95% CI:1.73~3.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53,95% CI:1.12~2.10)和唐氏综合征(OR:7.09,95% CI:4.19~11.99)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0.63,95% CI:0.50~0.79)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二尖瓣脱垂非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的异质性部分来源于具体疾病分类,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异质性全部由病例来源产生;敏感性分析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结果稳健。所纳入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结论家族史、揉眼、变态反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为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高度不规则散光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并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频繁揉眼患者的圆锥角膜发生率偏高。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眼表,进而诱发圆锥角膜。继发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遗传易感性、揉眼、变态反应、紫外线暴露、屈光手术等圆锥角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中央部或某一象限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膨隆,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的角膜疾病。而不规则散光和锥体会导致视觉质量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延缓病变的发展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是矫治圆锥角膜的首要目标。目前矫治圆锥角膜的方法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手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即RGP,在配戴RGP镜片时,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的不规则面,眼的光学表面被前移至隐形眼镜表面,从而有效的矫正不规则散光,解决了眼屈光异常的问题,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在合适的验配后,利用RGP的材料特性,对圆锥角膜锥体进行一个轻微接触而对锥体不产生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延缓圆锥角膜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流程、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断和分型,评价RGP在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RGP在矫正视力和延缓锥体进展方面,是目前矫正圆锥角膜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圆锥角膜 RG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硬性透气性材料
  • 简介:摘要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基于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1-253)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治疗不同曲率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共78例(78眼)圆锥角膜的临床资料。每例任选1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最大角膜曲率值(Kmax)≥55,共39例(39眼);B组患者Kmax<55,共39例(3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核黄素/UV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2,P=0.007)。两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99,P=0.00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P=0.018)。术后B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较低。结论去上皮CXL治疗Kmax<55的圆锥角膜患者效果较好。

  • 标签: 圆锥角膜 交联术,胶原,角膜 曲率,角膜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晚期圆锥角膜患者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角膜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患者24人38眼,点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基质水肿厚度达到400μm以上,行角膜交联术。术前、术后记录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顶点K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晶体等变化,对所有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于3~5天内愈合;角膜Haze于4周内消退;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4.72±0.08,术后3月为4.80±0.05,6月为4.91±0.04,1年为4.93±0.06;角膜顶点K值术前为53.18±7.24D,3月为52.47±5.62D,6月为51.87±6.58D,1年为51.69±6.31D;角膜厚度治疗前为367±33μm,水肿后为412±65μm,3月为373±37μm,6月为350±35μm,1年为345±32μm;角膜内皮术前为3072±203/mm2,术后3月为2905±216/mm2,6月为2969±218/mm2,1年为2978±209/mm2;未见晶体、视网膜并发症。结论采用低渗核黄素法行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角膜圆锥安全、有效,且当的护理可以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角膜交联,核黄素,紫外线,圆锥角膜
  • 作者: 闫春晓 亓晓琳 王妙霖 张立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大连市眼科医院,大连 11603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济南250021
  • 简介:摘要1例24岁双眼夜间视力下降2年男性患者,5年前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双眼近视眼,过敏性结膜炎病史3年,临床经检查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行双眼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随访6个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核黄素与纤维氨基交联成功,圆锥角膜无进展。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候选患者群体,临床应高度重视圆锥角膜的早期全面筛查,以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长期安全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激光,准分子 胶原 交联试剂 上皮,角膜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佩戴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至2017年验配RGP、佩戴2年后更换镜片的轻中度圆锥角膜45例(74眼),比较佩戴前及佩戴2年后屈光度及视力等各项参数。结果佩戴RGP前后两次最陡经线上角膜屈光力[(52.03±7.93)D与(51.52±6.52)D]、中央角膜厚度[(467.69±74.59)μm与(469.05±68.69)μm]、适配RGP基弧[(7.22±0.64)mm与(7.23±0.61)mm]、RGP屈光度[(-7.11±4.01)D与(-7.62±4.84)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0.24、-0.30、1.29;P=0.369、0.814、0.768、0.203);而代表角膜前表面平均散光的Simk’s散光值在佩戴2年后为(-2.75±2.31)D低于佩戴前的(-3.88±3.02)D(t=-4.08,P<0.001)、RGP视力(logMAR)0.02±0.09较初戴时的0.06±0.09提高(t=-3.55,P=0.001)。距角膜中央3.0 mm以内及3.1~5.0 mm两区域内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在佩戴后2年均有所增加(t=-2.67,P=0.010;t=-5.04,P<0.001)。而5.1~7.0 mm区域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在配戴后2年却有所减小(t=2.00, P=0.049;t=3.70,P<0.001)。结论佩戴RGP能有效控制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

  • 标签: 圆锥角膜 镜,接触,角膜,透气性,硬性 效果,控制 原因,控制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扩张性角膜疾病,表现为中央或颞下侧角膜局部变薄扩张呈圆锥状隆起。研究显示其发病与体内组织蛋白、酶、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的改变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以性激素为代表的多种激素已被发现对于圆锥角膜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综述旨在总结分析激素对圆锥角膜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求激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可能作用,以期发现圆锥角膜治疗中的新靶点,为临床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圆锥角膜 激素类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圆锥角膜患者5例(5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2周、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电脑验光、显然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计数检查、A超测厚(CCT)等。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角膜最薄点的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不大。结论飞秒激光可以有效帮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实施

  • 标签: 飞秒 深板层 角膜移植术 圆锥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