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急性病程组(IM)和慢性病程组(CAEBV+淋巴瘤),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炎症指标、EB病毒DNA、EB病毒抗体和T淋巴细胞)检查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中,IM 23例(39.0%),淋巴瘤23例(39.0%),CAEBV 13例(22.0%);发热57例(96.6%),淋巴结肿大37例(62.7%)、脾大36例(61.0%)。慢性病程组有17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慢性病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07(1.94,8.35)×109/L、89.5(74.5,108.0) g/L、100(37,161)×109/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9.91(6.75,17.38)×109/L、132.5(118.2,152.0) g/L、197(129,2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9、5.22、3.61,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分别为0.45(0.15,1.13) μg/L、47.75(17.57,84.67) mg/L、2 000(682,2 002) μg/L,分别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12(0.07,0.28) μg/L、6.39(3.13,11.38) mg/L、482(159,1 271)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95、-3.77、-4.16,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9+B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分别为259.15(101.98,509.26)、214.69(119.31, 529.47)、46.14(4.44,135.87)和81.09(41.53,118.46)/μ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738.88(592.20,893.94)、1 609.17(920.88,3 952.34)、144.52(83.65,215.14)和309.82(123.78,590.68)/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3.80、2.90、3.40,均P<0.01);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90(0.60,1.70),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45(0.1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P=0.02)。IM组23例患者均治愈;淋巴瘤组死亡10例,进行化学治疗13例;CAEBV组死亡7例,好转6例。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慢性感染可合并HLH。成人急性EB病毒感染预后较好,但长期慢性感染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2020年1月29日至2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的58例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58例患者中,重型36例(62.1%),危重型22例(37.9%),男性28例(48.3%),女性30例(51.7%),年龄(62.12±12.95)岁。既往有基础疾病者28例(48.2%),其中高血压21例(36.2%),糖尿病11例(19.0%),冠心病6例(10.3%),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3.4%),恶性肿瘤1例(1.7%)。发热54例(93.1%),咳嗽/咳痰46例(79.3%),胸闷/呼吸困难48例(82.8%),乏力/肌肉酸痛32例(55.2%),咽痛15例(25.9%),腹泻6例(10.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低7例(12.1%),白细胞升高6例(10.3%),淋巴细胞比例减低35例(60.3%),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7例(46.6%),血红蛋白下降24例(41.4%),CRP升高38例(65.5%),ALT升高32例(55.2%),AST升高25例(43.1%),LDH升高39例(67.2%),白蛋白减低43例(74.1%),PCT升高36例(62.1%),D-二聚体升高45例(77.5%)。CT影像学主要特点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双肺多发斑片影及磨玻璃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以肺外带明显,多数患者存在双肺大面积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所有患者中,鼻导管吸氧9例(15.5%),面罩吸氧33例(56.9%),高流量鼻导管氧疗8例(13.3%),有创机械通气8例(13.3%);口服或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9例(50%),临时或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4例(24.1%)。转归:痊愈出院21例(36.2%),病情平稳未达出院标准27例(46.6%),病情加重转ICU 3例(5.2%),死亡7例(12.1%)。[不简约]结论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在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病者发生风险更高,临床症状及肺部CT影像学表现较重,多数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混合感染,肝功能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合并症,病死率高。对此类患者应尽早开展综合性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汕头市2018年和2019年登革病毒主要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探讨两年间该市登革热呈现截然不同的流行态势的内在原因,同时了解病毒的传播特点和途径,为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8年和2019年检测到的共872例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病毒核酸含量判定、E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从树结构上分析毒株的同源性特点,并推测可能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结果共获得登革毒株的E基因序列99条,其中1型序列68条,2型序列31条;2018年的登革热呈现散发态势,系统进化树显示对应的毒株呈现多源性特点,与发现于广州及东南亚地区的毒株密切相关;2019年的登革热呈现暴发态势,对应的流行毒株主要为单一来源特点,毒株来源推测为柬埔寨。结论汕头市登革热的本地流行主要为当年的输入性毒株引起的,未见往年本地毒株引起的流行;东南亚地区或为汕头市流行的登革毒株主要发源地,并可通过多种路线传入汕头市。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危重症病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流感危重症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识别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入院的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危重症病例(危重症组)30例,并将其临床资料与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的普通重症病例(普通重症组,n=40)进行比较。结果危重症患儿以小于5岁多见(19例,63.33%),以男孩为主(25例,83.33%)。与普通重症组相比,危重症夏季发生比例明显升高(χ2=7.050,P=0.008),肺部湿啰音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222,P=0.022),出现重症肺炎比例明显增加(χ2=32.651,P<0.001),危重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多见(18例,60.00%),出现塑型性支气管炎比例显著升高(χ2=7.797,P=0.005)。危重症组患儿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普通重症组(Z=-3.805,P<0.001),CRP升高比例显著增加(χ2=5.833,P=0.016);灌洗液培养以肺炎链球菌为主(9例,30.00%),EB病毒检出比例高于普通重症组(χ2=6.909,P=0.009)。结论下呼吸道流感危重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夏季高发,当肺部出现湿啰音,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CRP升高明显,特别是合并肺炎链球菌、EB病毒感染时需警惕危重症的发生,密切关注呼吸系统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塑型性支气管炎并发症,早期抗病毒治疗,控制合并感染,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生命支持能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23日至3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雷神山医院康复出院的165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和非老年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代谢特征。