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是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它们都与认知负荷有密切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由斯威勒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然后讨论了认知负荷与图式和技能获得的关系。在明确了认知负荷对学生的影响后,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 标签: 认知负荷 认知技能 图式获得 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 简介:从不可预测性和使用频率两个方面来看,"动+个+形"具有构式地位,作为语言单位具有整体压制作用,但也离不开组成部分在概念层次上的组合。"个"在该构式中仍是量词,形容词被"个"的原型意义名词化,整个构式表达动作实施所达到的非正常或极端状态,同时附加了说话者的主观期待值。此外,在语义形成过程中,转喻链机制发挥了促动作用。总之,对这一构式进行分析,需要取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各自的方法优势。

  • 标签: “动+个+形” 构式 构式语法 认知语法
  • 简介: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取向,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在元理论上,突破第一代认知科学作为思想基础的身心二元论,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辨证统一论;突破人是机器的基本论断,提出人是人,与动物和机器不同,具有机器和动物所不具有的意向性和具身性,能够提问,能够沉思他们存在的意义,能够批判地反省其生命的意义,以使其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突破语言学哲学尤其是其重要理论形态逻辑实证主义,以心智哲学为指导思想。正是元理论突破,使得具身认知科学建构了与传统认知科学不同的体系,在理论、方法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 标签: 具身认知 传统认知科学 元理论 离身性 具身性
  • 简介:当说话人把参照点移向自身以外的其它指示坐标系,构建事体,话语所突显的往往是他人(或非当下自我)的“主观印记”,即话语的主观性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移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主观性移位的认知理据、典型语言表达形式及文体效果。笔者提出,以意象投射为基础,以概念参照点的自由移动为操作机制,表征者可以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参数,对被表征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前景化处理。正是因为主观性移位的认知操作基于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具有认知现实性和普遍性,所以其相应的语言表征在真实语篇中能够达到预期的诗学效果,引起读者的心理认同。

  • 标签: 主观性位移 视角化 认知诗学
  • 简介: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理论范式不断更替转向,实验研究方法技术日新月异,实践应用不断拓展深化。目前认知动力主义思潮发展的一大热点领域是具身认知的日异兴盛。具身认知研究从理论走向实验及应用是当前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中国心理学会前副理事长、广州大学特聘教授叶浩生老师及其团队推出的《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这本著作,代表了我国心理学界有关具身认知的新水平。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具身认知 理论创新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在地理教育领域,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认知能力,不仅是构筑其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真实情境下,由于地理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个体原有知识结构、观察视角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地理认知冲突现象。因此,文章在把握地理认知冲突内涵以及真实情境下地理认知冲突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化解地理认知冲突的策略,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真实情境 地理认知冲突 策略
  • 简介: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但这些讨论大都限于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意义、作用及性质和具体形式方面,很少有人把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联系起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客观必然性。人们还只是把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视为短时期内搞活我国经济的权宜之计,而没有把它视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产物。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客观必然性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农业部门 社会劳动 总合同 包工包产 工业七十条 季节包工
  • 简介: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策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世界观和人生取向等诸多因素决定教的作用力和导向性。本文旨在以辩证的观点阐述我国英语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英语教学 “教师主体” 客观性 作用力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 简介:分析了《上海孤儿》中的中国元素及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客观性与艺术性,认为作者在建构中国形象时采用了人物形象的去他者化与空间形象的历史还原两种策略,综合来看,虽然石黑一雄建构的中国形象具有想象成分,但通过其去他者化的意识自觉与正视历史的进步史观,对中国形象的客观建构策略在艺术实践上是成功的,也相应塑造出了相对客观的中国形象。

  • 标签: 去他者化 石黑一雄 中国形象 《上海孤儿》
  • 简介: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随着历史变化的社会联系形式,它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内容性质的基本观点,我们必须承认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现实利益的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倾向性,而处于具体历史之外的超阶级的一般道德体系或类型是不存在的。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标签: 阶级对立 超阶级 道德体系 内容性质 社会阶级 社会集团
  • 简介:摘要: 如今,核心素养乃是教育领域当中的热词,各科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当对核心素养素养加以渗透,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方面核心素养,这样才可促使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之下小学数学客观题的命制创新和训练实效性,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客观题
  • 简介:【摘要】现如今,学校对于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青海民族地区高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仍然不是十分理想,这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文 内容是通过文献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寻出的影响青海民族地区高中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客观因素 。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该地区高中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 标签: 青海民族地区 高中教师 通话水平 客观因素
  • 简介:阶层意识是一定社会阶层成员对于社会不平等状况的认知、评价和感受的综合反映,它既包含作为阶层成员个体的主观意识方面,也包含作为阶层成员共同认知的集体意识的方面。阶层意识作为阶层形成的标志,不仅反映文化实践,还为文化实践所建构和解构。以中国朝鲜族故事家黄龟渊为例,他的阶层意识体现双重性,实质上是教育、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对阶层意识产生了影响。黄龟渊的两班故事与庶民故事就是由故事家双重阶层意识形成的文化视野及主客观记忆所建构。

  • 标签: 黄龟渊全集 阶层意识 两班故事 庶民故事 主客观记忆
  • 简介:摘要:初中生在心理上处于过渡期,他们有一定的猎奇心理,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持久度不高,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明显。教师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过于简单的现象。因此,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研究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实践,为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长处和弱项进行判断,在讲解知识点时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 标签: 初中历史 分层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历经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在基层中小学引起很大的反响。近日,本刊邀请了由德育名师黄静华和戴耀红老师领衔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德育学科二组的学员们在上海市尚文中学就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解、实践与发展阿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大家从自己或学校的教育实践出发,对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可以这样说,核心素养培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标签: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内涵 研究成果 责任教育 工作第一线 黄静
  • 简介:“变式理论”是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我们不仅应当很好地继承,而且也应从各个方面作出必要的发展,包括清楚地指明这一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在前一文章中笔者已通过变式理论本身的分析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性,以下则将围绕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 标签: 认知发展 变式 教学传统 中国数学 数学教学 必然性
  • 简介:为了解大班幼儿对死亡的适用性、原因性、普遍性、无机能性、不可逆性、非肉体延续性、情绪性等七个死亡子概念的认知情况,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对31名大班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他们所理解的死亡意义是宽泛的,他们对死亡的认知受时间概念与事物的具体特点等的共同影响,通常会以群体概念来认识死亡。(2)知识经验影响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3)多数幼儿面对生命死亡时会表现出消极情绪,但也有少数幼儿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 标签: 大班幼儿 死亡 认知
  • 简介: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到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出台了成套的改革方案,并迅速以行政手段在全国推开。然而,至今不少改革设想难以实现,如最具改革力度的三级课程体系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构想,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少数课改实验区的应景文章而已。

  • 标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践 认知 偏差 课改实验区 课程理念