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探索影响教职工健康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利用2008年重庆大学教职工健康体检及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评估问卷进行调查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骨关节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栓出率较高,分别为34.70%,17.85%,19.79%,11.59%,10.65%,10.13%,9.49%;除骨关节病、白内障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余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50岁、副高以上、阳性家族史、不良饮食史、饮酒、运动不足、超重、腰臀比超标、血脂异常均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完善个人健康档案,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教职工整体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案和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重庆市所有的精神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工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受到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加以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对健康体检的高校教师的身体指标以及肥胖情况调查,并分析引发肥胖以及身体指标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17年1-12月期间,对重庆的高校老师进行体检,检查人数有3587人,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体检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教师肥胖情况。对不同的BMI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以及与各项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40岁与41~60岁男性的身体指标异常概率最高,此类男性老师应该注意调节自身的饮食;41~60岁之间的男性与女性老师发生肥胖的概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此类老师应该注意饮食,定期运动,防止肥胖;超重与肥胖老师高血压、高血糖等指标异常的概率较高,应该调节自身饮食以及运动。结论20~60岁的男性老师极易引起身体指标的异常,所以,平日里应该注意饮食、调节,不要让自己压力过大,每天保持运动,放松心态,从自身做起,预防各种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重庆市主城区高中生(IUHSS)和区县高中生(PUHSS)多元生活行为方式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独立关联和综合关联。背景一项基于重庆市高中生多元生活行为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横断面调查。参与者本研究共调查了1 481名高中生(49.9%为男生),分别来自重庆市的1所主城区学校和2所区县学校。主要结局指标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在以往考试中自我报告的成绩排名来评估。结果在IUHSS和PUHSS中,高频率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可能性小[比值比(OR) 0.56,95%可信区间(CI) 0.32~0.99和0.63,95%CI 0.42~0.96]。在IUHSS中,学生作息时间规范,鸡蛋摄入量符合标准(OR 1.57,95%CI 1.06~2.34和1.60,95%CI 1.04~2.47)和高频率摄入水果的生活行为方式(1.67,95%CI 1.11~2.50)与优异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周中符合睡眠时间建议的学生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可能性小(0.46,95%CI 0.21~0.98)。在PUHSS中,周末符合睡眠时间建议(1.40,95%CI 1.02~1.93)和定期吃晚餐的生活行为习惯(1.55,95%CI 1.01~2.37)与优异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在IUHSS和PUHSS中,体育活动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具有9~13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IUHSS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可能性是其他IUHSS的3.25倍,且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可能性高于具有1~6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IUHSS(3.25,95%CI 1.96~5.40)。在PUHSS中,多种生活行为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重庆市高中生生活行为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多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综合关联可能强于两者之间的独立关联,这些发现特别适用于IUHSS。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地区15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至2月5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5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n=132)和重症组(n=21),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χ2=11.04和6.94,P<0.05)。在首发症状中,非重症组患者有22例(16.7%)无症状,与重症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重症组患者发热、乏力和肌肉酸痛的比例高于非重症组(χ2=4.40、14.42和22.67,P<0.05)。在伴随症状中,重症组患者咳痰和气促的比例高于非重症组(χ2=8.46和4.80,P<0.05)。重症组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高于非重症组(Z=-4.39和-1.96,P<0.05),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Z=27.25、20.60和17.36,P<0.05)。重症组患者双肺多叶、右肺下叶受累比例高于非重症组患者(χ2=9.71和23.61,P<0.05)。结论COVID-19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肺脏受累部位、C-反应蛋白、D-二聚体、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