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坚持以初级阶段理论指导工作,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从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的实际出发,加大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比重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的特征,就是生产力不发达,所谓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其实质就是指不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就不能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所有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建国以来,在对待这一规律的问题上,我们有过成功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按劳分配必然实现共同富裕,二者不存在矛盾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意味着剥削,与共同富裕是不相容的。但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矛盾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相容性。现阶段,实现分配原则与共同富裕在实践中的统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必须注重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即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其二,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原则,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三,大力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为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四,用发展的眼光、以发展的办法来处理现阶段分配原则与共同富裕的矛盾;其五,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导作用。
简介:<正>建国以来,史学界普遍把武汉失守当作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由“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转到“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综观抗日战争发展的轨迹,这个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分两个问题作一些阐述:一、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的第一时期转到战略防御的第二时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中外舆论为之震动,这确实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抗战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日本并未停止战略进攻,国民党仍在积极培养抗战力量以停止日本的战略进攻。因此当时有人认为,从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是抗日战争由第一阶段转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我们同意这
简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历史方位,是分析社会矛盾、形成发展思想、制定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发展阶段定位清楚了,才不至于犯方向性的大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探索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问题上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今天,学习和挖掘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为我们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征,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简介:以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国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采取何种政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既有理论成果并总结当时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该问题作了科学说明,形成他们关于“社会共和国”的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从而使无产阶级建立“社会共和国”的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明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