结果165例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占49.7%。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其次是肌肉酸痛,咳痰和消化道症状少见。呼吸困难在老年组发生较非老年组更多(47.56%对25.30%,P<0.01)。合并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多见,占总人数29.1%,且在老年组表现更为突出(41.46%对16.86%,P<0.01),其次为糖尿病,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且无差异;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比较显示,血清肌酐老年组患者高于非老年组,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清钙在老年组更低,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血清校正钙均在正常范围,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住院天数作为病情考量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34.01±10.24)对(30.97±10.51)d,P>0.05]。结论发热、咳嗽和乏力为普通型COVID-19的最常见症状,老年人发生呼吸困难可能性高。普通型COVID-19患者可表现为正常血常规,也未见特征性代谢异常,但老年COVID-19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9年12月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该传染病已迅速发生于全国各地及海外多个国家。通过荟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sDirect 2.8.0统计软件进行率的荟萃分析,计算合并的率。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1 59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91.6%)和咳嗽(64.5%),其次是呼吸困难(32.8%)和咳痰(28.1%),而头痛(10.5%)、咽痛(11.2%)、咯血(3.2%)及腹泻(6.6%)等症状相对少见。肝功能异常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病率为29.0%)、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22.7%)、总胆红素水平升高(11.7%)、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80.4%)。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87.7%)、抗病毒药物(75.5%)以及糖皮质激素(26.6%),少数患者也采用了抗真菌药物(7.7%)。严重者也应用了机械通气(13.4%)、体外膜肺氧合(1.9%)、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8%)。院内病死率为7.7%。研究间的异质性显著,但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未能鉴定出明确异质性来源。结论基于现已发表文献数据,系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该病以发热及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较常见,致死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220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采用鼻拭子和咽拭子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多重反转录(RT)PCR法对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冠状病毒(HcoV)和人偏肥病毒(HMPV)这8种病毒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研究120例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特征,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18.6%),在春季时该疾病感染率明显增加(25.1%,X2=11.12,P=0.01);鼻病毒感染率位居第二(14.7%),多数患者易在秋季感染(25.3%,χ2=6.43、P=0.013);流行病毒A型多数患者易在夏季感(3.43%,χ2=16.32);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石林县2013-2022年共报告丙肝病例582例,年平均发病率23.43/10万;男女性别比0.99:1,女性多于男性;辖区7个街道(镇、乡)均有病例报告,以石林街道较多,占53.09%(309/582);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占29.21%(170/582)。结论 石林县2013-2022年丙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林街道、鹿阜街道是重点地区;农民、青壮年是重点人群。今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发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干预策略,全力降低该地区的丙肝发病水平。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和抗病毒治疗的普及,HIV合并梅毒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并发症较多等原因,导致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HIV合并梅毒感染将显著增加HIV感染和梅毒感染的双重风险,因此深入了解HIV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抗梅毒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了解2019—2023年河北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3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患儿的下呼吸道标本46 576例,采用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法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V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8.76%(8 739/46 576),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RSV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51 74/27 462)和18.65%(3 565/19 114),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916, P=0.339);RSV检出率与年龄增长存在线性关系( P<0.01);各年份RSV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23.71, P<0.01);2019—2021年的阳性检出率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2月;2019年和2020年5—10月阳性检出率极低;2021年全年阳性检出率均在10%以上,且5月和8月出现了反季节流行的小高峰;2022年全年阳性检出率较低,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分析儿童的病情特点。在分析后,研究人员针对儿童进行常规用药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估疗效。结果:在94例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儿中,发热、咳嗽、气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83例(88.3%)患儿出现高热,平均体温达39.1°C,67例(71.3%)患儿伴有剧烈咳嗽,49例(52.1%)出现气促。实验室检查显示,68例(72.3%)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56例(59.6%)患儿白细胞计数增高。影像学检查发现,72例(76.6%)患儿表现为肺部实质性病变。混合感染患儿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需更长的治疗时间。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多以高热、咳嗽和气促为主,部分患儿伴有CRP升高和白细胞增高,影像学检查常见肺部实质性病变。混合感染患儿的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其病程相对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抗病毒及抗菌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C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和抗病毒治疗转归。