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在提高危重患者侧卧位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6月入住ICU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月至3月入住ICU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实施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侧卧位合格率有无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侧卧位合格率为30%,试验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为20.06,P<0.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在提高危重患者侧卧位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调控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RASSF2A)去甲基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长春新碱组,将慢病毒转染至LV-NC组(转染LV-NC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和LV-RASSF2A组(转染LV-RASSF2A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SKOV3细胞,空白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8法检测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蛋白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结果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7.19±4.49)%、(73.67±8.62)%、(66.35±6.04)%、(50.32±6.00)%和(34.92±6.11)%,均低于对照组[(100.46±4.69)%,均P<0.05]。培养48 h时,长春新碱半数抑制浓度为50.02 nmol/L。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和5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41.70±2.21)%、(32.15±1.80)%和(23.00±2.01)%,均低于对照组[(100.78±5.66)%,均P<0.05)];SK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5±0.27)%、(5.21±0.76)%和(10.46±1.00)%,均高于对照组[(2.12±0.23)%,均P<0.05)]。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04和0.24±0.02,均低于IOSE-29细胞(分别为1.00±0.07和0.68±0.04,均P<0.05)。LV-RASSF2A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为(68.92±3.94)%、(16.38±2.16)%和(8.65±0.56)%,与LV-NC组[分别为(101.60±4.39)%、(100.73±3.29)%和(4.06±0.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上调RASSF2A的表达,促进RASSF2A启动子去甲基化,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及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结构与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RT-3DTEE检查的101例患者分为非AF组和AF组,进一步将AF组分为无自发显影亚组(无SEC组)、自发显影亚组(SEC组)及血栓亚组(TH组)。比较各组LAA的结构及功能参数,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筛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与非AF组比较,AF组LAA舒张末期容积(LAA-EDV)及LAA收缩末期容积(LAA-ESV)显著增加,LAA排空速度(LAA-EV)、LAA充盈速度(LAA-FV)、LAA排空分数(LAA-EF)、LAA应变(LAA-S)、肺静脉左室收缩期流速(VS)及左室舒张期流速(VD)显著减小(均P<0.05)。AF组各亚组比较,TH组LAA开口长径(LAA-D1)、LAA开口短径(LAA-D2)显著大于其他组,SEC组、TH组LAA开口面积(LAA-OA)均显著大于无SEC组,肺静脉左室收缩早期流速(VR)、VS及VD显著小于无SEC组,LAA-EV、LAA-FV、LAA-EF、LAA-S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AA-EV、LAA-FV、LAA-EF及LAA-S为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因素(均P<0.05)。③ROC曲线分析LAA-EV、LAA-FV、LAA-EF及LAA-S预测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截断值分别为30.95 cm/s、29.60 cm/s、30.84%、10.95。结论RT-3DTEE与STI结合多参数分析LAA结构与功能,观察LAA有无自发显影现象和血栓形成,可有效、准确地反映AF患者的病情进展并指导临床医师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患者日间手术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行DSA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5—10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查≥2次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非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查≥2次比例为21.54%(14/65),高于对照组的8.20%(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9.04±2.10)分,高于对照组的(96.93±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的DSA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复查依从性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有Kleefstra综合征患儿生育史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家系分析和遗传咨询。方法采集孕妇、孕妇丈夫和先证者外周血样以及孕中期羊水样本;应用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 MLPA)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法寻找变异;综合家系成员情况判断变异来源,进行再发风险评估。结果所有样本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CMA和MLPA检测提示羊水样本染色体9q34.3区段存在852 kb的3拷贝重复,结果为arr(hg19)9q34.3(140 168 806-141 020 389)×3,与患儿CMA结果提示的9q34.3微缺失片段重合;孕妇及其丈夫外周血样本未见异常。FISH检测显示孕妇染色体9q34.3片段易位至17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结果为ish, t(9;17)(9q34.3; qter)(9p+;17p+,9q+,17q+),综合CMA和MLPA结果可知该易位为平衡性结构异常;孕妇丈夫未见异常。结论由于母亲携带平衡性单向易位,导致该家系中同胞发生染色体同一区段缺失或重复两种不同的拷贝数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见习阶段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并评价其效果,旨在为其在临床见习阶段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临床见习的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见习结束时实施OSCE,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技能操作各2站。通过学生成绩,OSCE难度、区分度、信度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OSCE实施效果。结果学生总成绩为[9.23(8.98,9.41)]分;OSCE总体难度系数为0.087,区分度为0.126,克朗巴赫系数为0.739。85.7%(42/49)的学生认为考核总体设计合理,91.8%(45/49)的学生表示需要考官反馈;分别有81.6%(40/49)、75.5%(37/49)、85.7%(42/49)的学生认为OSCE能够考核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认为OSCE能够促进胜任力的提升,尤其是能够促进胜任交流者[93.9%(46/49)]、职业人[71.4%(35/49)]等角色的胜任力;16.3%(8/49)的学生对其在OSCE中的自我表现表示满意。结论OSCE信度较好,区分度尚可,难度偏低;OSCE设计合理,可以考虑完善考官反馈;OSCE的效果良好,有助于胜任力的提升;学生对OSCE中自我表现评价较低,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沉默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缩蛋白Ⅰ复合体G亚基(NCAPG)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T24细胞中NCAPG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均值,统计方法为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和邓肯多重范围检验(Duncan)。