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动员肾祖细胞(RPC)归巢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3月龄、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建立切除右肾的单肾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无血管夹闭),NSS组(肾动脉夹闭45 min后行NSS),IPC组(先进行肾动脉夹闭15 min,再灌注10 min预处理,再行NSS)。分别在术后12、24、72 h每组各取出6只大鼠,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之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项目:(1)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3)在24 h观察IPC对肾组织中RPC数量的影响,以及IPC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术后12、24、72 h时3组大鼠SCr和BUN值比较,IPC组分别为(65.0±10.78)、(91.5±15.12)、(52.6±11.68)μmol/L和(14.78±2.77)、(18.31±4.99)、(9.41±2.73)mmol/L,NSS组分别为(80.5±12.63)、(116.9±14.32)、(83.7±11.43)μmol/L和(18.58±4.18)、(28.86±5.64)、(19.49±3.83)mmol/L, Sham组分别为(41.5±7.36)、(39.7±7.55)、(42.7±7.15)μmol/L和(7.72±1.75)、(7.40±1.98)、(6.83±2.09)mmol/L;除72 h时IPC组与Sham组SCr和BU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12 h和24 h,IPC组均高于Sham组、低于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后12、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IPC组和NSS组均高于Sham组,术后12、24 h IPC组较NSS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24 h,IPC组和NSS组大鼠肾组织中RPC数量明显增加、SDF-1和CXCR7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PC可促进RPC归巢,缓解NSS中IRI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SDF-1/CXCR7轴可能在这一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液法与尿道/宫颈拭子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DNA阳性率的差异。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科等7个医疗单位共收集性传播疾病门诊初诊者1 475例,男1 118例、女357例。依次采集每例患者尿道/宫颈拭子、尿液标本各1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尿液和拭子标本中CT-DNA,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标本CT-DNA阳性率。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Meta分析对7个医疗单位的尿液、拭子标本CT-DNA阳性率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结果4个医疗单位尿液标本CT-DNA阳性率均高于拭子标本(均P < 0.05),而3个医疗单位2种标本CT-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医疗单位间尿液和拭子标本CT-DNA阳性检出率异质性I2分别为78.6%(95% CI:55.9%~89.6%)、73.7%(95% CI:43.7%~87.7%);经Meta合并,尿液标本CT-DNA总阳性率为10.8%(95% CI:7.2%~15.9%),显著高于拭子标本(7.8%,95% CI:4.9%~12.1%;χ2 = 39.2,P < 0.05)。以拭子标本CT-DNA检测法为对照,尿液标本CT-DNA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7.0%(128/132),特异性为96.3%(1 293/1 343),阳性预测值为71.9%(128/178),阴性预测值为99.7%(1 293/1 297),符合率为96.3%(1 421/1 475)。1 118例男性尿液CT-DNA阳性率为11.0%(95% CI:7.2%~16.5%),显著高于拭子CT-DNA阳性率(7.6%,95% CI:4.9%~11.8%;χ2 = 34.3,P < 0.05)。357例女性尿液CT-DNA阳性率(11.9%,95% CI:7.7%~17.9%)与拭子CT-DNA阳性率(10.4%,95% CI:7.6%~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P > 0.05)。结论尿液CT-DNA阳性率高于或持平于拭子CT-DNA阳性率,采用尿液标本检测CT-DNA具有取材方便、无创、无痛苦、成本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欧美国家肆虐,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引起数次小规模暴发,对大型活动赛事期间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进行模拟,从而提前做好人员、物资、隔离场所等各类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例,介绍使用数学模型对来华运动员、官员和其他奥运会利益相关方(简称“涉奥”)入境风险、闭环内风险和防控措施进行模拟。在2022年1月19日的模拟结果中,预估涉奥入境海关核酸检测产生的阳性病例数为357例(95%CI:153~568),实际来华涉奥病例数为323例;模拟冬奥会进入闭环内的“种子”病例数为195例(95%CI:43~335),实际闭环内检测病例数为212例。本研究展示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2014—2018年青年男男性行为HIV感染未治疗患者基因型分布和传播性耐药(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TDR)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天津市2014—2018年青年男男性行为HIV感染未治疗患者的血浆进行核酸提取,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基因,基因测序后成功获得124例pol基因序列,用于基因型和耐药分析。结果124例样本,CRF01_AE和CRF07_BC占比最高,分别为54.8%(68/124)和28.2%(35/124),B亚型占6.5%(8/124),CRF55_01B占3.2%(4/124),首次报道1例CRF68_01B,另外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URF)有8例占6.5%(8/124)。TDR流行率为7. 2%(9/124)。TDR突变单因素分析表明,耐药突变发生与HIV-1基因亚型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R以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突变为主,有7例(5例为K101E位点突变,2例为K103N位点突变)占5.6%(7/124);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突变者1例(M184I位点突变)占0. 8%( 1/124);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突变者1例(M46I位点突变)占0. 8%(1 /124);无联合突变者。结论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HIV感染未治疗患者流行毒株以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为主,同时存在多种亚型,且出现了一定比例的耐药毒株,应当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防止耐药毒株的传播。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已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尽管科学家致力于COVID-19的研究,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病毒的传播模式和传染途径等,目前还知之甚少。目前研究提示,除了呼吸道传播,2019新型冠状病毒还可能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不少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器官损伤。