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参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P-A、SP-B、SP-C、SP-D、IL-6、IL-1β、TGF-β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P-A、SP-B、SP-C、SP-D、IL-6、IL-1β低于参照组,TGF-β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改善炎症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与受激素影响的血管内膜层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生理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发生变化的关系。方法选中国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15只,为模型组,静脉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B组:15只,单纯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C组:10只,为健康对照组。取支配股骨头血运的主要血管(旋股内侧动脉、股静脉)及股骨头,制成标本。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观察检测。结果A组动、静脉内膜层中PDGF-A+B/PDGF-α+β表达分别为0.4341±0.0397、0.3505±0.0407,A组动、静脉内膜层中VEGFmRNA表达分别为0.2550±0.0297、0.2061±0.0371。A组动、静血管内膜层中PDGF生理活性及VEGFmRNA表达与股骨头发生坏死的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中r=-0.808,P〈0.01;r=-0.312,P〈0.01。静脉中r=-0.842,P〈0.01;r=-0.825,P〈0.01);B、C组则不存在上述统计学结果。结论激素可导致PDGF生理活性相对下降以及VEGFmRNA转录下调,进而影响PDGF与VEGF对血管生成的正常调节,是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蛋白S(PS)活性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和炎症因子(CRP、IL-6、TNF-α)等生化指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且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80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进行血管危险因素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PS活性、BMI以及CRP、IL-6、TNF-α并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PS活性水平小于对照组,而BMI以及CRP、IL-6、TNF-α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在PS活性、BMI以及CRP、IL-6、TNF-α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蛋白S活性水平与体重指数和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同脑梗死发生以及病情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应重视上述指标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特别是重型TBI患者因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因素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概率明显增加。在VTE发生的急性阶段,通过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血栓是最常用的且安全有效的措施。由于创伤患者伤情变化、临床医师对VTE认识偏差及各医疗机构的用药习惯等,LMWH预防的初始时间及剂量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LMWH剂量不足或超量将导致患者血栓或出血。近年来,抗X活性浓度监测LMWH用药在TBI患者中逐渐得到重视,并发挥了降低血栓发生率的重要作用。笔者从抗X活性浓度监测LMWH的机制、LWMH用药时间窗与抗X活性浓度监测、LWMH用药剂量调整与抗X活性浓度监测等方面对抗X活性浓度监测辅助LMWH预防血栓在TBI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景天三七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失眠、创伤肿痛,但关于该药抗炎活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炎症细胞模型探讨景天三七提取物包括石油醚、醋酸乙酯及水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富含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的景天三七醋酸乙酯部位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TNF--α,IL--6的释放(P〈0.01),表明其醋酸乙酯部位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同时建立该抗炎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其抗炎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乙酯、鸢尾酚酮、5,7--二羟基色原酮、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等成分有关。综上,景天三七醋酸乙酯部位体外具有抗炎活性,是一潜在的天然抗炎剂。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 5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 的 冠心病 患者共 48 例, 对其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治疗 5d 之后, 将其分为两组, 瑞舒伐他汀组 和阿托伐他汀组,各 24 例 , 采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运用全血阻抗法测量两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情况 。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与基线值比较,治疗前后 PA 值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瑞舒伐他汀组 PA 有少许下降,阿托伐他汀组 PA 有少许上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经过细胞色素 3A4 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并无明显的影响,不经过细胞色素 3A4 代谢的瑞舒伐他汀亦然。
