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安纲 刘一嘉 张开永 吴鹏 归来 牛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安纲现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和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2例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8岁和16岁。术前对患者行CT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导入Mimics 10.01中进行颅骨三维重建和图像分析,设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切除范围,然后三维打印头颅缺损模型,并制作覆盖颅骨缺损的个性化钛修复体,再虚拟设计自体颅骨外板取骨范围并模拟修复眶骨缺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头颅CT扫描,测量眶容积、眼球突出度,检查视力,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肉眼所见病灶边界与术前模拟设计相符,术中所见颞骨为正常骨质。术后1例患者恢复良好,另1例术后1 d出现脑脊液鼻漏,未经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术后CT显示个性化修复体与颅骨结合良好,额眶部形态满意,接近正常解剖形态。术后2例患侧眶容积增大,比术前分别增加了2.99、9.99 ml;术后眼球突出度得到改善,比术前分别减小3.32、5.11 mm;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眼球各个方向运动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形态满意。结论将数字化技术用于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前的模拟设计,有利于术者精确地制定手术计划,提高移植骨的利用效率,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额眶部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颅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其中完全切开16例(22眼),次全切开5例(6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80(0.00~2.00)和0.75(0.00~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57)。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30.4±4.8)mmHg(1 mmHg=0.133 kPa)和(14.1±4.5)mmHg,末次随访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14.11,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中位数为3(1~4),末次随访时下降至0(0~3) (Z=-4.35,P<0.001)。末次随访时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为302.5°(70°~360°)。所有患者中15例(21眼)手术完全成功,4例(5眼)条件成功,2例(2眼)手术失败,这3类患者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分别为330°(210°~360°)、205°(180°~225°)、85°(7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Ö2=15.20,P=0.001)。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与眼压呈负相关(r=-0.82,P<0.001)。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切开小梁开放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 眼压 房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患者(男57例,女23例);5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及80名健康对照者(男46例,女34例)。收集血清样本,同时收集上述胃癌患者中35例患者手术后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组间、胃癌患者不同分期及手术前后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的差异,采用χ²检验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sa_circ_0000437、CEA、CA199以及CA724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胃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分别为2.252(1.235,4.765)、1.598(1.139,1.982)及1.000(0.818,1.385),胃癌患者高于胃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P均<0.001),胃良性疾病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hsa_circ_0000437的表达水平低于手术前(P<0.001)。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25和P=0.013)。胃癌患者区别于健康对照者,hsa_circ_0000437、CEA、CA199和CA724 AUC分别为0.863、0.619、657和0.608,4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892,敏感度高达97.5%(78/8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hsa_circ_0000437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hsa_circ_0000437低表达患者(P=0.008)。结论hsa_circ_0000437可能是胃癌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环状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撤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双Endobutton内固定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9例,其中19例应用国产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系统辅助双Endobutton悬吊内固定,Rockwood分型Ⅲ型11例、Ⅳ型8例;20例采用常规切开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Rockwood分型Ⅲ型13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和术后1年肩锁关节CT影像学参数(锁骨远端下皮质与肩峰下皮质的距离、上下两枚Endobutton的距离、锁骨远端前缘与肩峰前缘的水平间距、喙突骨隧道直径及锁骨骨隧道直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结果术后机器人组随访时间(10.8±2.4)个月,常规组(11.5±3.1)个月。机器人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5.3±2.1)分降低至(0.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P=0.014);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5.6±6.4)分提高至(92.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P=0.012);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由术前42.2°±5.4°增加至172.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P<0.001)。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74.4±6.6) min,较常规切开组的(61.7±7.2)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37)。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的VAS、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CT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机器人组2例出现锁骨上表面皮质骨溶解;常规切开组1例出现复位丢失、1例锁骨上皮质骨溶解、4例喙突骨隧道一侧皮质缺损。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切开双Endobutton钛板内固定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建立锁骨及喙突骨隧道,可克服常规切开手术骨隧道偏移的缺点,防止复位再丢失。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切开Endobutton内固定均存在骨隧道扩大的问题。

  • 标签: 肩锁关节 关节脱位 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SIM在外部辅助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图像几何形变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扫描期间,采用步进式扫描,将几何形变校正体膜放置在以磁体中心为0位,测试0 mm、±60 mm、±130 mm、±200 mm 7个空间位置,分组比较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2个外部辅助设备在4种不同状态下(扫描期间常用仪器状态:激光灯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位于MR-SIM前方或后方)对图像的影响。结果外置激光对于图像形变影响较小,符合MR-SIM形变的要求。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对于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并会导致-130 mm、-200 mm位置处出现较严重的射频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图像形变较大,并且其所处位置对图像无明显影响。外置激光与高压注射器操作屏幕常开,相比于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的情况,边缘区域会出现较大伪影,且边缘区域形变结果不满足要求。结论高压注射器的状态对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在边缘区域较明显。在不同情况下,磁体中心区域的几何形变都较小,不会有较明显变化。在临床扫描中,应该保持外置激光关闭,且高压注射器的操作界面应处于关闭状态。应在临床使用标准操作流程中,定好关闭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的顺序,降低其对MR图像的影响。