这对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序传播图和病例活动轨迹表在描述某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模式方面的优势,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某地区某时段确诊病例按照其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密切接触人数及相互关系,绘制时序传播图和发病前14 d的活动轨迹表。结果截至2020年2月10日,该地区报告的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中,确诊57例(含死亡1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输入性病例5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0.48%),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36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7.14%),病例间互为亲友关系或同乘乘客,病例代际已传播至第4代。结论确诊病例时序传播图和活动轨迹表提示,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聚集性传播成为当地疫情发展的主要构成。确诊病例时序传播图和活动轨迹表简单明了,可一图看懂当地传播模式,值得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母婴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儿的抗体转阴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随访的106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ART前后,抗-HIV转阴与抗-HIV阳性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结果106例患儿中,男65例(61.32%),女41例(38.68%),年龄为(8.9±4.7)岁。ART后,3例(2.83%)患儿抗-HIV转阴,103例(97.17%)抗-HIV阳性。3例抗-HIV转阴患儿均为男性,且均在6月龄前开始接受ART。抗-HIV转阴患儿与抗-HIV阳性患儿抗病毒治疗时长分别为4.67(4.19,4.70)年和5.17(3.96,9.01)年,开始ART时年龄分别为1.38(1.36,2.32)月龄和51.14(15.90,73.40)月龄。ART前和ART后目前情况,抗-HIV转阴患儿的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3 376(2 772,4 813)/μL和2 275(2 122,2 944)/μL、2 457(1 792,2 869)/μL和1 279(1 123,1 640)/μL、0.26(0.24,0.32)和0.37(0.35,0.38)、1.21(0.76,2.01)和1.35(1.25,1.40),分别高于抗-HIV阳性患儿的2 156(1 351,3 163)/μL和1 885(1 468,2 455)/μL、443(167,956)/μL和751(544,977)/μL、0.22(0.18,0.37)和0.27(0.22,0.32)、0.31(0.13,0.50)和0.76(0.53,0.98)。ART前,抗-HIV转阴患儿和抗-HIV阳性患儿的HIV RNA分别为5.73(5.62,5.87) lg拷贝/mL和5.33(4.71,5.75) lg拷贝/mL;ART后,3例抗-HIV转阴患儿HI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77.67%(80/103)的抗-HIV阳性患儿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患儿早期接受ART,可能出现抗-HIV转阴。及早诊断新生儿HIV感染,尽早给予ART,有助于其病毒学抑制和免疫功能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U-VNTR基因分型技术用于分析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关系的可行性。方法以结核患者居住地所属乡镇村组或社区街道相同为前提,假定居住所属地相同结核患者间存在传播关系,拟定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链。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并提取DNA,通过PCR扩增进行29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分析,并计算HGDI分辨力指数。以基因型成簇与否评价传播链内结核患者间传播关系的有无。结果拟定了178条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链,复苏得到45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提取获得其基因组DNA并扩增了29个VNTR位点,其组合HGDI分辨力指数为0.986。基因成簇性分析显示,有2条传播链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成簇,成簇率为1.10%。基因成簇性的2条传播链患者分别居住于同街道,发病时间间隔在2年以内,分别为9和14个月。结论29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技术可用于广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能否用于结核病传播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阳性母亲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后对18月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前3位的钦州市灵山县、柳州市鹿寨县、南宁市横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研究对象为实施了PMTCT的每年新报告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来源于全国PMTC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HIV阳性母亲历史卡片以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共55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健康母亲及其所生的健康儿童,共1 109例。收集PMTCT相关资料及其18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资料。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的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分别为667例和554例,其PMTCT率分别为91.15%(608/667)和96.57%(535/554),儿童的HIV阳性率、死亡率和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1.44%(8/554)、3.07%(17/554)和1.91%(8/418);18月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体格发育不良者占30.51%(169/554);对照组儿童1 109例,体格发育不良者占9.83%(109/1 109),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格发育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的PMTCT率均超过90.00%,但是18月龄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者超过30.00%。PMTCT政策对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的可能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海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综合支持联合营养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自我管理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社会综合支持联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得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以及CD4+、CD8+、CD4+ /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初产妇角色适应好的为7.33%、适应中等的为57.33%,适应差的为35.33%;对照组初产妇角色适应好的为0.67%、适应中等的为35.33%,适应差的为64.00%,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好和中等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差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产科知识掌握、自护技能掌握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初产妇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4+、CD4+ /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综合支持联合营养干预能够明显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产后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降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心律不齐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CT扫描。