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对两组人员实施生化指标检测,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LB、CHE、TP、γ-GT、ALP、AST、ALT、TBIL、DBIL、A/G相关指标。结果: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人员ALB、CHE、TP、γ-GT、ALP、AST、ALT、TBIL、DBIL、A/G指标之间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观察组肝硬化患者ALB、CHE、TP、A/G指标相比参照组人员较低,其余指标相比参照组人员较高,(p<0.05)。结论: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反应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为确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健康体检 疾病诊断 生化检验项目
  • 简介: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自身免疫病,而软斑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病变,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膀胱软斑病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膀胱软斑病,患者为中年女性,以血尿和膀胱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严重腹泻,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软斑病。术后服用小剂量泼尼松龙和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硬化症。随访6个月,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查2次,未见复发。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膀胱软斑病 病因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患者报告结局的评估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收集患者健康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我国开展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报告结局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 患者报告结局 测量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PD中心接受规律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年龄≥18岁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LC分为LC-PD组和非LC-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4匹配,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透析充分性、腹膜炎发生率和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24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LC-PD组13例,非LC-PD组52例。与非LC-PD组比较,LC-PD组患者基线尿量较少(Z=-3.546,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较低(Z=-2.609,P=0.009)。随访3、6、12、24个月时,LC-PD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3.319,P=0.002)、血清白蛋白(t=-4.019,P<0.001)、三酰甘油(Z=-2.263,P=0.024)和血磷(Z=-2.173,P=0.030)水平均低于非LC-PD组。至随访第2年,LC-P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较基线值显著升高(χ2=16.901,P=0.001),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LC-PD组患者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下降速率慢于非LC-PD组(χ2=44.589,P<0.001)。LC-PD组患者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LC-PD组(0.59/患者年比0.20/患者年,Z=-2.135,P=0.033)。两组患者病原菌构成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10/25例次比11/30例次),LC-PD组链球菌占比高于非LC-PD组(4/10比0/11,P=0.035),首次腹膜炎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高于非LC-PD组(4/9比1/22,P=0.017)。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 χ2=0.491,P=0.484)及技术生存率(Log-rank χ2=0.408,P=0.52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LC安全、有效,LC-PD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与非LC-PD患者相当。本透析中心LC-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较非LC-PD患者高,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提示应注意加强患者的管理与培训。

  • 标签: 肝硬化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 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为(15.90±4.24)分,mPAGE-B为(12.39±3.58)分,CTP评分为(6.88±2.15)分,APRI为1.80分(0.85分,3.79分)。707例患者随访(38.14±20.97)个月,肝细胞癌发病率为8.1%(57/7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小板计数降低和HBV DNA定量降低是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20.44、5.64、9.25,HR(95%置信区间)为1.056(1.031~1.081)、0.994(0.989~0.999)、0.769(0.649~0.911),P<0.001、=0.018、0.002]。PAGE-B、mPAGE-B、CTP评分、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08(0.639~0.778)、0.724(0.657~0.778)、0.576(0.500~0.652)、0.516(0.443~0.589)。mPAGE-B与PAGE-B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APRI与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3.79,P=0.003、<0.001);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均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5、5.46,均P< 0.001)。经PAGE-B评估为低危(<10分)组、中危(10~17分)组和高危(>17分)组分别为51例(7.2%)、394例(55.7%)和262例(37.1%),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0(0/51)、4.8%(19/394)和14.5%(38/26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1.6%和5.5%,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31.3%,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9.27, P<0.001)。经mPAGE-B评估为低危(<9分)组、中危(9~12分)组和高危(>12分)组患者分别为97例(13.7%)、246例(34.8%)和364例(51.5%),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2.1%(2/97)、3.7%(9/246)和12.6%(46/364),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1.1%和4.7%,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5.1%、26.7%,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8.64,P<0.001)。结论PAGE-B和mPAGE-B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年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筛查出肝细胞癌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并指导临床医师应用更积极的筛查策略。