  • 标签: 磁共振模拟定位 图像形变 外置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脉逐瘀汤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手术后DVT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DVT置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脉逐瘀汤,2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凝血块形成时间(clot time formation,K)、凝血块形成速率(alpha-angle,α)、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CRP水平;根据全血高度计算红细胞比容(Hct)。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37/45)、对照组为62.2%(2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34)。观察组治疗后患肢疼痛、肌肤甲错色黯、患肢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7.14、6.88,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R[(6.12±0.86)min比(5.45±0.56)min,t=3.58]、K[(2.24±0.45)min比(1.72±0.42)min,t=4.63]长于对照组(P<0.01);α[(51.69±2.23)°比(54.23±2.42)°,t=4.23]、MA[(51.58±3.62)min比(54.58±3.53)min,t=3.25]小于对照组(P <0.01),血清IL-6、CRP水平及Hct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6、2.96、7.58,P值均<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对照组为22.2%(1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36)。结论复脉逐瘀汤可有效降低骨科术后DVT患者的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手术后并发症 血栓弹力图试验 复脉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文献,收集文献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挖掘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共筛选小儿秋季腹泻推拿处方101个,涉及穴位61个,使用频率大于10的穴位18个,得到穴位组合共35个,其中15个两穴组合、11个三穴组合、2个四穴组合,得到7个新穴位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以具有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脐7穴,可作为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小儿推拿疗法 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认知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暨南大学自主研发的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定向能力、延迟回忆、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59±0.97)分、(3.20±1.03)分、(4.02±0.78)分和(20.46±4.1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4.79±1.23)分、(1.47±1.06)分、(2.32±1.04)分和(17.18±4.2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复述能力、抽象能力方面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认知障碍 语言认知系统 脑卒中 认知训练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7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6~45岁[(30.7±9.8)岁]。17例在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机器人组),20例在单纯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单纯关节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导针钻孔次数、骨道位点的准确性(骨道中心点距理想解剖点的距离)、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achman试验、KT-2000测量数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1±4.1)个月]。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83.8±11.3)min,明显长于单纯关节镜组的(50.4±9.1)min(P<0.01)。机器人组导针钻孔次数为(2.2±0.5)次,较关节镜组的(2.5±0.4)次少(P<0.05)。机器人组骨道中心点距理想解剖点的距离为(1.3±0.3)mm,关节镜组为(1.4±0.3)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围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Lachman试验、KT-2000测量数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内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上相关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1),术后4个月与末次随访时以上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ACL较单纯关节镜下重建ACL手术时间稍长,但可一次性制备具有良好位点及方向的骨道,获得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ACL相似的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机器人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价值。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丙泊酚辅助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以及拔除气管的时间、不同时间患者MAP水平和HR、麻醉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以及拔除气管的时间、术中患者MAP水平和HR、麻醉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价值高,优于丙泊酚辅助麻醉,可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镇静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 标签: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定 辅助 全身麻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吉奥联合顺铂辅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进行治疗)与观察组(给予替吉奥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

  • 标签: 替吉奥 顺铂 晚期胃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89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并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n=44,传统开腹根治术),实验B组(n=45,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整个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实验A组患者,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来展开具体的治疗工作,能够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治疗方式比之于传统开腹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参照要求,选60例全麻者为观察病例,时间开始于2020年3月,结束时间2021年11月,随机分组,实验组、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而参照组则以丙泊酚辅助全麻,对比两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镇定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比参照组短,镇定评分均比参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P均<0.05。结论:在全麻中以静脉注射法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和镇定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推荐使用。

  • 标签: 全麻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采用全程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0例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依从性和癌痛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肺癌术后放疗患者及时开展全程综合护理服务,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配合度,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减少放疗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癌 术后放疗 全程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微创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56例纳入研究,以不同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予以对照组(28例)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实施腔镜微创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腔镜 微创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肺炎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95例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体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炎在临床常规用药治疗同时,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可提升疾病治疗总体有效性,并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运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参照要求,选60例全麻者为观察病例,时间开始于2020年3月,结束时间2021年11月,随机分组,实验组、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而参照组则以丙泊酚辅助全麻,对比两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镇定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比参照组短,镇定评分均比参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P均<0.05。结论:在全麻中以静脉注射法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和镇定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推荐使用。

  • 标签: 全麻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