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后恶性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迅速恶化及脑疝形成,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早期发现和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围绕缺血脑卒中后恶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预测因素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恶性脑水肿 机制 预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无脑卒中病史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又根据年龄分为<55岁和≥55岁两组。采用相关分析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55岁患者的PFO与缺血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PFO是年轻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PFO并早期干预,可预防缺血卒中的发生。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脑卒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 简介:摘要P波指数(包括P波间期、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电轴)是心电图中反映心房电活动的主要指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除心房颤动外,窦性心律人群心房异常也可增加缺血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且P波间期延长、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增加、P波电轴异常与缺血脑卒中的发生显著相关。本文针对P波指数与缺血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P波间期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波电轴
  •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生是增加国家病死率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脑卒中在中国占脑卒中患者总发病数量近7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2]。缺血脑卒中发生原因可由血栓形成,脑血管闭塞后导致血液供应中断,能量衰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生成,最终导致脑实质坏死、凋亡、自噬^[3]。

  • 标签: 卒中 血栓形成 血脑屏障 再灌注损伤 周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并逐年呈升高趋势,一旦发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应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本文浅谈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 结合 治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1d,观察患者治疗后NFD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32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95.59%。治疗后患者的NF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 本院 2013年 9月 -2014年 9月 收治的 108例缺血脑卒中 患者的一般资料 ,其中进展性缺血脑卒中( 研究组) 54 例,非进展性脑卒中( 对照组) 54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血糖血压情况 。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糖尿病史以及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狭窄多于 对照组 , 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进展性缺血脑卒中发生的主要与血管狭窄、血糖血压水平以及脂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相关 。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盐城224400)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加以瑞舒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比较治疗前与治疗8个月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观察组IMT及斑块面积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洛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急诊救治行优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糖升高对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的30例血糖正常、30例高血糖、30例伴糖尿病患者均经CT证实为缺血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次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三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及椎体外系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伴糖尿病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是影响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糖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机械取栓是治疗成人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相较传统疗法,疗效有极大提升。该疗法循证医学证据充足,疗效安全可靠,自2015年起被各国指南推荐,2018年机械取栓时间窗由6 h延长至24 h,让更多的成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从中获益。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机械取栓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也没有相应的指南推荐,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际上一些个案报道及少量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取栓在儿童中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本文对儿童取栓的挑战、实施方案等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l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 标签: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尿激酶 神经功能 禁忌证
  • 简介:缺血脑卒中的诊断确立之后,进一步确定其亚型将有助于治疗病因和评估预后;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同时也有利于对临床试验中的患者进行分层,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详细的依据.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缺血脑卒中的分型方法,以及TOAST(the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病因分型和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临床表现分型中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分型方法 亚型 TOAST分型 缺血时间 影像学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a) TOAST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IS)易复发并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运用预测模型评估IS患者复发风险,进行危险分层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是IS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IS复发预测内容或因素包括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记、中医辨证体质,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传统统计学方法及机器学习方法。本文将围绕近年IS复发风险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预测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巴曲酶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9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62.22%,91.11%,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把巴曲酶应用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巴曲酶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