方法纳入2014年4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320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4组: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35例)、单一合并CMV血症组(33例)、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52例)、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发病前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2.86%(15/35)比14.00%(28/200)、51.43%(18/35)比24.50%(49/200)、22.86%(8/35)比1.00%(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2、10.598、29.769,P均<0.01),而性别构成和发病前3个月内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使用率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发热、腹痛、便血、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为重度、病变累及全结肠、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和血红蛋白水平<100 g/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54.29%(19/35)比13.50%(27/200)、91.43%(32/35)比43.00%(86/200)、94.29%(33/35)比44.00%(88/200)、28.57%(10/35)比13.50%(27/200)、94.29%(33/35)比38.00%(76/200)、91.43%(32/35)比65.00%(130/200)、71.43%(25/35)比18.00%(36/200)、48.57%(17/35)比18.50%(3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5、27.945、32.930、5.100、40.194,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4.242、15.220,P均<0.01),而临床分型、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内镜下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纵行溃疡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0%(3/200)、42.86%(15/35)比3.50%(7/200)、8.57%(3/35)比1.00%(2/200)],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发生率均高于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38%(8/52)、42.86%(15/35)比11.54%(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1、49.837,Fisher确切概率法,χ2=9.663、11.206,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是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OR=48.519、44.352、53.432、39.989,95%CI 9.057~587.669、4.499~437.245、3.302~864.670、3.418~467.910,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抗病毒治疗3周后好转率低于单一合并CMV血症组和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73.53%(25/34)比96.88%(31/32)和95.65%(4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89、6.310,P=0.008、0.012)。结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存在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的UC患者易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且治疗反应差,应加强UC患者CMV、EB病毒感染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部病理形态特征,分析临床和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2020年2月13日和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死亡的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双侧肺穿刺检查,所获肺组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部形态呈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病例1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病变以渗出、透明膜形成为主,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早期改变。病例2为无基础疾病的患者,病变以弥漫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广泛纤维化,肺泡腔内坏死性炎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填塞,肺泡广泛破坏,肺实质化为主,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机化期合并细菌性肺炎。两例患者支气管旁黏膜下腺体损伤均不明显。结论弥漫性肺泡损伤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弥漫性肺泡损伤早期即可诱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弥漫性肺泡损伤晚期,肺泡广泛破坏、肺实质化和继发感染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例中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相关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检出率;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应用不同种PCR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札如病毒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047例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SaV检出率为2.77%(29/1 047),成功测序16株,GI组11株,GII组4株,GIV组1株。春季检出率5.24%(x2=8.857,P=0.031)高于其他季节;远郊区检出率5.00%(x2=8.906,P=0.012)高于城区及近郊区;不同性别、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为SaV腹泻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论SaV是北京市腹泻病例的病原之一,春季和远郊区检出率高,GI组为主要基因型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43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为过敏性疾病组,同期确诊的114例无基础疾病的患儿为无基础疾病对照组(简称无基础疾病组),16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为有基础疾病对照组(简称其他基础疾病组)。收集并分析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间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等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3例过敏性疾病组患儿中男28例、女15例,就诊年龄为4.4(2.1,8.2)岁,其中轻型32例、普通型11例。过敏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或湿疹20例(46.5%)、鼻炎14例(32.6%)、食物过敏8例(18.6%)、哮喘7例(16.3%)、过敏性结膜炎4例(9.3%)、药物过敏2例(4.7%)。114例无基础疾病组患儿中男57例、女57例,就诊年龄为2.8(1.2,5.6)岁,其中轻型93例、普通型21例。16例其他基础疾病组患儿中男9例、女7例,就诊年龄为3.0(2.6,10.8)岁,其中轻型13例、普通型3例。过敏性疾病组患儿的咽痛、呕吐发生比例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10例(23.3%)比9例(7.9%)、14例(32.6%)比11例(9.6%),χ2=6.93、12.24,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无基础疾病组[1.1(0.7,1.7)×109比1.6(1.1,2.7)×109/L,H=-28.00,P=0.005]。3组患儿在就诊年龄、性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型、新型冠状病毒PCR的循环阈值、住院时间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临床特征多为咽痛和呕吐,过敏性疾病几乎不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组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