A组采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250~450 ms),B组采用相对时相宽窗曝光(30%~75%),其他扫描参数相同,两组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分别为(16.71±8.35)mGy、(231.04±114.86)mGy·cm、(3.23±1.60)mSv,均明显低于B组的(29.35±17.90)mGy、(398.27±238.40)mGy·cm、(5.57±3.3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6.32、-6.32, P<0.05)。A组中未出现重复扫描、出现1次、2次、3次重复扫描的例数分别为81、17、2和0,而B组分别为22、6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P<0.05)。结论对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同时采用绝对时相ms扫描及重建,并且缩窄曝光时间窗,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适应能力与心理应激反应间的关系,为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简易罗伊应对适应能力量表及心理应激反应问卷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60例急诊留观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对适应能力在急诊留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23%;应对适应能力可通过情绪及行为反应路径减少疾病不确定感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正性增强作用。结论疾病不确定感可直接或通过应对适应能力间接影响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可通过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应对适应能力来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心身功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罗伊适应理论结合运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DVT发生率、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并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命名为罗伊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CNS评分)、GCS和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NS评分、GCS评分和Barthel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联合护理组的CNS评分以及DV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罗伊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护理组的GCS、Barthel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罗伊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适应理论结合运动干预能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其GCS和Barthel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 cm3∶62.1 cm3,P<0.001及3.1 cm∶4.4 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AMV+IntelliCycle)的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中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组和AMV+IntelliCycle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以及原发病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SV800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AMV+IntelliCycle组在设定分钟通气量(VE)、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后,呼吸机即开启全自动模式,VE百分比预设值为120%;SIMV+PSV组设置通气频率为12~20次/min,呼吸比1∶1~2,气道峰压(PIP)35~45 cmH2O(1 cmH2O=0.098 kPa),FiO2和PEEP设置与AMV+IntelliCycle组相同,触发流量设置为2 L/min。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其中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和人工操作次数以及机械能;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通气0、6、12、24、48、72、120 h的呼吸频率(RR)、VE、潮气量(VT)、PIP、口腔闭合压(P0.1)、静态顺应性(Cst)、呼吸功(WOB)和时间常数;同时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92例轻中度ARDS患者,排除因死亡、放弃治疗、意外拔管等中途退出研究者,最终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SIMV+PSV与AMV+IntelliCycle组各40例。①主要结局指标结果:与SIMV+PSV模式相比,AMV+IntelliCycle模式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6.35±55.03比136.50±73.78),显著减少呼吸机报警次数(次:10.35±5.87比13.93±6.87)和人工操作次数(次:4.25±2.01比6.83±3.75),同时明显降低机械能(J/min:12.88±4.67比16.35±5.04,均P<0.05);但AMV+IntelliCycle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高于SIMV+PSV组〔mmHg(1 mmHg=0.133 kPa):41.58±6.81比38.45±5.77,P<0.05〕。②次要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RR均随通气时间延长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4.131,P=0.005);且AMV+IntelliCycle组RR较SIMV+PSV组更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存在干预效应(F=5.008,P=0.031),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2.489,P=0.05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间点VE、PIP、P0.1及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3.343、2.047、0.496、1.456,均P>0.05);但随着通气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2.923、12.870、23.120、7.851,均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1.571、1.291、0.300、0.354,均P>0.05)。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两组VT、WOB及时间常数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既不存在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0.613、1.049、2.087,均P>0.05),也不存在干预效应(F值分别为1.459、0.514、0.923,均P>0.05)。结论AMV+IntelliCycle通气模式可以缩短轻中度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能,并减少医护的工作量;应用AMV+IntelliCycle模式的ARDS患者PaCO2高于应用SIMV+PSV模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