结果NS-1和NS-2组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4.6±4.4)%和(86.3±1.1)%。与NC组比较,NS-1组与NS-2组增殖速率明显减缓。相对增殖率(120 h)由(530.0±35.2)%降低至(398.9±11.0)%和(407.3±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1组F=71.388,P<0.05,NS-2组F=46.435,P<0.05)。G0/G1期细胞比例由(53.7±0.6)%上升至(60.7±1.1)%和(59.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1组F=86.691,P< 0.05,NS-2组F=34.791,P<0.05)。沉默NCAPG基因后,受试细胞内周期相关蛋白转录和翻译均明显下调。结论沉默NCAPG基因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调控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RASSF2A)去甲基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长春新碱组,将慢病毒转染至LV-NC组(转染LV-NC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和LV-RASSF2A组(转染LV-RASSF2A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SKOV3细胞,空白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8法检测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蛋白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结果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7.19±4.49)%、(73.67±8.62)%、(66.35±6.04)%、(50.32±6.00)%和(34.92±6.11)%,均低于对照组[(100.46±4.69)%,均P<0.05]。培养48 h时,长春新碱半数抑制浓度为50.02 nmol/L。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和5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41.70±2.21)%、(32.15±1.80)%和(23.00±2.01)%,均低于对照组[(100.78±5.66)%,均P<0.05)];SK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5±0.27)%、(5.21±0.76)%和(10.46±1.00)%,均高于对照组[(2.12±0.23)%,均P<0.05)]。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04和0.24±0.02,均低于IOSE-29细胞(分别为1.00±0.07和0.68±0.04,均P<0.05)。LV-RASSF2A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为(68.92±3.94)%、(16.38±2.16)%和(8.65±0.56)%,与LV-NC组[分别为(101.60±4.39)%、(100.73±3.29)%和(4.06±0.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上调RASSF2A的表达,促进RASSF2A启动子去甲基化,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参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接诊的419例产后6~8周行盆底检查女性,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208例)和剖宫产组(211例)。记录阴道分娩次数。另选择200例未生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内外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结果阴道分娩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随阴道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阴道分娩次数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剖宫产均对女性盆底功能和结构产生一定影响,阴道分娩影响更为显著,且随阴道分娩次数增加,盆底功能和结构损伤加重。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可为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一种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用于脑区体积测量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结构变化检测,进而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的可靠性和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为研究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收集的204例正常人的脑部结构MRI影像数据,分别利用脑结构自动化分析和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两种方法,对左、右侧海马,左、右侧脑室,左、右侧尾状核,左、右侧壳核,左、右侧丘脑共10个脑区的体积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为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纳入34例AD患者,并依据年龄和性别匹配一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n=34),采用自动化分析方法测量全脑47个主要脑区(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扣带回及其他)的体积,比较两组人群脑区体积的差异。结果皮尔逊相关性(Pearson's correlation)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对选取的10个脑区的体积测量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判定系数r2>0.9)。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所有脑区测量差异的均值位于0点附近,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种方法对脑区的分割差异相对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2.94%、3.08%、3.42%、2.90%、2.72%、3.20%、2.91%、2.84%、3.24%、3.39%。在对AD人群47个主要脑区体积的自动化测量中,发现AD组中的脑室结构(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2个其他脑区的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AD组中11个脑区的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都存在显著减少,分别包括内侧前额叶(P=0.0009)、颞中回(P=0.0003)、颞下回(P=0.0012)、颞极(P=0.0093)、角回(P=0.0030)、楔前叶(P=0.0052)、后扣带回(P=0.0157)、杏仁核(P<0.0001)、海马体(P=0.0016)、基底区域(P=0.0022)、内嗅区(P=0.0003)。结论应用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技术可准确评估脑部结构体积变化,与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与AD相关的脑结构变化,具有应用到AD诊断的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金属髋臼双动头重建系统(hip dual-mobility revision,HDR)治疗髋臼严重结构性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接受髋关节翻修术的严重髋臼结构性骨缺损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67.3±9.3)岁(范围42~80岁);体质指数(22.2±3.8) kg/m2(范围17.7~33.3 kg/m2)。髋臼骨缺损Allan-Gross分型:4型15例、5型2例;Paprosky分型:2B型2例、3A型4例、3B型11例。术前下肢长度差为(42.9±31.1) mm(范围10~160 mm),1例患者Trendelenburg征阳性。术后随访时评估Harris髋关节评分、下肢长度差、影像学上髋臼假体的位置。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3.0)个月(范围6~16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1.2±11.3)分,术后第3天为(63.5±10.0)分,术后第7天为(68.7±10.4)分,术后1个月为(70.2±10.1)分,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1.6±7.0)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2,P<0.001)。术后即刻外杯外展角为48.1°±10.6°、前倾角为10.8°±6.0°,内杯外展角为45.0°±6.2°、前倾角为10.8°±3.7°,臼杯均处于Lewinnek安全区范围内。术后下肢长度差下降至(11.1±3.8)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01)。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术后即刻症状显著改善。随访期间所有髋臼组件在影像学上均稳定、无移位,未发现骨溶解或吸收,无感染、松动及神经损伤病例。结论3D打印多孔金属HDR可有效修复严重髋臼结构性骨缺损,翻修重建的假体初始稳定性高,能够提升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社会功能、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行根治术治疗患者156例,采用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根治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干预可显著提升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庭社会适应性,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眼别=2.020,P=0.039;F时间=4.062,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31,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
