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双吻合器技术(doublestaplingtechnique,DST)的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率进一步提高。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1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手术,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标签: 直肠肿瘤 双吻合器技术 结直肠手术
  • 简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手术发展迅猛,其应用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腹腔镜下可以严格遵守肿瘤根治原则和保要求,保证了保手术的肿瘤安全性。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得在肛门括约肌保留和神经保护等方面可能较开腹更有优势,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排便控制功能以及膀胱功能和性功能。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肯定了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显示了乐观的前景。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内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效果,并探讨经内镜和经腹腹腔镜两者同步使用是否优于序贯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经内镜直肠癌根治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将经内镜和经腹腹腔镜序贯进行(序贯组,前9例)和同步进行(同步组,后10例)进行比较。结果19例平均手术时间(3.85±0.98)h,中位术中出血量为80(50,120)ml,平均检出21.89±9.21个淋巴结,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9±0.94)d,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95±3.49)d;16例系膜大体标本完整3例接近完整;有2例中转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2例吻合口漏,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切除,无输尿管损伤、骶前大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同步组与序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3.39±0.96)hvs.(4.36±0.75)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0±0.99)dvs.(3.78±1.56)d]减少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内镜直肠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行,基本上不影响肿瘤根治性,经内镜和经腹腹腔镜两者同步使用较序贯使用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75例肿块下缘距缘4~10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手术,随访5个月~4年,分析其根治胜、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75例均吻合成功,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2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为8.0%(6/75)。结论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全直肠系膜切除行中低位直肠癌保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双器械吻合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5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18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60±11)岁,年龄范围为31~84岁。患者均行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指标:(1)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情况。(2)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影响因素分析。(3)学习曲线对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情况:5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其中A级吻合口漏6例(2例术中行保护性造口),B级吻合口漏2例,C级吻合口漏1例。9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为62岁(40~75岁);体质量指数为27 kg/m2(21~31 kg/m2);吻合口距缘距离为30 mm(5~40 mm)。(2)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是影响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χ2=5.490,5.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均不是影响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优势比=0.062,0.460,95%可信区间为0.009~1.119,0.102~2.809,P>0.05)。(3)学习曲线对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随着学习曲线的度过及保护性造口的使用,学习曲线前25例患者中,术中行保护性造口1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学习曲线后25例患者中,术中行保护性造口2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学习曲线前、后术后吻合口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5)。结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是影响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低位直肠癌传统上多采用Miles手术。患者需承受肛门改道带来身心痛苦,许多高龄患者因恐惧大便改道而放弃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术前放化疗的开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手术日益普及。同时,由于吻合器的使用,使低位直肠手术吻合更加便捷。但是,随着低位保术的开展,吻合口瘘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一旦出现吻合口瘘,可能需多次手术方能治愈,加重了患者生理及经济负担。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术中采取有效的“防瘘”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采取了“三管引流”法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截止目前为止,基本上杜绝了“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ldquo 三管引流&rdquo &ldquo 防瘘&rdquo 低位直肠 CA保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70例周脓肿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按照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联合组(n=35),对照组采取单一应用浅表高频线阵超声与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检查,联合组予以联合应用两者,并且将手术结果作为依据,对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诊断准确性与内口显示率,均优于单一应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对照组。结论通过联合应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周脓肿诊断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对缘周边炎性病灶的检出,同时更加准确的检出内口位置。有利于手术前的诊断与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浅表高频线阵超声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肛周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术中的合理使用及技术操作细节。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吻合器治疗的4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及体会。结果本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4.7%),经引流管冲洗4~8周愈合,吻合口狭窄1例(占2.4%)。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2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肝转移死亡。术后排便2~8次,调节饮食及使用药物控制,6~15个月排便习惯基本正常。结论使用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要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使中低位直肠癌的保治疗更加有保障,必须注重吻合器的合理正确使用及技术操作细节。

  • 标签: 吻合器 中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窦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药直肠灌注与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护理的108例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第1个疗程治愈5例,好转31例,无效72例;第2个疗程治愈37例,好转58例,无效13例;第3个疗程治愈66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5%。对经治疗患者6个月内随访108例,复发7例。结论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护理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复发少,能明显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肛窦炎 中药治疗 直肠灌注 微波辐射
