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自由基共聚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g-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VDF—g-PNIPAAm)共聚物,进而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g—PNIPAAm共聚膜。采用超声时域反射法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VDF—g-PNIPAAm的成膜动力学。结合PVDF—g—PNIPAAm的成膜动力学,研究了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VDF—g—PNIPAAm的成膜过程均由液液分相来控制,凝固浴温度为30℃时成膜时间最长,40℃时成膜时间最短;不同凝固浴温度下制备的PVDF—g—PNIPAAm共聚膜保持了PVDF的结晶特性,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升高,结晶度降低。同PVDF—g—PNIPAAm共聚物相比,PNIPAAm在PVDF—g—PNIPAAm膜表面的含量更高,其中,30℃时所成膜表面的PNIPAAm含量最高。不同凝固浴温度下所成的膜均呈指状孔结构,其中,30℃下所成的膜指状孔最大,孔隙率最高。25℃下制备的PVDF—g—PNIPAAm膜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能,其水通量在30℃附近有显著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黏膜下去甲肾上腺盐水注射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难治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改良内镜评分法(A)和Sherman′s classification (B)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治疗成功的标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或便血停止(或仅有少量便血不需要进一步干预)。结果22例患者疗后均达到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8例(82%)便血完全停止。A评估法:轻度肠炎15例(68%),重度肠炎7例(32%)。B评估法:轻度9例(41%),重度13例(59%)。采用A评估法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治疗次数与内镜等级(或内镜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r=0.86,P<0.001)。结论初步证明内镜下APC联合黏膜下去甲肾上腺盐水注射治疗放射性肠炎不仅对轻-中患者有效,对难治性放射性肠炎同样可维持长久疗效。A评估法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疗效,为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9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分析29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病变情况,分析29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29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病变类型有胃肠道息肉、成熟性疣状胃炎、Barrett食管、消化道出血、支架置入后食管狭窄、食管中重度增生和早期癌联合EMR,例数分别为202例、39例、10例、22例、7例、8例和2例,治愈率分别为100.00%、94.87%、80.00%、100.00%、100.00%、100.00%和100.00%;29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并发症有轻微腹胀、胸骨灼痛、出血和穿孔等,例数分别为1例、2例、0例和0例,构成比分别为0.34%、0.69%、0%和0%。结论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将胃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60例Barrett食管(B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q12h;治疗组在胃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APC),术后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q12h,3、6、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胃镜下BE长度和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治疗组镜下保持完全清除的BE食管患者占APC治疗的83.3%,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例出现胸骨后不适,其中3例出现胸骨后疼痛,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Barrett食管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10—01—2011-12临床分离菌,采用合肥恒星HX-2l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300株CNS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21株(73.7%)。药敏结果显示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结论: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极大压力。万古霉素可作为多重耐药CNs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钾盐矿井立井混凝土井壁在岩盐层中的凝固机理,并详细分析了井壁壁后注浆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井壁破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混凝土结构加固、壁后注浆堵水和围岩空腔填充的综合治理方案。文章特别关注了在岩盐层中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的阳性报警时间(TTP)对血流感染与污染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10 720份住院患儿血培养中结果报告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病人资料。根据相应的判断标准,分为CoNS感染组(154例)、CoNS污染组(113例),收集同时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SA组,37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对不同组别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267株CoNS中以人型葡萄球菌(50.94%)、表皮葡萄球菌(34.46%)、溶血葡萄球菌(5.61%)为常见,感染组与污染组的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污染组,而TTP均值[19.5(17.4,22.4)]显著低于污染组TTP[30.1(23.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A组TTP[17.1(12.4,25.2)]、其它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CoNS感染组与污染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0.786~0.885)],P<0.01。当TTP最佳cut-off值为22.4 h时,区别CoNS感染与污染的灵敏度为0.796,特异性为0.734。结论儿童血培养以阳性报警时间22.4 h为临界值,可有效的鉴别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与污染。
简介:目的建立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微波热场的计算机动态模拟预测体系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通过在仿肝组织的等效体模中沿微波辐射天线三维空间上精确的布点,采集到加热初始段的温升曲线,求得不同功率下组织的比吸收率(SAR).根据生物传热方程,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了微波热场计算机模拟体系,通过大量的离活体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该模拟系统进行了校验.结果在离体实验中,模拟温度曲线和实测温度曲线比较,单导二者91.4%的位点有很好的吻合性,双导二者88.9%的位点有很好的吻合性.模拟凝固体积与实测凝固体积85.6%的标本吻合性很好.活体实验显示,血流灌注对组织的温升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血流灌注率对温升的影响可以相差30℃.在临床治疗中,实测温度曲线和模拟温度曲线两者67.3%位点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保证一次完全凝固较大的肿瘤,需采用多电极同时穿刺以凝固肿瘤,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求得了保证两电极之间无冷区而凝固范围最大的最佳电极间摆放距离及组合热场的分布,并通过离、活体实验和临床肝癌病人的测温进行了校验.结论上述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微波热场是可行和可靠的,这一系统的建立,为动态调控微波热场和一次完全凝固较大的肿瘤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简介:目的评价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段,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段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经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段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简介:为了研究触变注射成形AZ91D合金中固相颗粒的形貌演变和液相的凝固行为,对该合金的组织和凝固行为进行了试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典型触变注射成形AZ91D合金由α-Mg和β-Mg17Al12两相构成,α-Mg相又可分为未熔固相和初生固相。未熔固相主要有形貌较为接近球状的固相、形貌不规则的固相、内部含有小液池的固相以及包裹液相的固相4种形貌。形貌不规则的固相被认为是球状固相和包裹液相的固相的中间发展形貌,内部含有小液池的固相可能是包裹液相的固相的初级形貌,包裹液相的固相则可能发生破裂形成不规则固相,最终发展成球状固相。球状固相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终的固相形貌。初生固相在液相合金中形核并长大,直至有不稳定长大行为发生为止,较为细小、圆整,主要受冷却速率的影响。Mg-Al合金二元相图的分析结果与试验观察到的组织相吻合。
简介: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100例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广普青霉素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万古霉素治疗方案,以患儿肾功能、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为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对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效果显著,且改善患儿肾功能指标,适用于我院临床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