简介: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是核苷结合域样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激活产物IL-1β和IL-18可导致免疫细胞聚集并诱发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近年来NLRP3炎性小体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其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免疫功能及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作为这些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分析其与视功能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颞侧BRVO-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平均年龄(58.0±8.3)岁。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支阻塞分别为13、8只眼。将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区。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按需治疗。治疗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其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整体、中心凹、受累区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以及CRT。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黄斑区血管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治疗后6个月BCVA、CRT与血管密度、FAZ面积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0.506±0.159,CRT为(375.4±81.3)μm;治疗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294±0.097,CRT为(266.3±46.7)μm。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3、9.8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SCP、DCP整体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0.320,P>0.05);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1、3.936,P<0.05);DCP受累区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眼FAZ面积、PERIM有增加趋势,AI、FD-300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1、-12.835、2.555、8.61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t=2.532,P=0.024)。结论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CRT降低,BCVA提高;SCP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DCP受累区血管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逐渐降低。患眼治疗后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物变形程度(M)及其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确诊的累及黄斑RRD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PPV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物变形、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 ),同时记录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包括是否存在黄斑前膜(ERM )、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下液(SRF)以及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应用M-chart表进行M检查。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变化及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BCVA和M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15±0.43、0.62±0.17、0.39±0.18、0.34±0.13,患眼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31 ,P=0.000 );平均CRT分别为(476.0±104.1)、(299.8±29.9)、(272.2±17.8)、(261.0±19.3)μm,手术后CRT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18,P=0.000 )。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M值分别为0.62±0.54、0.43±0.41、0.32±0.36;不同时间平均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20 )。手术后,存在黄斑区微结构异常48只眼(84.2%,48/57 ),包括EZ和ELM完整性中断、SRF、CME、ER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呈明显正相关(r/rs=0.672、0.385、0.932,P<0.05 );与手术后BCVA (r/rs=0.503)、EZ和ELM完整性(r/rs=0.497、0.472)、SRF (r/rs=0.416)、CME (r/rs=0.821)、ERM (r/rs=0.632)无相关性(P>0.05)。结论累及黄斑的RRD PPV后BCVA明显提高,M逐渐减轻;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9.90%(72/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0.68%(11/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3,P<0.01),MDM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501、8.724、4.127、5.415,P<0.05)。NS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85%(74/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1.65%(12/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1,P<0.01),NSD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 7.206、5.793、4.9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检测MDM2以及NSD2有助于判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的粗纤维营养膳食结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MHD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饮食干预策略分为常规组(64例)和研究组(6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给予PG-SGA营养评估下的粗纤维营养膳食结构。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氧化应激状态。结果干预1个月末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MDA)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AM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PG-SGA营养评估的粗纤维营养膳食结构通过促进体内毒素排泄改善MHD患者的肾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指标,调控营养状态,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