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由于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ssociated nephropathy,APLN)缺乏特异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血肌酐缓慢升高伴血压升高,少量尿蛋白,溶血性贫血,失蛋白肠病,辅助检查提示低补体血症,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高滴度阳性。肾穿刺活检光镜及电镜均提示缺血性肾损害,且发现相对特征性的甲状腺样肾小管萎缩,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故综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ythematosus,SLE)、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APLN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因抗KLHL11抗体引发的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结果:患者病前20天曾出现发热,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后枕部及头顶部胀痛。头痛呈中-重度,发作性,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头痛与体位改变无关,严重时难以忍受,并伴有恶心、喷射性呕吐。多次腰穿检查提示脑压增高和细胞数增高。经脱水降颅压和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头颅MR显示双侧额顶颞部条状异常信号影,硬脑膜炎,双额顶颞部硬膜下积液。结论: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抗KLHL11抗体脑炎的特征,治疗反应良好。此病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诊断标准和最佳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应答的价值。方法分析经UDCA治疗12个月以上并且资料相对完整的112例PBC患者,收集其血清,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AMA)、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表达。UDCA应答采用Paris标准,根据新型抗体阳性与否,将患者分为新型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PBC相关基线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抗体表达与其相关性。结果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在AMA阳性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44.7%(38/85)和41.2%(35/85)。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在AMA阴性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33.3%(9/27)和22.2%(6/27)。抗HK-1抗体阳性组患者ALP、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高于抗HK-1抗体阴性组患者(P<0.05)。血清ALP、AST、γ-GT、TBIL水平和抗HK-1抗体表达存在正相关(r=0.735,P<0.05;r=0.332,P<0.05;r=0.491,P<0.05;r=0.466,P<0.05)。抗HK-1抗体阳性组患者对UDCA应答率低于阴性组患者(36.2%和60.0%;P<0.05)。结论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有助于PBC诊断,且抗HK-1抗体和PBC严重程度相关,可以预测PBC患者对UDCA的应答。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2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年,治愈,发病2周前停用免疫制剂。患者头痛,视物异常,表现为视物变形,颤动感。查体:双眼向右侧注视时可见粗大眼震,向左侧注视时可见细微眼震。完善血清抗体和脑脊液检查、头及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后诊断为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与抗NMDAR脑炎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随访3年余,每半年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复发。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HE)的流行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本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人群1746例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132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615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戊肝抗体-IgG(抗HEV-IgG),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流行情况。结果1746例对照组血清抗HEV-IgG阳性率为3.49%(61/1746),其中男性4.22%(39/925),女性2.68%(22/821);1320例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为10.9%(144/1320),其中男性12.29%(93/700),女性8.23%(51/620);615例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为10.2%(63/615),其中男性12.35%(42/340),女性7.64%(21/275)。乙肝组和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9.405,P〈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戊肝以男性流行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3-4.025,P〈0.05)。结论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无肝炎人群,戊肝流行率以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开展对慢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流行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是因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母体的免疫系统被胎儿红细胞致敏而产生IgG类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同种免疫性溶血,其发病概率与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1-3]。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囊虫IgG抗体在脑囊尾蚴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作血清囊虫IgG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阳性689例,阳性率54.42%。685例急性期患者中阳性436例,阳性率63.65%;476例慢性期患者中阳性173例,阳性率36.34%;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4.0,P〈0.01)。520例急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295例,阳性率56.73%,165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141例,阳性率85.45%,急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1)。385例慢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126例,阳性率32.73%,91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47例,阳性率51.65%,慢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性显著意义(χ^2=11.46,P〈0.01)。混和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病灶同时存在者)98例,阳性73例,阳性率74.49%;弥漫性(满天星病灶)患者7例,均为阳性。结论急性期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慢性期。急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急性期单发病灶者,慢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病灶者。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的40例非肺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IgG/IgM。结果9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67例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74.44%;40例非肺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有36例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呈阴性,40例健康人中有37例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呈阴性,阴性率为91.25%。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0.49%,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为69.39%。结论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敏感、特异、快捷等优势,临床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