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的诱因,探讨其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的诱因依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药物)24例次(46.2%),感染18例次(34.6%),上消化道出血11例次(21.2%),肾功能不全9例次(17.3%),高蛋白饮食5例次(9.6%),便秘3例次(5.8%)。诱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区别。方法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23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了针对对比。结果临床表现方面ALC组患者的右上腹痛、黄疸、肝肿大的发生比率显著高于LC组,而脾肿大以及腹水发生比例显著低于LC组;临床检查方面对组间GCT、AST/ALT、UA、TC、TG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酒精肝硬化组患者较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指标有显著升高;在并发症方面酒精肝硬化组患者并发胆囊炎和胆石症、胰腺炎的几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结论酒精肝硬化ALC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应考虑针对二者不同情况,在临床治疗上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对于酒精肝硬化患者,应及时戒酒并提倡人们应节制饮酒,减少酒精肝硬化的发生。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性肝硬化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大量顽固腹水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2009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肝硬化并发大量顽固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次抽放腹水后腹带加压包扎)和对照组(每次抽放腹水后,不使用腹带加压包扎),每组各20例患者,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围及两组腹围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6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的腹围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腹围都明显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腹围平均缩小值相比(5.51±4.03),治疗组的腹围缩小更加明显(8.79±4.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次少量抽放腹水后腹带加压包扎,明显提高肝硬化并发大量顽固腹水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患者采用柔补肾汤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 2017 年 3 月份到 2019 年 3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60 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例数均等分别为 8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啊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柔补肾汤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相应的改善,相对来说,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低于观察组( 76.25%<91.25 ),且治疗效果较差于观察组。 结论: 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柔补肾汤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病症,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柔肝补肾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腹水合并胸水的早期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胸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与综合治疗,同时行早期预防措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明显好转41例,基本吸收18例,无明显变化7例,好转率89.39%;治疗期间,发生出血7例,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均获好转,无1例因并发症退出治疗。治疗后,躯体功能、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预防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肝性胸水 早期预防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弥漫、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可影响到全身多器官功能。而肝硬化所致消化道损害临床上更为常见。肝硬化会导致胃肠动力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还会并发一系列胃肠道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更应重视肝硬化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做到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肝硬化病情进展、减少晚期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胃肠动力 门静脉高压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疾病,是很多肝疾病发展至中晚期的表现,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慢性损害,其主要病理特点是组织弥漫纤维化、再生结节或肝细胞坏死等,肝硬化疾病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极高,临床常合并消化道出血、或癌变等并发症出现,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危害极大。下文研究将重点探讨肝硬化极其并发症,分析整理不同并发症的具体护理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并发症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站52例的患有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根据低钠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I组、Ⅱ组、Ⅲ组。I组患者为轻度低钠血症25例,Ⅱ组患者为中度低钠血症18例,Ⅲ组患者为中度低钠血症9例。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利尿治疗及钠盐的补充治疗,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研究发现低钠血症症状轻重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关联;通过补钠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尿量增长。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低钠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关联,补充钠盐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低钠血症 钠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护理的角度对9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6例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的诱发因素主要为摄入不足与排出过多、利尿剂使用不当、长期低钠饮食和多次放腹水。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密切注意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的各项相关因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护理和治疗中用药观察,预防肾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低钠血症 肝硬化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的结果,其是临床上一种相当常见的慢性进行型肝病。目前关于治疗急性肝硬化的药物品种繁多,我们将从护这个类型的药物体系来分析其中对于护这个类型药物的功能与作用机理,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标签: 肝硬化,肝纤维化,药物,护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在早期时的形态学的变化,以期获得较早的一些诊断。方法对我科32例超声检查患者进行分析及追踪。结果32例患者的左叶有明显的萎缩,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钝。结论如有乙肝病史除肝脏的一般检查外,首先要注意左叶的大小,如发现左叶明显变小或萎缩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包膜及边缘的情况,如有左叶萎缩,部分包膜不平或极轻微的边缘变钝,即使没有全缩小,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腹水等也要考虑肝硬化,以期让患者得到较早期的治疗,避免向失代偿期肝硬化发展。

  • 标签: 早期 肝硬化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慢性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肝硬化慢性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病情转归,综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化验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可耐受血浆置换治疗,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存率为65.71%,显著大于死亡率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BIL、ALB、Cr、PT、INR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作为治疗肝硬化慢性衰竭的理想疗法,安全高,对于恢复肝功能、改善预后和促进病情转归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临床治疗
  • 作者: 邱亮,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沭阳南关医院,江苏宿迁223600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采取鳖甲软煎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6~2022.6期间我院治疗的26例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鳖甲软煎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的92.31%比对照组的53.85%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7.69%与对照组的15.3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采取鳖甲软煎加减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将该方案推广。

  • 标签: 肝硬化;鳖甲软肝煎加减;常规治疗;临床效果;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