简介:摘要靶向治疗具有高特异性和低毒性,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能延长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但靶向药物也可阻断靶器官外正常信号通路,部分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剂量降低、治疗延迟和中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不良反应中心脏毒性是靶向HER2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目前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靶向药物有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抗体-药物偶联物(如T-DM1、T-DXd)以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文章就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HER2靶向药物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心脏毒性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异常血管新生是多种视网膜疾病的病理性标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调控内皮细胞的增生与迁移,VEGF受体2(VEGFR2)是介导这一作用的主要受体,下游信号的激活首先需要VEGF与VEGFR2结合,随后发生受体二聚体化和自磷酸化,阻断这一过程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眼科临床目前应用的单克隆抗体和融合蛋白药物主要结合游离的VEGF,随着拮抗VEGFR2的大分子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物上市,有望进一步拓展至眼科领域。抗VEGFR2治疗虽是抑制新生血管的革命性方法,但目前尚无充足的临床证据。深入了解抗VEGFR2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传统激光光凝(以下简称为激光)、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Coat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连续就诊且未经治疗的Coats病2B~3A2期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激光组、联合组、注药组。激光组患眼初始治疗为单纯传统激光治疗;注药组患眼初始治疗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联合组患眼初始治疗为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或抗VEGF药物治疗后1周内行激光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超广角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3组间的治疗有效率、视网膜下液(SRF)、黄斑水肿、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60只眼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17.1±2.0)岁;均为单眼。2B、3A1、3A2期分别为26、23、11只眼。激光组、联合组、注药组各20例20只眼。注药组所有患眼初始治疗后,异常血管均无明显消退;SRF吸收、增加分别为4 (20.0%,4/20)、5 (25.0%,5/20)只眼。给予补充激光治疗16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4只眼。激光治疗的16只眼中,治疗有效10只眼(50.0%,10/20 );治疗过程中发生玻璃体积血、纤维膜增生、并发性白内障分别为1、1、2只眼,均再给予PPV治疗;黄斑水肿反复、持续存在分别为4、1只眼。联合组患眼中,治疗有效11只眼(55.0%,11/20);治疗过程中出现SRF增多、纤维膜增生、并发性白内障分别为5、2、2只眼,均再次给予PPV治疗;黄斑水肿反复、持续存在各1只眼。激光组患眼中,治疗有效15只眼(75.0%,15/20 );治疗过程中出现大量玻璃体积血、纤维膜增生、并发性白内障分别为2、2、1只眼,均再次给予PPV治疗。结论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Coats病无效,需联合其他异常血管消融治疗。抗VEGF药物在Coats病治疗中,既可促进SRF的吸收,亦可能致其增加,应用需谨慎。
简介:目的研究抗苗勒激素(AMH)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对环磷酰胺(Cy)降低卵巢储备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5只,取双侧卵巢组织,并切制成500μm厚的卵巢片,将卵巢片分为7组:空白组、Cy组、Cy+卵泡刺激素(FSH)组、Cy+AMH组、Cy+GDF-9组、Cy+FSH+AMH组、Cy+FSH+GDF-9组,放入含DMEM-F12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分别培养2d或4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培养液中分别添加Cy100ng/mL、FSH10mIU/mL、AMH100ng/mL、GDF-9100ng/mL。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雌二醇(E2)、抑制素B(INHB)的量;光镜下计数始基卵泡(PMF)及闭锁卵泡;运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Cy组PMF数目明显降低,闭锁卵泡明显增多;Cy+AMH组及Cy+FSH+AMH组PMF数目明显多于除空白组之外的其他各组。各组培养4d较培养2d始基卵泡数目明显降低,闭锁卵泡数目明显增多。②与空白组相比,Cy组培养2d和4d时E2及INHB水平明显降低;与Cy组相比,培养2d和4d时Cy+FSH组、Cy+GDF-9组及Cy+FSH+GDF-9组E2、INHB明显升高。与Cy组相比,培养2d和4d时Cy+AMH组及Cy+FSH+AMH组E2明显升高。培养4d时Cy+AMH组、Cy+FSH+AMH组INHB水平明显升高。③Cy组与空白组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y+FSH组、Cy+GDF-9组与Cy组相比,凋亡细胞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减少。Cy+AMH组、Cy+FSH+AMH组与Cy组相比凋亡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结论Cy可加速PMF的募集与耗竭,从而使卵巢储备力降低乃至衰竭。FSH及GDF-9可加速PMF的募集与发育,使更多的PMF进入生长卵泡阶段而受到Cy细胞毒的损害,以致PMF库存逐渐耗竭;AMH可抑制PMF的募集与发育,从而减缓Cy对PMF的加速募集与耗竭,起到保护卵巢储备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