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重度血小板下降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小板生成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以及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和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CITP)的鉴别,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时期、处理方法、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T一般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多大于50×109/l,多在产后一周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PCITP多发生在孕前和妊娠早期,血小板减小程度较重,PCITP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较PAT组均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小于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可输血小板。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ATP和PCITP各有其特点,不同病因可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视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在发病72h、1周、3周时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5例正常组作对比。结果72h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相关病因以及不同血小板计数(PL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入院的118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其中98例为围产期患者,根据妊娠期检测最低值分为PLT<10×109/L组(A组)和10×109/L≤PLT<30×109/L组(B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18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91例(占77.1%)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次11例(占9.3%)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及形成瘀斑等。骨髓穿刺34例患者,其中26例确诊ITP,4例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确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确诊急性白血病。79例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联合使用,给予输注血小板共61例。围产期患者的剖宫产率约56.1%(55/98),产后出血率约14.3%(14/98)。与B组比较,A组患者分娩孕周缩短、剖宫产率增高、产后出血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存在明显负相关(r=-0.352,P<0.05),而孕期最低PLT、分娩前PLT与新生儿PLT均无明显相关性(r=0.301、0.197,P均>0.05)。结论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主要病因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明确病因,提升PLT水平,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出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5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促使患者血小板水平更快恢复正常,同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低,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为参加过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53例,对照组为以往无献血史,首次来血站献血且符合献血条件,共189例,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RBC、Hb、HCT、PLT、PDW、PCT、MPV及IPF比例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男性献血者WBC、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IP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女性献血者WBC、RBC、Hb、HCT、PLT、PCT、M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IPF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对于男性献血者除加快RBC、PLT的骨髓造血功能外,并未加速IPF上升,相反促进PLT成熟。对于女性献血者则由于自身早期的生理性周期性失血,女性献血者的RBC、PLT等指标已受自身免疫负反馈调节而耐受,但对于多次捐献血小板的女性献血者,可能血小板生成能力较男性献血小板者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治疗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治疗。结果:将升血小板胶囊与人白介素-11的联合应用后,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呈良好趋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结论:在食管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人白介素-11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促进血小板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最近十年研究热门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具有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自体来源血浆制品,其所含有的超生理浓度血小板和多种生长因子是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目前,PRP已在口腔、美容整形、普通外科、骨科及运动医学等临床领域开展应用,其中骨科研究是现阶段数量最多的。一些与骨科相关的体外细胞学实验、体内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PRP能有效地促进骨及软组织修复,对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好,但也有文献报道相反的结论或称目前临床证据不足以评价。因此,PRP在骨科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减低(≤50×109/L)标本256例,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涂片结果和分析仪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无出血体征的64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64例患者在复检时手工法和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EDTA抗凝结果差异明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