  • 简介:肛门和直肠下端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在国内肛肠外科,特别是各级中医院的肛肠科手术中,肛门及直肠下端疾病占90%以上。而自从1994年由Heald首先提倡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治疗直肠癌以来,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本期专家论坛综合了与痔有关的现代观念,下期再集中介绍与TME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 标签: 肛门 治疗 肛垫 直肠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结直肠术后扩与肛管引流的措施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82例为在我院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41)、研究(n=41)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术后扩与肛管引流,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以上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整体护理,可提升术后扩与肛管引流效果,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整体护理 结直肠 扩肛 肛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结直肠术后扩与肛管引流的措施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82例为在我院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41)、研究(n=41)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术后扩与肛管引流,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以上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整体护理,可提升术后扩与肛管引流效果,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整体护理 结直肠 扩肛 肛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治疗直肠癌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从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保手术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2例,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快速康复理念临床应用的有效性。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快速康复理念 术后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保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位直肠癌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使用开腹保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为(8.10±1.20)cm、术中出血量为(82.10±9.40)ml、手术时间为(125.50±9.10)min、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40±0.35)d、下床活动时间为(4.50±1.20)d,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利用腹腔镜下保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短,还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保肛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H”形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无直肠外阴瘘及后天性直肠外阴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000年至今我院采用“H”形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无直肠外阴瘘及后天性直肠外阴瘘15例病例。结果通过对所选择的15例施术病例观察,总有效率达100%,无明显的如肛门狭窄、复发、大便失禁、腺外溢等并发症。结论“H”形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无直肠外阴瘘及后天性直肠外阴瘘较常规手术效果佳,是现行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 标签: 先天性无肛并直肠外阴瘘 后天性直肠外阴瘘 &ldquo H&rdquo 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癌经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的近期手术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首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前瞻性登记数据库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连续登记的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taTME和laTME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提取数据库中患者人口学资料、肿瘤学一般资料、新辅助治疗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3年局部复发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在进行疗效对比时,对性别、体质指数、术前核磁评估分期、核磁测量的肿瘤距缘的距离、新辅助放化疗与否5个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调整混杂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DFS,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收集上述数据库中自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连续登记的经操作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taTME手术病例,采用多维累积和(CUSUM)控制图绘制学习曲线。比较渡过学习曲线后taTME组与laTME组的疗效并分析这部分"成熟"病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243例患者,182例接受laTME,61例接受taTME。PSM后laTME组和taTME组分别为52例,这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距缘的距离、核磁评估的环周切缘及壁外血管侵犯、新辅助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M后,与laTME组比较,taTME组手术时间更长[(198.4±58.3)min比(147.9±47.3)min,t=-4.321,P<0.001],出血超过100 ml的比例更高[17.3%(9/52)比0,P=0.003]。taTME组术后吻合口漏[26.9%(14/52)比3.8%(2/52),χ2=10.636,P=0.001]及总并发症发生率[55.8%(29/52)比19.2%(10/52),χ2=14.810,P<0.001]均显著高于laTM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获取淋巴结数目及病理环周切缘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中位随访24(1~72)个月,4例失访,随访率为98.4%(239/243)。laTME组3年DFS明显优于taTME组(83.9%比73.0%,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3.6%,P=0.4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TME手术(HR=3.202,95%CI:1.592~6.441,P=0.001)及术后病理分期Ⅱ期(HR=13.862,95%CI:1.810~106.150,P=0.011)、Ⅲ期(HR=8.705,95%CI:1.104~68.670,P=0.040)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学习曲线分析显示:taTME手术在第28例跨越学习曲线。跨越学习曲线后的taTME病例与laTME病例PSM后显示,两组吻合口漏[6.7%(1/15)比5.3%(2/38),P=1.000]及术后总并发症[33.3%(5/15)比26.3%(10/38),P=0.73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跨越学习曲线后的"成熟"病例进行分析,taTME手术仍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5.351,95%CI:1.666~17.192,P=0.005)。跨越学习曲线与否并不是taTME术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954,95%CI:0.227~4.017,P=0.949)。结论taTME手术可能较传统laTME手术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且肿瘤学预后可能劣于传统手术。在学习曲线内行taTME手术更容易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中低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同时性低位直肠癌肝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低位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行经腹经直肠系膜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先经腹腔完成肝转移灶切除、血管离断和淋巴结清扫,以及中上段直肠系膜的游离.然后经入路完成下段直肠系膜切除,以及直肠和肝脏切除标本的取出.观察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随访情况.术后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60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70mL,术中未输血.患者术后无尿潴留、骶前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直肠隆起型高分化腺癌,大小为5.0cm×5.0cm×1.5cm;肝组织中可见高-中分化腺癌转移,转移灶大小为1.5cm×1.0cm×1.5cm,各切缘阴性.TNM分期为Ⅳ期(pT3N0M1期).术后门诊随访1个月,患者生命质量良好.结论经腹经入路为同时性低位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经腹经肛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术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和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有效预防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终完成研究87例,其中干预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3个月后开始随访。分别于随访后1、3、6个月比较2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评价2组患者肛门排便功能。结果术前、随访第1个月2组患者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个月,干预组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6.65 ± 1.70) mmHg(1 mmHg=0.133 kPa)、(27.18 ± 4.21) ml、(114.59 ± 23.72)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5 ± 1.72) mmHg、(20.78 ± 5.76) ml、(100.65 ± 17.7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3、5.941、3.087,P<0.01);随访第6个月干预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34.06 ± 8.95) mmHg、(4.54 ± 1.24) mmHg、(147.07 ± 32.08) mmHg、(31.10 ± 5.80) ml、(45.77 ± 8.74) ml、(130.99 ± 25.67)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2 ± 7.02) mmHg、(5.80 ± 1.30) mmHg、(128.60 ± 27.26) mmHg、(26.23 ± 5.39) ml、(40.92 ± 7.21) ml、(109.17 ± 25.0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08~4.641,P<0.01)。术前及随访1、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干预组排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306,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能加速恢复直肠癌保术患者术后直肠功能,缓解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疗法 个体化训练 直肠肿瘤 保肛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