  • 标签: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预测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尚多 刘树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其特征是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受累器官发生良性肿瘤。颌骨纤维性病变可为TSC的表型之一,本文报道1例因下颌骨牙源性纤维瘤就诊的TSC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肾活检病理学表现为弥漫系膜硬化的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的DNA,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法对患儿进行已知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的基因变异检测,对候选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患儿携带TRPC6基因第2外显子c.325G>A(p.Gly109Ser)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未检测到相同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和指南,判断该变异为致病性。结论TRPC6基因c.325G>A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扩展了TRPC6基因变异相关的临床表型谱。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TRPC6基因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不同性别SSc患者的特点。方法对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8月至2020年6月间注册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SSc分型、临床表现、自身抗体、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医师对病情整体评估(PGA)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 844例SSc患者,男289例,女1 555例。与女性SSc患者比,男性发病年龄更晚[(48.6±13.7)岁 比(45.5±13.1)岁,P<0.001],病程更短[2.0(0.0,4.0)年 比 3.0(1.0,7.0)年,P<0.001],弥漫皮肤型SSc更常见[63.0%(182/289)比 44.2%(688/1 555),P<0.001];尽管男性SSc患者吸烟[47.4%(137/289)比 1.7%(27/1 555),P<0.001]、有害环境接触[7.6%(22/289)比 2.1%(33/1 555),P<0.001]更多,但肺间质病变发生率男女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为69.3%(181/261),女性为74.5%(1 085/1 457),P=0.084]。与男性SSc患者比,女性更易出现雷诺现象[87.7%(1 364/1 555)比 75.4%(218/289),P<0.001]、关节炎[11.1%(173/1 555)比 6.9%(20/289),P=0.032]、反流性食管炎[22.0%(342/1 555)比13.1%(38/289),P=0.001]和白细胞减少[10.7(161/1 511)% 比 6.1%(17/279),P=0.019],较少出现指端溃疡[22.5%(350/1 555)比 30.4%(88/289),P=0.004];女性SSc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85.6%(1 310/1 531)比 78.6%(221/281),P=0.003]、抗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23.1%(342/1 479)比14.0%(38/271),P=0.001]、抗SSA抗体阳性[28.2%(419/1 487)比 13.9%(38/274),P<0.001]更常见。男性SSc患者PGA评分[1.4(1.0,2.0)分 比 1.0(0.3,1.6)分,P<0.001]、mRSS[18.0(9.0,28.0)分 比 14.0(5.0,28.0)分,P=0.003]更高。结论不同性别的SSc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SSc中男性虽然少见,但其发病年龄更晚,更易出现广泛的皮肤受累及指端溃疡,病情可能更重,需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性别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MS的发病过程与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治疗MS的药物对血脑屏障的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脑屏障损伤在M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MS的药物对血脑屏障的作用进行综述,阐述血脑屏障与MS的关系,并提出未来MS治疗可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血脑屏障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善。单细胞技术作为细胞生物学差异研究的新兴技术成为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的新手段,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对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细胞测序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免疫激活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B细胞一方面可以通过产生自身抗体参与SSc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促炎或促纤维化因子参与其发病。因此,了解B细胞及其亚群在SSc的作用,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脏器受累以及开发更精确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B细胞 调节性B细胞 效应性B细胞 系统性硬化症 免疫激活
  • 简介:摘要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和血栓面临一些困难的临床问题,该指南的制定是为有争议的话题提供实践指导,这些话题包括:肝病止血的现时观点,侵入性操作是否需要纠正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以及对于凝血异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栓预防的必要性。指南中的多项推荐都是源于专家组认为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并不是有用的措施。现对上述话题的推荐进行编译汇总,以飨读者。

  • 标签: 肝硬化 出血 血栓 止血 侵入性操作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医院肝硬化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程度。方法回顾分析1 271例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时病原菌种类及不同菌属耐药情况。结果1 27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感染患者为480例,感染率为37.8%,感染患者中失代偿期居多(438例)。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膜(327例,60.8%),其次为肺部(16.9%)等。在480例感染患者中,分离出343株病原体,其中非重复细菌中前10种常见细菌有289株,革兰阴性菌占76.5%,革兰阳性菌占23.5%,前3种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3.2%)、肺炎克雷伯菌(11.4%)、屎肠球菌(11.1%),且各菌属耐药率不同。结论新疆某三甲医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率高,病原菌种类多样,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但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逐渐增加。根据细菌属性分为4类(肠杆菌、肠球菌、非发酵糖菌及葡萄球菌),发现即使同种菌属耐药率都不相同。

  • 标签: 肝硬化 细菌感染 病原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予以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60例肝硬化患者为样本,其纳入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将其设立为研究组,再取同期到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检测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BA)、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尿素氮(BUN)生化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指标水平相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其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胆碱酯酶(GHE)较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 在肝硬化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的效果显著,可通过观察和对比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水平等的差异变化,以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诊断,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疾病诊断 健康体检 血脂指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开展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0例社区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及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 、 、 以及FIB指标的凝血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 、 、 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FI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肝硬化并消化道溃疡患者7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临床护理)、实验组(临床护理+康复指导),每组纳入患者35例。观察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疗效、心理状况、认知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护理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并消化道溃疡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明显提升患者认知情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整体护理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溃疡 患者 临床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普美显MRI增强扫描鉴别肝硬化结节与肝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 MRI增强扫描(对照组)和普美显MRI增强扫描(观察组),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病理结果一致率、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美显MRI增强扫描能够对诊断肝硬化结节及肝癌提高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并且能够诊断出肝硬化结节的癌恶化趋势,值得推广。

  • 标签: 普美显MRI增强扫描 肝硬化结节 肝癌 与病理结果一致率 肝癌诊断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选取92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完成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是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46例是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均止血成功,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并发症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